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吴川双龙出海风水大格局 [复制链接]

1#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

现吴川是广东省湛江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可称为狭义吴川。历史上的吴川还包括今湛江市的坡头区、南三岛等,可称为广义吴川。本章所说的吴川是指广义的吴川。

林济仁《吴川赋》

吴川新市,唐虞旧疆[1]。星分张翼[2],郡属高凉[3]。原于百粤,秦属象郡;隋置吴川,县名启祥。东拥滔滔碧海,潮汐起落;北倚巍巍鹅岭[4],层峦叠嶂。西挈鸡冠而闻廉化[5],南扼琼雷而眺湛江[6]。山明水秀,古为南越故土;粮丰物阜,斯乃鱼米之乡。银滩百里,茂林千冈。莺歌草嫩,燕舞兰芳。树经冬而不凋,花未春而先香。濒南海而耸双峰[7],云蒸霞蔚;襟三江而带四水[8],鱼跃鸥翔!

上溯古邑,源远流长!地踞三江出口,龙盘茂湛脊梁[9]。南海之滨,聚水*而腾瑞;雾山之麓,蕴岭魄而发祥。梧山遗址[10],依稀人猿揖别之处;茂山书院[11],昭然诗礼融汇之堂。坊第堂皇[12],为状元之故里;古柏苍翠,乃上将之家乡[13]。泻玉飞珠,尖岭云中垂瀑布[14];红霞碧水,鉴江河畔沐朝阳。

鉴江水,漾碧波。源广西,出*坡。汇众流终萌宝地,纳百川始肇名河。毓英才而滋桃李,通航运且溉桑禾。因藏风而聚气,灵龙不晦;亦绕邑而潆城,地脉祥和。激绿水于千里,泽苍生之几何!九曲潆洄,龙翔福地;千帆竞发,凤舞清河。白叟垂钓,闻渔翁之笑语;*童泛棹,载舟子之欢歌。灵山秀水,无限风光。游览古迹,吟赏新芳。吴川八景,欣然入望。“一览凭高”[15],凌顶可穷千里目;“丽山樵唱”[16],牧笛悠扬百里乡。珠光潋滟,素女凌波开宝镜;银蟾倒影,“延华弄月”巧梳妆[17]。“极浦渔归”[18],锦帆云集争亭寺;金乌西坠,渔歌晚唱酒飘香。“文翁耸翠”[19],景揽东南之胜;渔翁撒网,岭襟万顷之洋。雄鸡报晓,渔夫搏击狂风恶浪;金轮辉照,游人争看“东海朝阳”[20]。惊涛裂岸,三江汇聚如三峡;巨浪滔天,“限门飞雪”赛钱塘[21]。灞桥烟雨飞霓影,“通驷垂虹”衬艳阳[22]。美哉!吴邑诸景,蕴涵无限诗情画意;城垣遗堞[23],见证几多世事沧桑。更有奇山异卉,滴翠飘香;名庵古刹,金碧辉煌。金莲庵之芙蕖[24],醉浮香梦;龙泉湾之美景[25],艳沁诗肠。兴龙寺之清幽[26],梵音缭绕;隔塘庙之灵圣,御诰褒扬[27]。天后宫[28],百粤乡村敬妈祖;忠烈庙,千秋黎庶奉康王[29]。柳堂古梅[30],幽香四溢;城皇庙宇,因果善扬。孔圣殿端严而群黎尚礼,双峰塔耸峙为南国增光[31]。

吴川风物,特色斐然。水产海鲜,畅销异域;良蔬名果,四季丰穰。博茂海蜇,芷寮沙螺,养颜保健皆珍品;限口膏蟹,吴阳白鲳,鲜甜爽滑齿留香。梅鹿液、满楼香、梅鹿头曲,堪称佳酿[32];大月饼、苏村薯、烂镬炒粉,遐尔名扬。钛铁矿、*金矿,资源丰富;石英砂、玻璃砂,品质优良。壮哉吴川!为天地精华所钟毓,乃山川灵秀之蕴藏。

