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www.ykhongye.com/m/相信来过动植物园的朋友们都知道,在动物园里面有一个爬行动物馆,里面的动物包括十余种龟类:平胸龟、巨龟、缅甸陆龟、四爪陆龟、鳄鱼龟、海龟、山龟等,蜥蜴类包括变色树蜥、水巨蜥、变色龙、孟加拉巨蜥、钝尾巨蜥等,还有大鲵(娃娃鱼)、鳄类、蟒类和蛇类等,种类非常的繁多。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其中的两类—蟒类和蛇类。
蟒,本义是巨蛇。
一、单一物种。蟒蛇(Pythonmolurus),又称琴蛇、蚺、梅花蛇,是世界上最大的较原始的蛇类。体长3~7米,重数十公斤。头小,吻端扁平,通身被覆小鳞片,腹鳞窄,尾短。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云南南部、福建、海南、香港、四川等地。属于世界濒危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广义物种。所有可称之“蟒”的物种。
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蛇目。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
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总共有3,多种蛇类。
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睑,无耳孔,无四肢,无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有鳞。
蛇类是变温动物,体温低于人类,又被称为冷血动物,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蛇会进入冬眠状态.
部分有*,但大多数无*。另外“十二生肖”中也有“蛇”这一属相。
蟒也是蛇的一种,是比较原始的低等蛇类。蛇和蟒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属于爬行动物,蟒的身体一般都比蛇大,属于巨型蛇类。非洲历史上已绝种的“非洲巨蟒”可是目前已知最长的一种蛇了,它们一般能够长到12米。蟒蛇总是一动不动躺着等待猎物,缓缓地爬行接近猎物。它杀死猎物不是靠扑压上去,使其受伤,而是靠缠绕。它伸展身体,一圈一圈地缠紧猎物。猎物每呼吸一次,就会被弹得更紧直至窒息而死,然后蟒蛇再把它整个吞下去。
那咱们动植物园爬行动物馆里面的蛇类到底有哪些?怎么分辨它们?都有怎样的生活习性呢?
01
水蛇
水蛇,又叫红点锦蛇,俗称水长虫、白线蛇。是指游蛇科(Colubridae)游蛇属(Natrix)动物及类似的蛇类。全球共分布有65~80种。除南美洲外,见于各大洲。近来新大陆的种类被画成若干属,其中最大的属为Nerodia属。水蛇是一个种类繁多的“大家族”,主要包括中华水蛇、铅色水蛇二个主要品种;但人们习惯上也将有半水生习性的红点锦蛇、白条锦蛇、双斑锦蛇(旱水蛇),水赤链游蛇等也列入水蛇“家族”。
大多数种类躯体粗壮,体表有黑斑,或背部有条纹,鳞片呈脊棱形。半水栖,无*,以咬杀方法捕食鱼和两生动物。美洲水蛇常见于水中或水域附近,卵胎生,可产30~75条幼蛇。欧洲水蛇对水的依赖性较小,卵生。该属所有种类的性情皆暴躁,自卫时,除头部膨胀,冲咬对手外,还从肛门腺中释放出一种难闻的分泌物。
02
眼镜蛇
眼镜蛇(学名:Naja)为眼镜蛇属动物的通称,是眼镜蛇科的一属,其成员大多被统称为眼镜蛇。虽然世上也有不少其他蛇类的名字包含“眼镜蛇”(Cobra)一称(如眼镜王蛇、水眼镜蛇、唾蛇),但它们因演化亲缘性不足而并不归为此属。
眼镜蛇属目前约有20多个已确认物种,但分类学上经常就物种的独立性问题而存有争论,因此某些资料也可能有所出入。此属的成员主要分布于中东、东南亚、非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眼镜蛇常喜欢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区的灌木丛或竹林里,山坡坟堆、山脚水旁、溪水鱼塘边、田间、住宅附近也常见出现。该蛇食性很广,既吃蛇类、鱼类、蛙类,也食鸟类、蛋类、蝴蝎等。属昼行性蛇类,主要在白天外出活动觅食。
眼镜蛇能耐高温,在35-38℃的炎热环境中照样不回避阳光,仍四处活动,但对低温的承受能力较差,冬季都喜集群冬眠,在气温低于9℃时易遭冻死。眼镜蛇有剧*,若惹怒了会伤人,为我国的主要*蛇之一。
03
大王蛇
大王蛇,学名王锦蛇,又称菜花蛇,大王蛇、蛇王、臭*颌等,是一种在温带很常见的大型蛇,无*,靠自身强壮的身体和强大缠绕力来猎物。因为头上有像王字的花纹而得名。蛇体大,有着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容易饲养和孵化等诸多优点,很多蛇场或养蛇户,特别是北方诸省区,大都以它作为无*蛇的饲养对象。
