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果京剧离不开点翠,那就让京剧消亡好了 [复制链接]

1#

作者

牛弹琴

在现代汉语中,戏子是一个侮辱性的词语。奈何那位年轻的京剧演员自称是戏子,或许她还是太单纯了。

对于引起争议的点翠工艺,也有一些朋友撰文表示很欣赏,这毕竟是传统工艺,史书上多有记载,小说《金瓶梅》里,李瓶儿就曾向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要过“一方老*销金点翠穿花凤”的手帕。京剧演员这样的行头,据说也是对艺术和观众的尊重。

很不以为然,也没时间长篇大论。简单讲四点吧:

第一,传统工艺未必就符合现代理念。据说点翠必须从活的翠鸟身上拔取,大家可以想一想场景,不是说不能利用,但利用也得有起码的人道理念,这种工艺,和已经饱受诟病的活取熊胆有什么差别?

第二,还可能有违法的嫌疑。有朋友辩称,活取就活取,毕竟翠鸟没灭亡,而且也不是特别名贵的鸟种。好吧,但依稀记得,国家是明确保护野生鸟类的,被活取羽毛的翠鸟应该都是野生的,这种利用(暂不用“摧残”二字)合法吗?


  

第三,转述一位朋友的评论:比拼演技比拼唱功比拼身段,那是演员,是艺术家;比拼头面比拼靠山比拼背后谁给钱谁置办首饰,那是戏子!


  

第四,坦率地说,京剧博大精深,但糟粕也不少,点翠就是一个。一些人津津乐道于点翠,还声称要保留。以前还用虎皮作道具,现在也杀只老虎剥个皮?进一步说,以前女人还要裹小脚、男人还须留长辫,以前西藏还要拿少女腿骨作法器,是否都同理可保留?

精华可以保留,糟粕必须革除。我有时也喜欢听听京剧片段,但如果连个点翠的糟粕都不愿意革除,这样的京剧,消亡了又怎么样?

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未获得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