吴川胜地,虎卧龙藏。以蕴涵之厚重,铸古县之辉煌。历朝俊彦翩来,高贤流寓;奕世凤毛济美,人杰名扬。文星炳焕,翰苑飘香。更有金戈豪杰,伟烈忠良。兰屿解组[33],霞街胥宇开林族;凌云高隐[34],“极浦”设帐化淳乡。浦亭题诗,宋相名篇成胜迹[35];茂山兴教,晋将大爱醒蛮荒[36]。陈惟中硇州御元[37],亲冒矢石;欧光宸梅菉抗清[38],血溅沙场。刘承忠江淮灭蝗[39],功昭日月;林廷瓛宦海清廉[40],生祠蒸尝。欣赏门生气节,白沙操神来之笔[41];陶醉吴川风物,解缙留传世之章[42]。麦为仪乡间斗劣绅[43],智勇可嘉;林怀兰交趾引番薯[44],功德无量。曾秉忠骁勇善战[45],荣任江南提督;陈上川勋垂史册[46],贵封安南国王。林闱阶解绶悬壶[47],心关民瘼;彭子衡兴庠毓粹[48],惠及家邦。抗击英夷,窦振彪扬威闽粤[49];文武全才,易傅伯驻京提塘[50]。青史永铭,陈兰彬首任西美大使[51];鳌头独占,林召棠笔破南粤天荒[52]。才拔儒林,吴懋清诗赋清奇[53],载《清史列传》;名扬翰苑,林联桂才思敏捷[54],登“七子诗坛”。林厚甫血书祷神[55],乞己身以代父身,情动清帝;林元相破指盟誓[56],减己寿而增母寿,孝感天堂。林邦珖视民如子[57],*声卓著而光及祖父;林玉爱孤身抗寇[58],操行贞烈而旌表贞坊。*之淑双钩墨兰[59],谱绝群芳而入《列朝画史》;招凤娇贞守奉姑[60],《断肠》苦咏而成千秋绝唱。时入近代,英豪接踵,功业辉煌。张炎率部易帜[61],舍生取义,血洒玉林;张金挥师北伐[62],湘江喋血,节殉衡阳。李士芬揭竿举义[63],壮烈捐躯而名垂青史;许爱周兴教扶贫[64],慈善爱民而德泽乡邦。吴信才科研成果[65],巡天探月而昭功业于后世;李汉*斩寇驱倭[66],北战南征而挽民族之危亡。壮哉,南粤儿郎,诚信睿智而豪烈;美哉,鉴江巾帼,聪敏贤淑而端方。吴川胜地,英才辈出,史册昭彰。烈则浩气长存,智则为国争光;贞则万民敬仰,孝则百世流芳。文则大魁天下,武则威震边关;忠则封侯入阁,勇则拓土开疆!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溯自清代,国力羸尪。奸宄当道,外侮猖狂。后宫霸而帝主弱,朝廷腐则国危亡!九州浩劫,焉存皮毛之附;举国多难,吴川岂能独安?强虏侵而国罹难,盗贼起则民凄惶。康熙戊午,“大鼻”披猖;盘踞吴川,烧杀掠抢;十室九空,改庆端阳[67]。光绪戊戌,法虏逞强;霸湛祸吴,明珠沦丧。民国中期,“阴骘”枭张[68];火烧上马炮楼,掠尽大街小巷;哀鸿遍野,黔首悲伤。继而倭寇肆虐,蹂我邦疆。国共成仇,兄弟阋墙!