大王蛇动作敏捷,性情较凶狠,爬行速度快,会攀岩上树。主要以鼠类、蛙类、鸟类及鸟蛋为主食,在食物短缺时甚至残食同类。
04
尖吻蝮
尖吻蝮(学名:Deinagkistrodon)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D.acutus)一个品种。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是亚洲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台湾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
尖吻蝮栖息地:尖吻蝮主要栖息在海拔—米的常绿和落叶混交林中,夏季喜欢在山坞的水沟一带活动,对生境条件的要求是阴凉通风有树有水,也在茶园、农田、柴堆内活动,能上树,也能进入人房。冬季多在树根形成的天然洞或旧鼠洞中越冬。
05
滑鼠蛇
滑鼠蛇(学名:Ptyasmucosus),俗名:乌肉蛇、草锦蛇、长标蛇、水律蛇、山蛇,是一种无*蛇。背面*褐色,体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横纹。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生活于海拔米以下的山区、丘陵、平原地带。蛇性情较凶猛,攻击速度快,捕食鼠类、蟾蜍、蛙、蜥蜴和其它蛇等。11月至次年3月冬眠,5~7月产卵,卵数7~15枚,每条成年母蛇每年产卵12枚。
滑鼠蛇性情较凶猛,但和其它蛇类一样惧怕人类。行动迅速,昼夜活动,捕食蟾蜍、蛙、蜥蜴、鼠类和其它蛇等,其中以鼠为最嗜好。在发现鼠时即快速追捕,鼠若逃入洞,也跟踪入洞捕捉,洞口比蛇体小时,便在洞口等待,及鼠再现于洞口,便闪电式似地将其捉住。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冬眠,冬眠情况与灰鼠蛇相同。此蛇虽会吞食其它蛇类,但也常是眼镜王蛇的食物。此蛇性情较凶猛,攻击速度快,和其它蛇类一样惧怕人类。在福建城市边缘的个体要比山区里的大,颜色斑纹各异,和灰鼠蛇的最大区别是其腹部的颜色不是像灰鼠蛇那样*。
06
银环蛇
银环蛇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1,mm,具前沟牙的*蛇。背面黑色或蓝黑色,具30—50个白色或乳*色窄横纹;腹面污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无颊鳞,背正中一行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单行。
银环蛇昼伏夜出,尤其闷热天气的夜晚出现更多,但也见有初夏气温15—20℃天气晴朗时,白天出来晒太阳。银环蛇性情较温和,一般很少主动咬人,但在产卵孵化,或有惊动时也会突然袭击咬人。
银环蛇会捕食泥鳅、鳝鱼和蛙类,也吃各种鱼类、鼠类、蜥蜴和其他蛇类。
07
乌梢蛇
乌梢蛇是蛇目、游蛇科、乌梢蛇属中体形较大的一种蛇,俗称乌蛇,乌风蛇。乌梢蛇分布范围很广,是中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无*蛇,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
乌梢蛇主要生活在丘陵地带,狭食性蛇类,以蛙类(主食)、蜥蜴、鱼类、鼠类等为食。由于栖息地破坏及人类大量捕杀,目前野外生存数量大减,急需保护。
乌梢蛇是典型的食、药两用蛇类。它不仅肉质鲜美,好于其他众多的无*蛇,而且还具备许多*蛇所没有的药用价值。传统中药中的乌蛇便是本种处理后的干品,这是其他无*蛇所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乌梢蛇皮还是制作乐器、皮革制品的上好原料。食、药兼备的乌梢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现市面上热销的纯蛇粉,大都以乌梢蛇为主要入选原材料。
08
赤链蛇
赤链蛇是蛇目游蛇科链蛇属的一种,又称火赤链。是一种常生活于丘陵、山地、平原、田野村舍及水域附近的
赤链蛇为无*蛇,但是要注意,因为其食物中包含蟾蜍,所以进食后口中可能带有蟾蜍*液。全长约1米,最大可达1.5米以上。体背黑褐色。因具有60条以上的红色窄横纹而得名,以鱼、蛙、蟾蜍、蜥蜴、蛇、鸟等为食。
赤链蛇以蛙类、蜥蝎及鱼类为食。性温顺,无*。多在傍晚出来活动,属夜行性蛇类。晚10时以后活动频繁,平时性情比较温和,白天蜷曲不动,长将头部盘缩在身体下面。不主动攻击人,性懒不爱动,爬行缓慢。但在受到惊吓时行动敏捷,捕咬目标明确。遇到敌害时,先将头部深深埋于体下,摇动尾巴警告,如警告敌害无效,会弯成S型会发起攻击,野生个体较凶猛,一旦被抓住会乱咬,尤其喜欢咬软的东西,有咬人不放的习性。
