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客山东游我助力指尖上的展览 [复制链接]

1#
庚子新春,新型冠状病*感染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攻坚克难之际,烟台市博物馆也积极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丰富公众的文化生活。今天,我们为您推出指尖上的展览第九期。

四季之中,春季最富生机。阳光渐强,雨水悄悄滋润大地,万物复苏生长。百花含苞待放,万木抽芽吐翠,不甘落后的小草也悄悄换上绿妆。冬眠的动物渐渐醒来,昆虫在大地欢唱,鸟儿忙着迁徙筑巢。中国画里的春景,多以应季盛开的花卉和秋去春来的候鸟们为主角,红情绿意,柳莺花燕,不知不觉间汇成一幅万物争春的旖旎画卷。

牡丹双绶图

程蕙清代

程蕙,清末杭州人,工花卉。该图主体是两大朵灿然盛开的牡丹,富丽端庄,活色生香。花间流连着一对相互凝望的绶带鸟。牡丹与绶带皆用没骨画法,点染潇洒秀逸,花瓣、花蕊着色渲染,极少勾勒,用笔含蓄明丽,映射出女性画家特有的温雅和细腻。

绶带,又名中国寿带鸟,为夏候鸟,性羞怯,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于森林中下层的密枝间,多作为吉祥长寿的象征。

武陵春色图

袁绿英民国

画中主体是一处陡峭的岩石,有枝海棠从旁斜出,一对白头翁一上一下立于枝头。海棠树下三朵春意浓浓的绣球花在含馨吐蕊,绣球下方竞相开放的紫色马兰花为整个画面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作品水墨、色彩相结合,有动有静,生气十足。

白头翁,北方地区夏候鸟。性活泼不甚畏人,是农林益鸟。另有白头偕老、健康长寿之寓意,为画家们喜爱的题材。

牡丹翠鸟图

袁石生清代

画面上方一只翠鸟压弯了牡丹花枝,与下方立于岩石上的同伴相应和。花下小溪无声细流,水草丰美。牡丹花叶、翠鸟羽毛等用没骨法画成,绿草及花茎工笔勾勒,敷以颜色。鸟喙与爪以焦墨绘出,喙边的绒毛清晰可辨,分外写实。整张画设色淡雅,清丽脱俗。

翠鸟是捕鱼高手,多停息在河边树桩、岩石和临河低枝上。性孤独,单独或成对活动,每年4~7月繁殖。画中场景正是其春季活动的真实写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