呜呼!扼腕而痛山河破碎,家国沉沦;抚心而恸苍生倒悬,黎庶遭殃。碧血溅而烽烟骤起,壮夫征而巾帼激扬。吾邑志士,踵先烈之芳躅,以身许国;洒英雄之热血,除暴安良。

于是吴川重诞,尽雪曩昔之耻;邑人庆幸,同沐解放之光。修水利,筑堤坝[69],良畴拓于海隅;兴土木,蔚广厦,新貌展于城乡。倡崇仁尚义之美俗,启厚德载物之慈航。振纲纪于廨署,享国泰而民安。改革奔雷苏大地,春风化雨遍南疆。吴川俊彦,锐意开拓进取,立志奋发图强。科技攻关,鹏轩凤翥;商海驰骋,蛟跃龙骧。兴装潢、制羽服,引领潮流而扬名四海;矗崇楼、修康衢,铸就经典而驰誉八方。植好梧桐栖彩凤,优惠*策迎客商!贤者勤献策[70],富者乐解囊。团结拼搏,百业隆昌。回眸展望,满目琳琅:拓口岸,架虹桥,银舰穿梭,物鬻港澳三江;促贸易,兴实业,机车驰骋,货通异国他乡。绚紫煜罗,商厦凌云璀璨;和风甘雨,田畴稻菽飘香。蛤岭荷塘,绿韵红姿迎雅士;芝蔼新貌,琼楼玉宇赛仙乡[71]。黉宫棋布,春风桃李芬芳;英才蔚起,高考屡冠湛江。吴川三绝[72],蜚声海内;梅菉雄狮,奥运争光[73]。隔海花桥,书画交辉醉游客;瓦窑泥塑,形神毕俏兆祯祥。鉴江河畔,两岸华楼争耸立;吴邑海滨,百花吐艳竞芬芳。南海击楫,遏浪飞舟,绿堤浪吻,蹀躞徜徉;江岛揽胜[74],花繁绕阁,舟车络绎,翠鸟翱翔。讴歌懿范,光埇修祠敬冼太[75];弘扬正气,文屋建馆祀天祥[76]。上郭碑林[77],追忆先贤留雅韵;侍郎故里[78],重扬美德赋华章。“飘色”“羽绒”,争艳神州大地;“诗歌”“粤剧”,唱响省港南洋[79]。“足球之乡”,彰显吴邑气概;“建筑之乡”,铸造都市辉煌[80]。“塑鞋”“网具”称王国,“民间艺术”誉名乡[81]。魅力村庄”冠林屋,“历史名镇”数吴阳[82]。吉兆月牙湾,碧水与长天相映;吴阳金海岸,银沙共素月争光[83]!临江凝眄,心雄将欲鹏举;倚阁豪吟,逸兴犹如凤翔。河清海宴,墨客骚人欣赋咏;百业兴隆,工商士庶喜称觞。投资吴川,翘企增光于故里;结庐江畔,暮年颐养于吾乡!

短赋难书鉴水之源远流长,拙笔何穷吴川之活色生香;胸臆难抒桑梓人文之博大,极目未尽故园万象之辉煌。观当代而歌盛世,怀往事而忆沧桑。上承先贤之沃圃,遥领神韵;下开新锐之风骚,续写华章。

歌曰:南海滔滔兮,润泽芬芳;鉴水泱泱兮,哺育贤良。吾邑悠悠兮,继发新光;众生芸芸兮,福祉无疆。击壤而歌兮,颂梓里之富穰;凤起而蛟腾兮,祝百业共荣昌!

吴川赋(新篇)(-06-:52:41)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鉴水吴风

本文主要资料源于《吴川县志》、《吴川古今诗先》及个别姓氏族谱。

[1]唐虞:唐虞时代。传说中的远古时期。即唐尧、虞舜时代。唐尧是帝喾之子,姓伊祁。尧又称放勋,初封于陶,后又封于唐,所以称陶唐氏。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在位一百年。唐尧年老后,不能亲*,其子丹朱又软弱无能,尧就把帝位传给舜。虞舜,姚姓,名重华。生长于有虞氏部落,因此称虞舜。尧老后,召集各部落首领商议继位者,部落首领们一致推举舜。舜代行国*30年后,尧禅位给舜。舜在位48年,都蒲坂(今山西永济蒲州镇)。于南巡中死于苍梧之野(今湖北宁远九嶷山郊野)。唐虞时代约处于父系氏族社会晚期。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

[2]星分张翼:即二十八宿中之张宿和翼宿。

[3]高凉:高州府原为高凉郡。

[4]鹅岭:即鹅凰嶂,地处阳西县、阳春市、电白县等三县市之交界处,海拨米,含双髻(米)锅盖(米)两大山脉。素有“阳江屋脊”之称。鹅凰嶂巍峨挺拨、层峦叠翠、莽莽苍苍,其石极黑,其水极清,漫步其中犹如在云雾中穿梭。登上鹅凰嶂顶峰,可俯瞰南海。其山脚下,有著名的里坪风光,

