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19日我在四川温江罗杨兄弟处欣赏久违的春兰红素极品“红翠鸟”复花,该花第一次露面是“第十九届中国(温江)博览会”,于都江堰老兰家徐正中先生出展。后来徐先生一直没有种好,今天终于再见真容,果然貌如其名。红色如绒红的国旗,绿色如翡翠,另有紫线条居中平分翠色,整体感美到极致。同类型花极品!
春兰“红翠鸟”年开品欣赏
红翠鸟
花艺:春兰色花红素
产地:四川。
历史:年左右,四川成都严正明先生从青石桥兰市一兰贩手中购得的下山草。当时一蔸大约八、九苗带一朵花,花舌全红捧瓣带彩。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从兰贩手中分其一半回家养植。由于当时下山草不是很壮,栽培到年春季才复花。复花与下山时花色一样,即唇瓣为全绒状红,捧瓣带红彩。于是严正明先生电话告之崇州市表弟王明清先生。时隔几日王先生带着相机到成都严先生家中给这个正在绽放的春兰红素拍照,这也就是流传在兰界最早的一张定身照片。经过仔细鉴赏一致认为这是一株具有独特品格的新种春兰红素,较为少见,且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王明清先生根据该春兰红素与一种娇小的捕鱼鸟形色相似而得名。该鸟一般生活在有水沟边的林盘处,立在水沟边的枝条上专捉里面的小鱼吃。故该鸟俗名叫“打鱼子”。“打鱼子”鸟嘴为红色,全身羽毛为翠绿色。联想到该春兰红素的形色与“打鱼子”有点相似,故将该春兰红素取名为“红翠鸟”。
特征:株型紧凑,叶姿半垂间有扭曲叶,叶片4-5枚,叶长30-40厘米左右,叶宽1-1.2厘米,色深绿。叶面有行龙感,浅“V”字形叶沟明显,缘齿细。叶质厚糯,有光泽,叶尖钝;花艺,外三瓣呈竹叶状,翠绿色着紫红色主脉,呈微落肩绽放。瓣长3-3.5厘米,宽0.8-1厘米。花守直径达6厘米。剪刀捧心初开合抱,久开后有向上翻之态状如猫耳,捧瓣内侧着粗犷的紫红色辐射状条纹,在春化到位时紫红色彩密集度大,尤如油彩。捧长1.5厘米,宽1厘米。大铺舌头下宕反卷,舌面着色在春化足的情况下绒红均匀公布,很有质感。先期着色处呈紫红色,后期着色呈国旗红,春兰有此透版绒红的舌头实为难得。舌长1.5厘米,宽1.2厘米;新芽紫红色,芽尖有绿彩。脚壳厚硬斜出。幽香。
花苞:瘦长,紫红苞衣壳,着深紫色筋纹细密分布,质地硬有玻璃状透明感,脱壳佳。
花莛:挺拔斜出或直立,杆呈紫红色,转茎处呈绿色。粗0.3厘米,高12-15厘米左右。花守齐叶中上部气势较佳。苞衣壳5张,脱壳好。贴壳小箨衣红色,长3厘米,宽1厘米,着深紫色筋纹,质地硬有玻璃状透明感。
鉴赏:花,三色相间。人字形外三瓣主色调翠绿,绒红舌头下宕,整体就似一只活脱脱在振翅飞翔的翠鸟,取名“红翠鸟”一绝也!该花红色如绒红的国旗,绿色如翡翠,另有紫线条居中平分翠色,整体感美到极致。春兰红素极品!
PS
/p>
技术要求:“红翠鸟”和其他春兰、蕙兰、春剑、莲瓣红素具备一样的显色特质,那就是在孕育花苞时一定要充分春化,才能绒红布满开出最为经典震撼效果来。
春兰“红翠鸟”年新芽与花的开品
附:春兰“红翠鸟”简介
1、“红翠鸟”的来历
春兰红素“红翠鸟”大约是年左右,严正明先生从成都市青石桥兰市一兰贩手中购得的下山草。当时一蔸大约八、九苗带一朵花,花舌全红捧瓣带彩。严先生发现此草后向兰贩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从其手中分了一半回家养植。由于当时下山草不是很壮,栽培到年春季才复花。复花与下山时花色一样,即唇瓣为全绒红状,捧瓣带红彩。于是严先生电话告之崇州市表弟王明清先生。时隔几日王先生带着像机到成都表哥家中给其春兰红素拍照。经过仔细鉴赏,一致认为这是一株具有独特品格的新种春兰红素较为少见,且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
王先生准备离开时,严先生分了两个老芦头带一片叶子赠于。王先生回家就将两老芦头分开栽成两盆。当年两个老芦头各发一苗新草,秋天带叶的老芦头还发了一箭花芽(时隔几个月表弟王先生给表哥严先生扯了三根“天府红梅”回赠表示感谢!)。
年春季该春兰红素开花,因草较弱,除了花朵较小外,花形花色保持不变,其稳定性很好。不知什么原因?年严先生的几苗壮草却没有发新苗。而崇州市王先生手中的两个老芦头,经过几年的精心栽培和管理顺利地壮大到十几苗。到了年王先生割爱将春兰红素“红翠鸟”分了十几苗给其他爱兰者。
2、“红翠鸟”的命名
王明清先生根据该春兰红素与一种娇小的捕鱼鸟形色相似而得名。该鸟一般生活在有水沟边的林盘处,立在水沟边的枝条上专捉里面的小鱼吃。故该鸟俗名叫“打鱼子”。“打鱼子”鸟嘴为红色,全身羽毛为翠绿色。联想到该春兰红素的形色与“打鱼子”有点相似,故将该春兰红素取名为“红翠鸟”。
春兰红素“红翠鸟”虽然下山已有十多个年头,由于严先生的那一部分因栽培不当,没有发展起来。现在市面上见到的主要是由崇州市王先生手中分出去的,总数量大小头估计不超过苗。根据“红翠鸟”的花色特征和数量来分析,依然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栽培价值。
PS
/p>
徐正中先生9年拿去“第十九届中国(温江)博览会”参展的,是从严正明兄弟那里拿去的。后来严正明兄弟那里的几苗草据说栽败了。徐正中先生最初引种的没有种好,于年又从我这里引种,罗杨也是同一时期从我这里引种的。
王明清供稿年2月28日
请加国香居公众或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