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火山叠翠、秀水环绕、草林茂密。近年来,五大连池风景区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加强河湖和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引得各种鸟类到此栖息,成为鸟类的乐园。五大连池风景区的摄影爱好者们跟随季节的变化和鸟类的迁徙特点,他们手持长焦镜头,在距离三五百米以上,抓拍到许多美丽珍贵的画面。他们也由爱拍变成爱鸟,成为保护鸟类的志愿者。王云生爱拍鸟,为了抓拍到体型较小的翠鸟啄鱼瞬间的画面,在药泉湖边树丛中用草搭建掩体蹲守半月,还喂养了两只被遗弃的幼鸟长大后放飞。正是有这些拍鸟、爱鸟的人的天天的奔波,不给个别捕鸟不法分子留一点机会,可以让鸟儿在五大连池风景区自在的生活,自由的飞翔。
白鹭*宝印摄
白鹭,中型涉禽,属于鹭科白鹭属。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嘴白鹭和雪鹭体羽皆是全白,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习性: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
白鹭*宝印摄
苍鹭*宝印摄
苍鹭又称灰鹭,为鹭科鹭属的一种涉禽,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的湿地中极为常见的水鸟。大型水边鸟类,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上体自背至尾上覆羽苍灰色;尾羽暗灰色;两肩有长尖而下垂的苍灰色羽毛,羽端分散,呈白色或近白色。
苍鹭王云生摄
苍鹭*宝印摄
苍鹭*宝印摄
苍鹭*宝印摄
苍鹭*宝印摄
琵琶鹭*宝印摄
琵琶鹭,属于鹮科,大型涉禽。全长85厘米左右。全身羽毛白色。眼先、眼周、颏、上喉裸皮*色。嘴长直、扁阔似琵琶,故而得名。胸及头部冠羽*色(冬羽纯白)。颈、腿均长,腿下部裸露呈黑色。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筑巢于近水高树上或芦苇丛中,每窝产卵3~4枚,白色无斑或钝端有稀疏斑点。雌雄轮流孵卵约25天,雏鸟留巢期约40天。在东北、华北、西北一带繁殖;长江下游和华南一带越冬,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琵琶鹭杨录摄
琵琶鹭杨录摄
草鹭戴春摄
草鹭是大、中型涉禽,体形呈纺锤形,额和头顶蓝黑色,枕部有两枚灰黑色长形羽毛形成的冠羽,悬垂于头后,状如辫子,胸前有饰羽。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的湖泊、河流、沼泽、水库和水塘岸边及其浅水处,特别是生长有大片芦苇和水生植物的水域最为喜欢。主要以小鱼、蛙、甲壳类、蜥蜴、蝗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寿命25年。分布于中国,印度,伊朗,欧洲南部,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岛等地。
牛背鹭戴春摄
牛背鹭体较肥胖,喙和颈较短粗。夏羽大都白色;头和颈橙*色,前颈基部和背中央具羽枝分散成发状的橙*色长形饰羽,冬羽通体全白色,个别头顶缀有*色,无发丝状饰羽。是唯一不食鱼而以昆虫为主食的鹭类,也捕食蜘蛛、*鳝、蚂蟥和蛙等其他小动物。其与家畜,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常跟随在家畜后捕食被家畜从水草中惊飞的昆虫,也常在牛背上歇息,故名。繁殖期4~7月,营巢于树上或竹林上。每窝产卵4~9枚,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1~24天。分布于全球温带地区,中国见于长江以南各省,是博茨瓦纳的国鸟。
东方白鹳戴春摄
东方白鹳属于大型涉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常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以小鱼、蛙、昆虫等为食。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主要分布于俄罗斯的东南部,以及我国的东北地区。
雉鸡王云生摄
雉鸡:共有31个亚种。体形较家鸡略小,但尾巴却长得多。雄鸟羽色华丽,分布在中国东部的几个亚种,颈部都有白色颈圈,与金属绿色的颈部,形成显著的对比;尾羽长而有横斑。雌鸟的羽色暗淡,大都为褐和棕*色,而杂以黑斑;尾羽也较短。栖息于低山丘陵、农田、地边、沼泽草地,以及林缘灌丛和公路两边的灌丛与草地中,杂食性。所吃食物随地区和季节而不同。
雉鸡杨录摄
雉鸡*宝印摄
翠鸟王云生摄