那情意绵绵的流水,醉人的山歌小调,古老的水车,犹如世外桃源。[5]鸡冠、廉化:

鸡冠,鸡冠山,位于广东省高州、信宜两市交界处,海拨米,和阿婆髻中(米)、银岩(米)、鹿湖米、大田(米)等山同属大雾岭山脉,其中大雾岭顶(米)。

廉化,廉江市、化州市。

大雾岭简介:大雾岭地处茂名市北部,离信宜城区38公里,地跨信宜、高州两地。大雾岭由云开山脉以及数十座海拔米以上的山峰组成,群山连绵不绝,高耸入云。其中海拔以上的山峰就有29座,是集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旅游度假、高山疗养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其主峰大田顶,号称粤西第一峰。如果说地势高挺的信宜是粤西的青藏高原,那么大雾岭就是粤西的喜马拉雅山山脉,而海拔米的大田顶则是粤西的珠穆朗玛峰了。相传离山顶不远处的东侧有一片平整的大田地,此峰因而得其名。据历代堪舆名家论证,鹅凰嶂及大雾岭山脉乃高郡的风水发源地,由此二岭出脉而尽于吴阳限门,即吴川八景之一的“限门飞雪”景区。

[6]琼雷:琼州(海南省)、雷州市(原海康县)、湛江:湛江市。

[7]双峰:即尖山、丽山二峰。

[8]三江、四水:鉴江、袂花江、梅江。四水:朗韶水,东岸水,西岸水,清湖水。

吴川风水简介

据历代堪舆名家论证,高郡六邑地方干龙有四大水口、三旗山出脉。其中水龙发源有三枝,一名鉴江,

发源有四小溪,一枝朗韶水,一枝东岸水,一枝西岸水,从信宜合水而来,至高州经南盛绕化州抵梅录由限门出海。左一枝源自凤白、那霍、沙琅,由三楷过谭板至梅录与中一条鉴江相会。右一条由西江发源,有二小河,一是大仑水,一是清湖水,合白沙、横石、化州与中一条鉴江相会。以上为水龙是也。

山龙发源有三枝,左一枝脉与阳春交界,南有大海,发自丫髻涩夫马踏,经石径、龙门、热水向水东下吴川,尽于芷寮,此府城龙左枝之大概也。其山挨右一枝脉与广西陵川交界,由鸡笼山过帐,谢仙山分枝,起祖发自桠丫岭,下牛牯岭后到石城转塘掇尽于南三南二。此府城龙右枝也。中二枝即与西宁鸡笼山分枝发脉,由双窖至云潭,经云炉抵官庄、麾丽,经务山尾,由凌草塘出结府城。其干枝下彭村至石鼓抵南城转锡堂抵横岗下长波尽于梅菉河北,此正龙起止之大概也。府龙右傍一枝脉自广西北流分界,发六离岭,由桄榔岭至公岐马蹄再至水围,转六王下尖岗浮梁,尽于化州北岸,此府城龙右傍扶枝之大概也。9]茂湛:茂名市,湛江市。

[10]梧山岭遗址:在吴川市长歧镇黎屋村南梧山岭西坡。初步鉴定为距今五千至一万前,知有人类居焉?文物普查队年发现,~年试掘。遗址面积多平方米。文化层高1.3米。含大量蚬、螺壳。出土陶器主要是釜、罐,纹饰有绳纹、篮纹。石器。

[11]茂山书院:在梅菉东部博铺村,由晋代王浚创建,距今多年。

[12]坊第堂皇:状元林芾南故里在吴阳镇霞街村。现已重建状元坊,林芾南纪念馆。修复“霞街林氏大宗”,“高贤里”牌坊,林召棠故居,古兴隆寺,天后宫等一大批文物古迹,乃粤西地区的旅游胜地。

[13]上将:即李汉*将*,将*生平见后注。

[14]尖岭:尖山岭,又名特思山,吴川市第一高峰。位于吴川市西部的塘缀镇与湛江市的龙头镇交界处,海拨米。该山表土1米以下全部是花岗岩,东西面坡度为30度,北面陡峭,南麓延伸约1公里,坡度较缓,约为30度吴川赋(新篇)(-06-:40:53)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鉴水吴风

