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一锅汤,沉淀融汇着食物最本真的味道,或清甜,或咸鲜,或醇厚,在上海人厨房的一亩三分地,荤素食材们攥起手脚憋着气劲儿,恨不得把一身的滋味儿,尽数散进羹汤里。
上海人喝的汤都比较清淡,干的湿的要一起吃,一边吃饭一边喝汤。除了红通通的番茄蛋汤和雪雪白的鱼汤之外,上海的大部分汤都是可以见得到锅底的。荠菜豆腐汤、紫菜蛋花汤、榨菜蛋汤、梅干菜丝瓜汤、老母鸡汤、扁节老鸭汤、鸽子汤,都是干干净净的透明的汤,看得到原料,也可以吃得出来原料的味道。
腌笃鲜
以腌肉与鲜肉同炖的腌笃鲜,有个很妙的闲话发音,叫作“伊都喜”。三联主笔朱伟在文章中提到,腌笃鲜这道美食,被誉为“上海人的最爱”。——的确,几乎没有人不爱腌笃鲜。一是江南人对春天敏感,过了一整个屯油脂的冬天,急待有些清爽的东西吃,于是见了鲜笋就两眼放光;二是腌笃鲜里荤素兼备而且有汤,随便加个凉菜就够一家人下饭;三是做起来不难,手艺好的可以有诸多讲究,手艺没把握些的也不会做得难吃。
所谓“腌”,指的是腌制过的咸肉,以金华火腿为上;“鲜”则指新鲜的猪肉或排骨、蹄髈和新鲜的竹笋。“笃”则是上海话中小火慢炖的意思。“腌笃鲜”当然就是用腌肉、鲜肉和笋一起炖的汤了。这道菜的奥妙就在菜名的“笃”字上。“笃”是用极微弱的火,将食材长时间慢慢煨炖,因为在烹调时,锅中会发出“咕嘟”声而得名。由于长时间焖炖,食材的原味完全释放出来,成品色泽腴亮,口味醇厚而滑润。笋的鲜味自不必说,而腌制的鲜肉经过时间的打磨产生了特殊的腊香味,再加上鲜肉的那一丝新鲜滋味,三者叠加在一起,无需任何调料,已经美味的无以复加,无愧于“高汤之王”的称号。
老鸭汤
腌笃鲜是春天的汤,老鸭汤是秋天的汤。吃个鲜肉月饼,喝碗老鸭汤,再吃个芋艿,剥个毛豆,有了这样的中秋四宝,上海宁的秋天就是心满意足的了。为什么中秋要吃这些东西?江南仲秋,正是新鸭上市,毛豆、芋艿采摘的季节,八月十五又是祭祖的日子,于是毛豆、芋艿就是“荐先”供品,也成了节日必备的食品。
上海宁自家烧老鸭汤,用砂锅将老鸭炖得肉酥汤清之后,加入本地的红梗小芋艿再炖,汤汁澄清香醇,滋味鲜美,鸭脂黄亮,鸭肉酥烂鲜嫩,香味儿才一冒出头,小囡们便是伸头探脑望着厨房,不住的咽着口水,就等着上桌。
黄豆猪蹄汤
黄豆猪蹄汤的主要食材为黄豆、猪蹄,辅料为姜片、葱段、精盐、味精或鸡精等。这味汤,沪上很是普及,吃的人家相当多。烧法极其简单,洗净猪蹄后,切成块,或段,与黄豆一起放入锅中,用文火焖煮,大约两个小时左右,汤色奶白,肉质熟软,黄豆酥烂,即可。《欢迎加小编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