翠鸟属(学名:Alcedo)的鸟类,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象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食物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共15种,48个亚种,广布世界各地。中国主要分布于中部和南部,为留鸟。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最后一种常见,分布也广。
翠鸟王云生摄
翠鸟杨录摄
翠鸟*宝印摄
白枕鹤戴春摄
白枕鹤体形与丹顶鹤相似,略小于丹顶鹤,而大于白头鹤。上体为石板灰色。尾羽为暗灰色,末端具有宽阔的黑色横斑。取食时主要用喙啄食,或用喙先拨开表层土壤,然后啄食埋藏在下面的种子和根茎,边走边啄食。该鸟为稀有的观赏鸟类,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等省或更北的广大地区,冬天部分迁徙到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的湿地越冬。白枕鹤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珍禽。
白枕鹤戴春摄
白枕鹤戴春摄
白枕鹤*宝印摄
丹顶鹤*宝印摄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动。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为食。分布于中国东北,蒙古东部,俄罗斯乌苏里江东岸,朝鲜,韩国和日本北海道。中国已经建立的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已经超过18个,使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濒危(EN)。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
丹顶鹤*宝印摄
丹顶鹤*宝印摄
鸳鸯杨录摄
鸳鸯,又名乌仁哈钦、官鸭、匹鸟、邓木鸟,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鸳指雄鸟,鸯指雌鸟。鸳鸯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雁形目鸭科鸳鸯属,英文名为“MandarinDuck”(即“中国官鸭”)。
鸳鸯杨录摄
鸳鸯王云生摄
白天鹅*宝印摄(年)
白天鹅,学名大天鹅,别名*嘴天鹅,隶属脊椎动物门雁行目鸭科雁亚科天鹅属,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球易危物种。白天鹅是一种候鸟,主要生活在多芦苇的湖泊、水库和池塘中。栖息于西伯利亚的白天鹅为了避寒,在气候转冷之际,迁徙至中国南方各地越冬,等到明年春暖花开的4月才又陆续返回故乡,夏季多在中国东北、内蒙古、*一带繁殖。
凤头麦鸡*宝印摄
凤头麦鸡:中型涉禽,体长29-34厘米。头顶具细长而稍向前弯的黑色冠羽,像突出于头顶的角,甚为醒目。栖息地通常在湿地、水塘、水渠,沼泽等,有时也远离水域,如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食蝗虫、蛙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种子等。
长脚鹬王云生摄
长脚鹬高挑、修长(37厘米)的黑白色涉禽。特征为细长的嘴黑色,两翼黑,长长的腿红色,体羽白。颈背具黑色斑块。幼鸟褐色较浓,头顶及颈背沾灰。喜沿海浅水及淡水沼泽地,黑翅长脚鹬春季于4月初至5月初迁来北方繁殖地,秋季于9~10月离开北方繁殖地往南迁徙。常成群迁徙。
长脚鹬白晓明摄
鸊鹈(piti)王云生摄
鸊鹈是一类水鸟,共有6属22种53个亚种,羽毛松软如丝,头部有时具羽冠或皱领;嘴细直而尖;翅短圆,尾羽均为短小绒羽;脚位于体的后部,跗骨侧扁,前趾各具瓣状蹼。与潜鸟科的主要区别是脚趾上具瓣蹼。翅膀短,能飞却不善飞,因而不是迫不得已它很少起飞。突然受到惊吓时可以跃离水面起飞,但飞得很低,几乎贴着水面。冬季栖息于溪流,夏季到湖沼中繁殖,主要以小鱼、虾、昆虫等为主。早成性。繁殖于淡水湖泊。在水面以枝、叶等筑浮巢,每窝产卵6-7枚。鸊鷉分布广泛,除两极和大洋中的岛屿外,几乎遍及全球。
鸊鹈(piti)王云生摄
鸊鹈(piti)杨录摄
鸊鹈(piti)杨录摄
鸊鹈(piti)*宝印摄
大雁*宝印摄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体型流线型。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成雁体重5~6千克,大的可达12千克。大雁尾部下方成流线型向上,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门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寒露后飞往南方越冬。中国常见的有鸿雁、灰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大雁群的聚合体。