吴川旧八景简介

[15]一览凭高:在吴阳中学(为吴川学宫__圣殿所在地)内有一小山,山上长满蓬蒿,山底部周宽六丈,高不到两丈,登上山顶,朝东南可望见大海帆影,于西北可见江流如带,景色迷人。后因吴阳中学扩建新教学楼需而平整。

[16]丽山樵唱:在塘缀镇丽山岭,山幽林密,人多樵牧其间,樵唱牧歌,缭绕山中,远近皆闻。天气晴朗时,歌声传播更远。由40里外的吴阳镇向西北远望,可见此山时而雾锁,时而绿翠青葱。

[17]延华弄月:位于吴川学宫傍,有延华池,延华井。池水清澈可鉴,当月亮正空之时,俯视池水

风光云影,幻成奇观。[18]极浦渔归:位于吴阳霞街*李村,始建于南宋年间。它地处江口,常有舟船停泊,渔艇纵横。每当夕阳西下渔船归来之时,灯光点点,有如繁星满天。昼夜皆商贾云集,买鱼沽酒,击掉讴歌,热闹非凡。

[19]文翁耸翠:俗称“渔翁撒网”,位于吴阳文翁岭,高近十米,岭巅四周长满茸茸茅草,岭上往东远眺,即见滔滔南海,蔚蓝无际。西即一望田丘,形如网状,更有带泥丸小丘陵,布列周围,又如网泡,因而得名。为李族始祖李穆公、乡贤李凌云之墓地,千年祭祀,长盛不衰。

[20]东海朝阳:当天将破晓时,一轮如盆红日从彩锦般的波浪中冉冉升起,若浮若沉,水波云彩,五光十色,交辉相映,壮丽非凡,游人如织。

[21]限门飞雪:在吴阳限门海域,乃鉴江出口及通往湛江之内河口与南海交汇处,为吴川乘船到湛江或远洋的必经之道。该海域险狭,水流急湍且两旁有礁石,故称限门。限门海边流沙细白,有时风飞浪卷,如雪花飞舞。有时波涛浪涌,巨浪冲天,蔚为壮观。

[22]通驷垂虹:在塘尾街道邱屋村,原有桥名垂虹,是吴阳至梅录的主要通道。因长年有车马来往,故又名通驷桥。桥下水虽不深,但终年不涸且澄如镜,天晴日丽,桥影如虹。

[23]城垣余堞:明代古城墙,在吴阳镇,至今南段及南门尚保持完好,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金莲庵:在龙泉湾岸上,为状元林召棠读书之地,风景独秀。

[25]龙泉湾:即吴阳镇霞街村白沙湾。过去湾阔而水深,碧波荡漾,蔚蓝无底。江岸青山起伏,支深林翠。江面千帆竞拔,渔船、货船、客船争相泊岸,商贾云集,买鱼沽酒,击掉讴歌,蔚然成观。

[26]兴龙寺:即古兴龙寺,在龙泉湾西岸,金莲庵傍。为吴川市著名佛教寺院。

[27]隔塘庙:即梅菉镇隔塘庙,和市*府大门对面,面向梅录湖(梅录大塘),红墙绿瓦,气势雄伟,曾为张炎将*起义及抗日指挥部。据《重修隔塘庙记》载,隔塘庙康王大帝在清朝道光年间曾到北京故宫灭火,后被清帝册封为“敕封诚孚皇广福康皇隔塘鸿恩大帝”。

[28]天后宫:即妈祖庙。据余所知,过去吴川共有妈祖庙数十座,其中较著名的有:乾塘三角窝妈祖庙、吴阳霞街妈祖庙、*坡妈祖庙、银岭妈祖庙、梅菉妈祖庙、芷寮妈祖庙。妈祖简介:妈祖姓林,名默,人们昵称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她在人间只活了二十八个春秋,可她的名字,却被人们传诵了一千多年。相传她自出生至满月,不啼不哭,默默无闻。她从小习水性,识潮音,还会看星象。长大后,“窥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难。她曾经高举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给迷失的商船导航。她矢志不嫁,把救难扶困,当作终极的目标。公元九八七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湾口救助遇难的船只时不幸捐躯,年仅28岁。她死后,仍*系海天,每每风高浪急,樯桅摧折之际,她便会化成红衣女子,伫立云头,指引商旅舟楫,逢凶化吉。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勇敢而善良的女性,到处立庙祭祀她。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年)直至清代,共有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天上圣母”、“海上女神”。据报道,全世界共有二千多座妈祖庙。信众多达数亿。