09
腹蛇
蝮蛇(Agkistrodonhalys),指蝮亚科的蛇,是成员繁多的蛇科,有神秘莫测的巨蝮属、诡异狠*的响尾蛇属、狰狞凶险的矛头蝮属、华丽优雅的竹叶青属、妖娆美艳的棕榈蝮属、美轮美奂的铠甲蝮属、外表独特的尖吻蝮属、小巧玲珑的亚洲蝮属,等等等等,均为爬行纲,蝰科,蝮亚科。在我国各地,分布的多为亚洲蝮属,中国境内所指的蝮蛇多为短尾蝮(一种常见的蝮蛇)。蝮蛇的学名“Agkistrodon”源自希腊语,当中“Ancistro”意思是“钩”,而“odon”则代表“牙”,两者合指蝮蛇最为人所知的钩形*牙。除食用外,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种源易得,养殖方法不难,是群众致富的一项新型养殖业。全国除广东、海南、广西外、均有分布。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有较强耐寒性。多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树丛、田边和路旁扥发、等接近水源的地方。
捕食鼠、蛙、小型蜥蜴、鸟、昆虫等。蝮蛇的繁殖、取食、活动等都受温度的制约,低于10℃时蝮蛇几乎不捕食;5℃以下进入冬眠;20℃~25℃为捕食高峰;30℃以上的进蛇洞栖息,一般不捕食。夜间活动频繁,春暖之后陆续出势寻找食物。
10
缅甸蟒
缅甸蟒(学名:Pythonbivittatus)也有人称为缅甸岩蟒,又叫南蛇、琴蛇、双带蚺,是蛇亚目蟒科蟒属亚洲岩蟒的亚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
它是东南亚地区的本土品种,多居于热带雨林里。在一些接近水源的地方较容易接触到它们,有时也会出没于树木上。缅甸蟒以体型巨大著称,在亚洲缅甸蟒是第二大蛇,仅次于网纹蟒,缅甸蟒身长可达7米,体重可达91公斤。有记录最大的是饲养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格尼的一条缅甸蟒蛇,长8.23米,重公斤。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记载,此前最长的一条缅甸蟒长9.75米。但是大部分的个体多在五米以内。缅甸蟒毕生会不断成长,而且雌性的缅甸蟒比雄性更为巨大。头较躯体小,无*。吻端扁平,有3对唇窝(热感应器官)。体棕褐色,头背有棕色箭头状斑,背面*色,满布不规则棕色云状大斑,腹部白色。泄殖腔两侧有一对退化的爪状残肢。
缅甸蟒可以长到6米以上,粗细赶得上成年男子的腰围,是世界第三大蟒蛇。全体生长到4米以上十分平常;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雌性有可能长到7米以上。更有超过8米,重达公斤的个体(吉尼斯世界记录)。如果大量投喂并且保持温度的话,在出生之后的两年内就可以生长到3米左右。雌性缅甸蟒的体型比雄性的大。如果过量投喂的话,体型会变得肥胖,并容易得各种疾病。
11
金花球蟒
金花球蟒属于球蟒的一个种类,因为其身上的花纹是金*色的,所以得名金花球蟒。虽然花纹是金*色的,但是金花球蟒也有许多颜色,例如白化变异的白色金花球蟒、前段时间在德国发现的黑色双头金花球蟒等。
球蟒生活于中非和西非,从塞内加尔到乌干达,从草原到树林,他们在树上与在地上同样感到舒适。他们喜欢微弱光线的环境,在黎明和*昏,他们会变得活跃。在欧洲,他们被称呼为“皇蟒”,而在美国就用“球蟒”这一称呼,这是因为当他们感到紧张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身体卷缩成一个很紧的球,并把头稳固的藏在中心。像很多其他蟒类一样,球蟒也是一种温和的蛇类。
12
*金蟒
*金蟒(学名:Pythonbivittatus)为脊索动物门,是缅甸蟒蛇的白化突变种,是一种十分稀少的变异品种。*金蟒的成体可以长到约7米长。在野外的*金蟒如果有机会与另一条*金蟒交配,就会将它独特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但是这种几率十分小,因而*金蟒十分难得。主要分布在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北部。
*金蟒成体长度通常在5~6米,最长可以达7米,并且雌性体型比雄性庞大。其通体金*并有白色不规则纹路,鳞片滑顺,头顶具有大鳞片以及热感颊窝。*金蟒和其它蛇类一样四肢全部退化,只有尾部留有很小的残肢;雄蛇交配时用残肢刺激雌蛇完成交配。
*金蟒蛇喜欢高温环境,居住地是季风森林,干燥森林和稀树大草原。没事还要泡泡水,所以台湾比较适合它们生长。*金蟒虽然个性温驯,但是属于蟒蛇的一种,体积容易生长到5米的长度,不合适家庭饲养。
想更多的了解这些神秘的动物吗?
那就来德州动植物园吧!
德州动植物园欢迎您
编辑:小刘
德州动物园有限公司市场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