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翠连珠铺翠青鸟传心事 [复制链接]

1#

12月17日21:30结拍

国翠

老点翠专场

清末民初

绿云高髻,点翠匀红时世。

月如眉,浅笑含双靥,低声唱小词。

眼看惟恐化,*荡欲相随。

玉趾回娇步,约佳期。

早在唐代,诗人牛峤就在《女冠子·绿云高髻》中咏娥出点翠之美。

那些真正闪耀在绝代佳人们发间鬓侧,流丽夺目的珠“翠”正是世间唯有一种由生命与华贵共同拼贴而成的珠宝。那抹流光溢彩的蓝是那样的稀少,那样的脆弱,又是那样的华贵难言。

自古以来,“满头珠翠、遍体绫罗”正是中国古代诗歌之中对于美人的必然赞颂。被众多文人争相诵咏的“翠”特指点翠,一种在金银的托底上精心粘贴随形修剪的翠鸟羽毛的珠宝工艺。

在染料艺术诞生之前,点翠的“翠”来自生长在中国福建南部和广东一带的翠鸟的羽毛。翠鸟体型较小,双翼与背尾聚集了最柔软与鲜艳的羽毛。在变换的光线下翠鸟的羽毛可以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蓝色等不同光彩熠熠的色彩。

或许是金银玉石的首饰过于刚硬,令古时候的匠人们在繁枝绿叶间对蓝鸟儿的惊鸿一瞥后,竭力想让那抹翠色欲滴的灵性和柔美与金银永存,从而诞生了点翠艺术。

▲卡地亚珍藏的来自中国的翠鸟羽毛

无数代的精工巧匠将平凡珠宝的华贵富丽与翠羽的明蓝流丽完美地结合起来,令古代女性乌黑如云的绣发旁伴有幽幽湖水上点点灵动的亮蓝魅影。数千年以来,它一直是贵族女子们装点仪容时最重要的华贵头面。

自战国起,能工巧匠们便开始将上好翠鸟的羽毛沿着纹理,细细地贴在金银首饰上,最后再镶嵌上各色珍稀的珠玉宝石。

在《韩非子》里“买椟还珠”的故事记载着点翠可以聘美珠宝的光泽“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这里的“辑以羽翠”就是把很多翠鸟羽毛规整地排列粘贴在一起的装饰艺术。

唐代的达官贵族开始流行佩戴点翠珠饰,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就是描绘了这一现象。

宋元“铺翠”之风更是十分盛行,史料多有记载。不过也许是因为翠羽难以保存,所以并未有实物留存,只能从画里一睹其风采。

▲宋仁宗曹皇后像局部

随后在清朝,点翠首饰在后宫盛行,在清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多以金、银、珍珠、珊瑚、玉珠、翡翠、宝石搭配为主,加之镂刻、累丝、镶嵌、掐丝等工艺技法的运用。题材更是以花鸟鱼虫、人物风景、吉祥图案为主。

清代的点翠饰品虽然没有宝石的厚重与华丽,但是却有一种细腻的艳丽拙朴之美,工艺精细,娇柔含蓄。

▲清代点翠钿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满族女子素有“金头天足”之称,“天足”指不裹脚,而“金头”则是十分重视头饰。

贵族妇女争相戴得满头珠翠,并以此为荣。为了向后宫佳丽们稳定地提供点翠饰品,内务府造办处曾设点翠匠三名,专司承造宫中的点翠活计。另有“皮库”负责管理和收集翠羽。

▲清·金镶珠石点翠簪

▲《水阁梳妆》局部

《红楼梦》中曾有这样一个桥段,某日贾母看见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起把玩开来,笑说,“这件东西好像是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戴着一个的。”遥想那些光泽鲜亮的翠羽,配上金光闪闪的底托、凸边和镂刻花纹,该是如何的灵动华贵。

▲《春闺倦读图》

雍正时期的《十二美人图》中也为佳人们点缀着那一抹抹娇媚的蓝,那些消夏赏蝶、竹下缝衣、桐荫品茶的画中美人便个个头戴点翠簪钗,造型别致明显,展示出清中期独有的首饰风格。

▲《立持如意》局部

据悉,之前热播的《甄嬛传》中位居“华妃娘娘”头上正中间大凤是来自雍正年代的真品,如今这样的藏品只有博物馆与极少数藏家得以收藏。

辛亥革命后,随着传统封建制度瓦解,传统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巨变,传统服饰发生了重大改变。点翠首饰及工艺品需求锐减,再加上点翠翠羽鸟毛绝市,纵是千金亦难得一尾。