[29]康王:康王为“宋朝龙捷指挥使康保裔”,在抗金牺牲后被封为“威济善利孚应英烈王”。千百年来经无数皇帝敕封,封号众多。吴川乡村九成以上奉康王为会主,故庙名繁杂,难以取舍,只好以忠烈二字冠之。

[30]柳堂古梅:深柳堂,书斋名,为晚清名宦张之洞所题,在吴阳镇李屋巷。古梅乃“深柳堂”主人、著名诗人李材济、李材耀、李材尧兄弟的先祖、晚清秀才李秀彦亲手种植,至今超过一百二十年,为粤西地区绝无仅有的一株百年老梅。梅树高近十类,树径约三十多厘米,树身斜倚,枝条繁密,花朵乳白色,重瓣紧叠,花味香甜,品种属玉蝶型。这株百年老梅虽历经沧桑,但在李家几代人的悉心呵护下,年年花繁叶茂,争芳斗艳。每当古梅迎春盛放之时,吴川乃至湛江市的书画、摄影、园林界的知名人士,以及吴川诗社社员百余人雅集在“深柳堂”的老梅树下,缅怀先贤,抒发豪情;赏梅吟诗,挥毫作画;纵论时局,歌颂盛世!吴阳“梅花诗社”之名乃源于此梅。

[31]圣殿、双峰塔:圣殿,即吴川学宫,在今吴阳中学内。建于元至正九年,由主簿唐必达、教谕吴仲元修建。

双峰塔:该塔座落在吴阳镇塔脚村。乃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年)吴川县令周应鳌所建。谓之“笔塔凌霄”。又因特思山(俗叫尖山)、丽山远揖塔前,定名“双峰塔”。塔为平面八角形,七层,高23.15米,第一层直径9.8米。塔身为壁内折上式,各层设假平台。塔基为石板雕花装饰,高1米,塔边棱角处嵌有石雕托塔力士,形象古朴,姿态各异。

至于建塔原因,据晚清举人吴宣崇撰写的《重修江阳书院碑记》记述,其中有:“江阳书院者,前明万历二十七年,泰和周公应鳌,谪宰吴川时建也。吴川山水泄于限门,周公用形家言,塔于此。复即其下建书院。所以振兴人文者,厥意甚盛……”由此可见,双峰塔与江阳书院均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七年(公元年),当时县令周应鳌(江西吉州泰和人,丙戌进士)接受市民意见,听用堪舆师之言,认为吴川江水自西入县,从限门排泄出大海,此属地气不蓄,人民生活很难富裕起来。于是,周应鳌主持在限门江海交汇处附近建塔一座,用来镇守吴川山水,以促兴人文及经济。之后,又在塔前建江阳书院,兴教化、育人才。

[32]佳酿:梅鹿液酒、满楼香酒为广东名酒。其中“梅鹿液”是广东四大名酒之一,有“广东茅台”之称,与清远“飞霞液”、顺德“凤城液”并称“广东三液”。“梅鹿液”酒一九八八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金奖,中华文化名酒香港博览会金奖,一九八九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一九九二年被指定省宴会用酒,一九九三年评为广东十佳名酒“金奖”,一九九五年全国第五届白酒评比第四名。“满楼香”酒是广东省人民*府指定宴会用酒,获得首届香港博览会金奖,是广东省名酒,酒类名牌产品。“满楼香”酒是广东省人民*府指定宴会用酒,获得首届香港博览会金奖,是广东省名酒,酒类名牌产品。“梅鹿牌头曲酒”一九八九年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曲酒被国家轻工部评为广东省最大的曲酒生产基地。遐尔名扬:大月饼、烂镬炒粉被评为吴川十大名片之一。