大雁*宝印摄
大雁*宝印摄
大雁杨录摄
野鸭*宝印摄
野鸭属鸟纲、雁形目、鸭科;其数量非常多,是多种野生鸭类的通俗名称,有十余个种类。野鸭能进行长途的迁徙飞行,最高的飞行速度能达到时速公里。雌野鸭体型较小,体长50~56厘米,体重约1千克;雏野鸭全身为黑灰色绒羽,脸、肩、背和腹有淡*色绒羽相间,喙和脚灰色,趾爪*色。狭义的野鸭系指绿头鸭,别名为大绿头、大红腿鸭、大麻鸭等,是最常见的大型野鸭、也是除番鸭以外的所有家鸭的祖先,是开展人工驯养的主要对象。
秋沙鸭*宝印摄
野鸭*宝印摄
野鸭*宝印摄
绿翅鸭杨录摄
青头浅鸭杨录摄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体圆,头大,雄鸟头和颈黑色,并具绿色光泽,眼白色。上体黑褐色,下背和两肩杂以褐色虫蠹状斑,腹部白色,与胸部栗色截然分开,并向上扩展到两胁前面,下腹杂有褐斑;两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雌鸟体羽纯褐色。繁殖期雄鸭协助雌鸭选择营巢地点,在地面刨出浅坑或集一堆苇草筑巢。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年3月,全球仅存只不到的极危鸟类青头潜鸭在成都平原现身。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中国、香港、印度、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蒙古、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保护等级: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年名录ver3.1—濒危(EN)。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鸫鸟杨录摄
鸫鸟是中小型鸣禽,叫声清脆,体型和生活方式有一定差异,多在地面栖息,善于奔跑,但也善于飞行及树栖,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钩,善于鸣叫。鸫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约有47属种,我国约18属80种。
白骨顶鸡*宝印摄
白骨顶鸡属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头具额甲,白色,端部钝圆。体羽全黑或暗灰黑色,多数尾下覆羽有白色,两性相似。栖息于有水生植物的大面积静水或近海的水域。善游泳,能潜水捕食小鱼和水草,游泳时尾部下垂,头前后摆动,遇有敌害能较长时间潜水。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为食,其中以水生植物的嫩芽、叶、根、茎为主,也吃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等。在中国分布甚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黑头鸥杨录摄
黑头鸥头呈暗色,腿深红色,通常在田野里寻食,主要食物是昆虫。冬季仍能跳入海中捕鱼。鸥,鸥科动物,形色像白鸽或小白鸡,性凶猛,长腿长嘴,脚趾间有蹼,善游水。喜成群飞翔,三月份产卵。生活在海边的称海鸥,生活在湖边或江边的称江鸥。
江鸥杨录摄
乌林鸮杨录摄
乌林鸮:是鸱鸮科、林鸮属的鸟类。乌林鸮为大型鸮类,体长56-65cm,头大,无耳簇羽,面盘显著,呈圆形,淡灰色,其上被有同心的暗色圆环和新月形白斑。上体暗灰褐色,具暗色和白色斑点;下体白色或灰白色,具宽阔的褐色纵纹。乌林鸮主要栖息于原始针叶林和以落叶松、白桦、山杨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中,除繁殖期外,常单独活动,飞翔迅速无声,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也吃小鸟和中型鸟类,如鸡类等。乌林鸮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啄木鸟*宝印摄
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示剂。它是常见的留鸟,在我国分布较广的种类有绿啄木鸟和斑啄木鸟。它们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蛾、蝽虫等有害虫,每天能吃掉1条左右。
啄木鸟白晓明摄
金眶鸻白晓明摄
