清初,虽然贵为宫廷女人,服装、首饰也是相对简单朴素的。
但在首博展出的一顶点翠的钿子还是不由不得让人咂舌。该钿子做工精巧,点翠量极大,即使到了今天依然鲜亮无比。拥有这顶钿子的小主,不是特别得宠,就是母家实力不一般。
钿子是清宫后妃常戴的休闲帽子的俗称。一般在宫廷筵席、婚庆节日等场合佩戴,不能用于正式场合(钿子使用场合目前仍存争议,尚无定论)。
点翠,是我国传统首饰制作工艺,即用翠鸟羽毛用粘合剂装饰于金银首饰底板表面上。这种工艺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买椟还珠”的故事中的珠匣的装饰被描述为“辑以羽翠”,指的就是点翠工艺。
点翠饰品在明清时期最为盛行,清末民初蔓延至民间。
为保证点翠首饰的色泽艳丽,翠羽必须从活体翠鸟身上直接拔取。
小小翠鸟身躯通体能有多少羽毛,而且还不是全部能用。一只翠鸟身上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而相传皇家点翠的装饰有时甚至只用翠鸟头部几根最闪亮的羽毛。通常,被拔去羽毛的翠鸟会在短时间内死亡。一支小小的发簪,或许要用数只甚至数十只翠鸟的羽毛。
这件沈阳故宫所藏的点翠钿子得要了多少小翠鸟的命啊……。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现代文明社会,一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