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药物 http://www.lohasidc.com/春风细雨润小草,书香伴着花飘香。在这充满生机的书香四月,宝鸡日报小记者团秉持*报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邀请我市东仁堡小学部分学生及家长、宝鸡日报新媒体“我是朗读者”优秀选手、朗诵及国学专家,与本报小记者们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春日里的诗词盛宴。
4月8日,宝鸡日报社11楼多功能会议厅内充满着欢声笑语。一场以“朗诵与国学之美”为主题的名师讲堂公益活动(分上午、下午两场)在这里举办,共吸引全市二百余人参加。刘进锁、王金辉、邰俊、郭晓娟四位讲师依次登台,以答疑解惑、现场展示、指导点评等方式,讲解朗读朗诵技巧和小古文,并与参加活动人员现场互动。
朗诵与朗读也有区别?
艺术家现场释疑惑
哪位小朋友能说说,朗诵和朗读一样吗?”活动开场,首位亮相的市朗诵艺术学会会长、宝鸡文理学院艺术系原主任刘进锁,他以和蔼可亲的方式与孩子们互动。
他告诉大家,朗读是把书面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朗诵是把书面文学作品转化为声情并茂的以达到感染人的有声语言再创作。二者在性质、手段、语调、文本上都有区别,朗诵比朗读更高一层,带有表演性质。朗诵的对象是诗歌、小说、喜剧等文学作品,除了运用声音外,还要加入手势、身姿、表情、眼神等辅助效果,语调有抑扬顿挫的音乐感,可以达到渲染的效果。
讲完定义,刘老师朗读了《桂林山水甲天下》,朗诵了叶挺的《囚歌》和唐诗《登鹳雀楼》作以示范,让大家亲身体会二者的区别。刘老师热情洋溢的授课风格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活跃了现场气氛,引来阵阵掌声。他站在全局角度讲解,给现场听众分析了朗读热的原因,中小学生朗读和朗诵的好处,并对他们一对一辅导。达艺瑶、杜依轩、陈浩轩等数十名学生踊跃上台展示。
店子街小学五年级的荆怡华前一天晚上刚在宝鸡日报新媒体“我是朗读者”平台上传了作品,又来参加小记者团上午场活动。得到了专家指导,她显得非常激动。她的妈妈说:“这个活动办得太好了,感谢小记者团为朗诵爱好者搭建平台,我以后要多带孩子参加小记者团活动!”
青少年朗读有啥误区?
专家逐个指导纠正
随后登场的王金辉老师,是中国歌剧舞剧院朗诵考级委员会高级教师,市朗诵艺术学会秘书长。在市青少年宫指导孩童朗诵和主持的经历,让王老师一登台就与台下孩子们建立起亲切感。他直入主题,开启互动环节,邀请孩子、家长登台展示。
不一会儿,几十名渴望获得指导的学生和家长就排起长队。航天小学三年级学生万千一抢先登台,朗诵了自己原创诗歌;来自植物园社区的孩子张紫尧紧随其后朗诵了《游子吟》,张紫尧自信的姿态引来人们赞许的眼光;小记者代表李坤珏和母亲分别朗诵了《少年说》《相思》,母女俩端庄大方的仪态让人竖起大拇指;东仁堡小学一年级学生杨萧华是当天年龄最小、个头最低的参与者,只有7岁的他毫不胆怯地朗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讲师为他的勇气点赞。
据了解,当天也是宝鸡日报新媒体“我是朗读者”平台组织的首次线下活动,新媒体发出消息才两天,就吸引了近四十人参与。9岁选手衡久是其中之一,她饱含真情地朗诵了王家新的作品《在山的那边》,献给《红岩》作品中与她同龄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她说:“烈士给我带来了美好生活,我感谢他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点评时,王金辉给青少年提出三点建议:一要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易于理解的文本诵读,例如《少年中国说》《咏鹅》比较适合,而《沁园春·雪》《江城子》并不适合孩子选择;二是要避免孩子在朗读中有成人化的表达,要抒发真情实感,语音语调上不要故意模仿大人;三是要注意站姿和仪态,增强自信心。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凤翔师范分院中文讲师、百灵朗诵团指导老师邰俊,有几十年高校教学经验,主编了《朗诵实用教程》等大学教材,已桃李满天下。他通过PPT展示,简要对“啊”等语气词的吐字发音规范作以示范。
小古文怎样背得快?
学生成人PK“快背”
最后登台的郭晓娟既是市国学研究会理事、书香协会会员,也是小记者团家长志愿者。多年来她每周末带领社区孩子到植物园户外阅读,传播国学文化。她带来的是拿手绝活——小古文理解和速记。
郭晓娟领着植物园社区孩子以表演快板开场。这支师生自编自演的快板,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少人拿出手机拍照、录像。
“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吧?”郭晓娟用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引入,接着讲解冯梦龙的《翠鸟移巢》,告诉家长不要溺爱孩子,孩子也要学会独立。随后,她又讲解了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等古文。她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的眼神、活泼的语音、带入画面感的讲解,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讲毕,她立即邀请在场观众背对PPT背诵古文。没想到,很多孩子仅学过一遍,就能根据郭老师的手势,迅速背诵出全文。大家共同见证了速记的神奇,在几次互动后,家长也跃跃欲试,上台与学生PK速记。
最终,几乎全场所有的听众都站上讲台,齐声背诵,整场活动达到高潮。
琅琅书声里,人们陶醉在古文的美中。回味着一整天的收获,大家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不少人表达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动地说:“下次我还来!”
宝鸡日报小记者团负责人王秀芳说,本报小记者团还将继续举办丰富多彩的名师讲堂活动,把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送给更多小朋友,让小记者们从小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瑰宝,树立文化自信。也欢迎更多人加入本报新媒体“我是朗读者”活动,让优秀作品通过你美妙的声音更广泛地传播。
本报记者过奕辰摄影卢志平
本期编辑王龙辉
监制王秀芳
联系方式
垂询0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