金眶鸻是一种小型鸻科鸟,全长约16厘米,上体沙褐色,下体白色。有明显的白色领圈,其下有明显的黑色领圈,眼后白斑向后延伸至头顶相连。单个或成对活动,活动时行走速度甚快,常边走边觅食,并伴随着一种单调而细弱的叫声。常栖息于湖泊沿岸、河滩或水稻田边。以昆虫为主食,兼食植物种子、蠕虫等。候鸟,在非洲过冬,其它时候则在欧洲和亚洲西部栖息繁殖。
朱顶雀白晓明摄
朱顶雀又名朱顶。属雀行目、雀科。见于我国的有*嘴朱顶雀、赤胸朱顶雀、白腰朱顶雀、极北朱顶雀四种,它们都在北方繁殖,秋冬逐渐南迁。
太平鸟白晓明摄
太平鸟为鸟纲太平鸟科的鸟类。体长18厘米,翼展34-35厘米,体重40-64克,寿命13年。属小型鸣禽,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头部色深呈栗褐色,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一条黑色贯眼纹从嘴基经眼到后枕,位于羽冠两侧,在栗褐色的头部极为醒目。颏、喉黑色。翅具白色翼斑。栖息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中。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成群活动,有时甚至集成近百只的大群。主要以油松、桦木、蔷薇、忍冬、卫茅、鼠李等植物果实、种子、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体态优美、鸣声清柔,为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
太平鸟白晓明摄
灰头鹀*宝印摄
灰头鹀:属小型鸣禽。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体羽似麻雀,外侧尾羽有较多的白色。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广泛活动于海拔米以下的平原和中高山地区,生活于山区的河谷溪流,平原灌丛和较稀疏的林地、耕地等环境中,常常结成小群活动,但是在繁殖季节回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分布于中国,俄罗斯,日本,朝鲜,缅甸,尼泊尔和印度。
红胁蓝尾鸲王云生摄
红胁蓝尾鸲: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雌鸟与雌性蓝歌鸲的区别在喉褐色而具白色中线,而非喉全白,两胁橘*而非皮*。
红胁蓝尾鸲*宝印摄
苇莺白晓明摄
大苇莺,俗称大苇扎、苇串儿及芦蝈蝈。背羽棕褐色,具淡*色眉纹,下体淡白色,胸部有不明显的灰褐色的纵纹。它们是苇塘及水洼地附近的典型优势种,也到附近的小树、灌木及草丛中活动。鸣声高而响亮,常被人误认为是青蛙叫。
伯劳鸟白晓明摄
伯劳鸟为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大型伯劳,体型大小与棕背伯劳近似,通体以灰褐色为主,翅及尾黑色,尾的外侧羽毛鲜白色,很容易识别。它不在我国繁殖,但在春、秋季节沿我国北方各省迁徙,并有少数个体在我国越冬。性格凶猛,善捕食鼠类、蜥蜴以及小型鸟类等。
伯劳鸟杨录摄
松雀白晓明摄
松雀:体大而尾长的雀。嘴厚而带钩,两道明显白色翼斑与近黑的翼成对比。成年雄鸟深粉红色,具别致的脸部灰色图纹。成年雌鸟似雄鸟但橄榄绿色取代粉红色。松雀主要以松籽为食,冬季成群取食浆果和种子。松雀生活在我国黑龙江、吉林等地的高山针叶树林中,冬天常常结成小群到山下,它们对人不太惧怕。
绣眼鸟白晓明摄
绣眼鸟是雀形目绣眼鸟科80~85种鸟类的通称。彼此相像,因此将约60种都归在绣眼鸟属(Zosterops)内。
*喉鹀白晓明摄
*喉鹀:属小型鸣禽,体长约15cm。喙为圆锥形,雄鸟有一短而竖直的黑色羽冠,眉纹自额至枕侧长而宽阔,前段为*白色、后段为鲜*色。背栗红色或暗栗色,颏黑色,上喉*色,下喉白色,胸有一半月形黑斑,其余下体白色或灰白色。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羽色较淡,头部黑色转为褐色,前胸黑色半月形斑不明显或消失。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分布于俄罗斯、朝鲜、日本和中国等地。
山雀白晓明摄
山雀是体型较麻雀纤细的食虫鸟类,常见于平原、丘陵、盆地等,在山地林区数量犹较平原地区的数量多。山雀的羽毛大多以灰褐和棕灰色为主,山雀是常见的鸟类,性情活泼,常在枝头跳跃,喜群居,以昆虫、浆果和种子为食,在树洞或岩缝中筑巢,巢呈蝶形。
老鹰*宝印摄
老鹰(学名:Aquila),也叫鸢,是小型猛禽,与一般鸟类不同,雌鸟体型往往比雄鸟更大。老鹰性情凶猛,嘴呈*色,上嘴弯曲,脚强健有力,趾有锐利的爪,翼大善飞。老鹰的类别很多,隼、鹰、鵟、鹫、雕等等,都属于鹰类,在每个类别里又包括很多种。
老鹰*宝印摄
野鸽子杨录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