点翠这一手工行业走向没落,而时至年,中国最后一间点翠坊便也已经关门谢客。

数千年弹指而过,如今市面上可以见到的点翠,大多数都是清代中晚期之作,而那些曾经让人惊艳的唐代翠钿,却只能消散在白驹过隙的时光之中,成为仅供追忆的传说。

点翠原理说来简单,但现世却很难见其芳踪。即使在明清时期,上佳的翠羽就极为难得,即便是云南都督献给皇室的贡物,也不过每年数百对而已。

▲点击海报,直达竞拍专场

如今流传下来品相完整的点翠成品,不过数千件。因为翠羽必须加以极为细心的保存,稍有疏忽刮蹭,便会残缺破损。

本次iCouncil有幸呈现中国收藏点翠艺术品第一人王心瑜老师的旧藏与她本人结合老点翠与现代珠宝美学制成的精美艺术品,重磅向藏家献上「国翠」清末民初老点翠专场。

绝无仅有

名家旧藏

在清末的皇家器物中,出镜率极高的当属被加冕与“福”同音的蝙蝠。相传在乾隆八十岁大寿的庆典上乾隆的服饰中就以蝙蝠代替了龙。

这件五福点翠锦盒做工极为精细,五只点翠蝙蝠匍匐在银鎏金雕出的纹路上,头顶宝石。点翠的色泽完全没有随着时光而黯淡。此拍品极为难得,寓意美好,福运连连。

▲点击图片,进入竞拍专场

「清末民初五福点翠锦盒」

材质:银鎏金、老点翠、老红宝石、蓝宝石。

尺寸:6.5*6.5*3.3cm

来源:王心瑜老师旧藏。

年份:清末民初。

起拍价:RMB8,

鉴于清代点翠工艺的风靡程度,达官贵族也把这项工艺用于家具摆设的点缀上。比如这件乾隆时期制作的紫檀点翠插屏,就完美地结合了清式家具的雍容华贵与点翠富有层次的细腻色彩。

▲清乾隆·紫檀点翠镶象牙高士山水插屏

坚硬的名贵木材独有的古拙、淳朴的美感能使得细腻柔软的点翠更加层次分明,造型生动。不同于珠宝首饰,插屏也为匠人提供了更大想象空间,做出更直观生动的山水风景、花鸟静物。

本场的点翠插屏便是来自王心瑜老师的清末民初旧藏,经藏家珍重管护,点翠鲜艳依旧,与其他色彩构成了一幅繁花似锦的画面。

▲点击图片,进入竞拍专场

「老点翠插屏」

材质:老点翠、老绣片。

尺寸:62*58*22cm

来源:王心瑜老师旧藏。

年份:清末民初。

起拍价:RMB30,

点以精华,翠以倾国,一位清代贵族女子是绝对不会缺少随步摇曳的耳饰。

同来来自王心瑜老师的老点翠旧藏的还有这对老点翠耳钩,宝石与点翠相呼应出艳丽拙朴之美,将天空的湛蓝移至耳畔,可以将肤色衬得艳若李桃。

▲点击图片,进入竞拍专场

「清末民初老点翠耳钩」

材质:老翠、珍珠、碧玺、14k金耳钩。

尺寸:6.1*2.4*1.5cm

说明:清末民初。

来源:王心瑜老师旧藏(未改款)

起拍价:RMB9,

匠心独运

旧物新生

在本场拍品中极为突出的便是这件经王心瑜老师精心改良的眉肋凤冠旧藏。经改造前的老凤冠本是属于清末少数留存下来的点翠凤冠,造型华贵典雅。

王心瑜在这个基础上为这件千金难求的艺术品增添了自己的想象与精细的技艺,增添了大量贵重的红宝石、祖母绿,与南洋珠。在保证成品与原作依然色泽协调、风格一致的基础上使得整个冠冕更加煜煜生辉。

▲点击图片,进入竞拍专场

「老点翠公主小凤冠」

材质:银鎏金点翠眉肋老件,南洋珠、红宝、

祖母绿、珍珠,台湾精工14k金。

来源:王心瑜老师旧藏改款。

年份:清末民初

起拍价:RMB,

传说,在清代手艺人的精挑细选下,每只翠鸟只有28根羽毛能够被称作色泽细腻艳丽“软翠”。

王心瑜老师为这对保存良好的老软翠翠胎赋予新生,用14k金与依次镶嵌的珍珠衬托点翠独一无二的湛蓝。更有摇曳于细金链上的两颗色泽出众的珍珠,是王老师为这对珠宝添加的点睛之笔。

▲点击图片,进入竞拍专场

「清末民初老点翠耳钩」

材质:老翠、珍珠、碧玺、14k金耳钩。

尺寸:6.1*2.4*1.5cm

说明:清末民初。

来源:王心瑜老师旧藏

起拍价:RMB13,

iCouncil

收藏在线

美好生活品质在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