由吴川市*府组织发起、经专家教授的最后评选投票和结合公众投票(按照5:5比例)结果,吴川“十大名片”分别是:吴川大月饼、吴川老板、烂镬炒粉、中国塑料鞋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状元故里、中国羽绒之乡、建筑之乡、魅力乡村和吉兆湾风光。

[33]兰屿:霞街林氏始迁祖永公,字长修,号兰屿。原籍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乃九牧长房、端州刺史苇公第十五代孙,监簿上林矩公第七代孙时杰公之子。南宋孝宗淳熙年(—)间由宋“明经”[进士]入任海南儋州学正、琼州府教授。解绶后,为避中原战乱及羡吴阳山川之秀美而由琼入粤,卜居霞街。蕃衍至今,播迁宗支村庄四百多条,人口近二十万。

[34]凌云:李凌云,李屋巷李族始祖,南宋解元、乡贤,为三柏始祖李穆公之长子。李穆公原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钱山村人。乃北宋乙丑状元,累官工部尚书、山甫公之玄孙。穆公登宋嘉定进士,入粤知龙川,*绩卓著,迁知石龙,*声更著。任满下芷寮买棹泛海北归,因台风海盗阻隔及民攀留不忍去,遂卜居极浦。为谋生计,遂于其地设帐,进士传经,有教无类,粤西弟子负笈从云,生徒数百,誉湖高雷。李凌云高中解元后,恬淡不仕,承父教鞭,重建“极浦亭”,隐居设帐,传播文明。[35]宋相:南宋左丞相陈宜中,字昊槯,号祯庆,郡庠生、擢太学生、景定壬戌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刑部尚书、内阁左丞相。宋恭帝德祐乙亥年,元*攻江南、近迫临安,陈奉命前往越南借兵,途经吴川时曾造访极浦亭主人并在亭中题诗留念,诗云:“颠风急雨过吴川,极浦亭前望远天。有路可通环宇外,无山堪并首阳巅。岭云起处潮初长,海月高时人未眠,异日北归须记取,平湖尽处一峰圆”。惜陈自吴川匆匆一别后终生杳无音信。

[36]晋将:晋代著名将领王浚将*,(—.1.28),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多谋善战,乃西晋著名*事家。因灭吴功勋卓著,拜为辅国大将*,领步兵校尉、后转抚*大将*,加特进。王浚灭吴后,遭到王浑等人的嫉妒。晋武帝听信谗言,责浚“恃功肆意”,“违制昧利,甚失大义”。浚一再上表剖白,无奈功高震主,帝不谅,使浚晚年抑郁不得志,后流寓吴川博铺,遂创建“茂山书院”。

[37]陈惟中:陈惟中,字子敬,吴川吴阳那蒙村人。南宋宝祐四年进士,文昌知县。景炎中,宋端宗迁硇州(今属湛江市郊区),惟中运粮前往,当船队航行至井澳时,元将刘深率兵追袭,张世杰前锋稍却,刘深纵火焚舰,惟中与吴川司户何时、方朝石等人投箸而起,亲冒矢石,俱被创,仍力战,未几天反风,惟中乘上游纵火反功,元兵大败。凯旋时惟中吟诗一首:“忽闻丑虏犯硇州,投箸挥刀杀寇仇,海面火攻鏖战急,反风助我逐强刘!”

[38]欧光宸:(?~年)博铺镇人,出身书香世家,明天启七年(年)丁卯科举人。明崇侦七年(年),考授知县,候任期间在家乡茂山书院招聚生徒讲学。对贫苦学生免收学费,生徒日增,文风昌盛。明崇祯十七年(即清顺治元年年),清兵入关,定都北京,顺治四年(年)清兵南下,占领高、雷、廉、琼各州县,清廷官吏恣意压迫搜刮,强令百姓剃发,因而群情激愤,民心大变。当时南明吏部侍郎洪天擢授高州*门,招兵往海南拟图恢复。顺治四年四五月间,吴川杨浮八(塘鸡村人)。姚起岩、茂名周冤等数十人,不甘受压迫,投奔海南,以图“反清复明”,他们在同往海南途中,联络信宜、茂名、遂溪、广西各地好汉,准备举事。茂名的李振玺、遂溪的郑良哉。吴川北丹的郑淑真、山口的龙泉剑纷起响应,聚集数千人,开展反清斗争,公推欧光震为“盟主”。先后攻占梅菉及吴川县城吴阳,将清*府的海防同知、知县、巡捕、教官、县丞等尽皆杀掉,并破狱开仓,声威极盛。南明永历帝封授欧光宸为海南盟*道按察司副使。当时,吴川分属两个朝廷,东水属清。西水属明。欧光宸率众集结博铺与清兵相抗,不久,清将汪齐龙因内讧被杀,吴川全县复明。此后,明清进行拉锯战,自顺治四年二月起至顺治十二年正月止(~年),吴川8次反复,即4次“归清”,4次“复明”。顺治十年(年)八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部属副总兵陈武、参将李云珍发兵攻打化州、吴川,散捉乱抢,十室九空,男女被杀千余人,欧光宸在这次战役中被俘,解至高州城,知府勒索赎金两银,欧光宸宁死不屈,慷慨就义。

[39]刘承忠:元代吴川人(生卒年月不详)。元朝末年任江淮指挥使。当时江淮地区(今江苏、安徽一带)大旱,蝗虫成灾,刘承忠率领乡民奋勇灭蝗,蝗虫终被扑灭,为江淮人民立下大功。元亡后,承忠投河而死。江淮人民为纪念他的功绩,尊他为“刘猛将*”,建庙祭祀。清雍正二年(4年),皇帝诏令全国各省、府、州、县,建“刘猛将*庙”,每年春秋祭祀。

[40]林廷瓛(~年)字公器,号南峰,明代吴川县吴阳霞街村人。曾受业于新会陈白沙先生门下。24岁中举人,27岁中弘治庚戌科(年)进士。生平勤学守信,淡视功名富贵。初任永嘉县知县、补建昌同知、后升任苏州同知。公为*期间,公正廉明,*绩昭著。每到任上,即颁发新规,精兵简*,重视文教,开拓学宫。并倡率群众兴修水利,灌溉农田,解除旱患。如遇灾年,则开仓赈济,并严厉革除织造陋规,大大减轻群众负担。故永嘉人民挽留拜送,并建生祠,奉祀追思。其精通理学,深受陈白沙先生器重,曾亲笔赋诗赠之。[41]陈白沙:(1428—1500年),名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人称白沙先生,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19岁应广东乡试,考得第九名举人,21岁参加礼部会试,中副榜进士。他曾书赠霞街村,诗云:“派分九牧,监簿流长。振铎儋耳,胥宇吴阳。桂枝双馥,兰萼频香。科名蔼蔼,珂珮锵锵。统垂未艾,绪绩无疆。珠联璧合,炤耀穿杨。”由于其欣赏门生林廷献之为人气节,曾亲笔书写“击玉又敲金,思君对我吟,江门临水坐,明月二更深”中堂一幅赠与公。清代翰林陈兰彬曾在其上加记题跋,跋云:“白沙先生下笔纯任天机,此书赠门人南峰先生者,藏林氏家祠近五百年矣!诗仅廿字,瞻诵移时,发人遐想。既自诩眼福,又憾生弗同时,不获侍两先生杖履也。光绪十六年四月,后学陈兰彬谨识”。现在复制木刻横幅尚存。廷献公晚年著有《南峰诗集》木刻本,现已失存。

[42]解缙(—)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洪武进士,永乐初任翰林学士,明代著名学者。曾题赠吴川诗两首,其中《望海》诗云:吴川望海水溟溟,万斛龙骧一羽轻。沙碛煮盐凝浩月,潮痕遗贝丽繁星。硇洲夜露金银气,神电晴岚鹳鹤鸣。玉节南来入北极,安边归颂海波平。[43]麦为仪:字凤来,绰号劏狗六爹,吴川县塘尾镇院村麦屋人。生于康熙三十四年()卒于乾隆二十七年(),享年68岁。葬于麦屋村东红口岭,至今坟墓及墓碑尚存。六爹为清乾隆岁贡生(秀才)、广东有名的阿凡提式人物。是一位机智勇敢、胆略过人、见义勇为、才思敏捷的大学者,一生敢于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及神*作斗争。年5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在湖南咸宁市召开全国机智人物讨论会,评选出全国机智人物名,广东省入选8名,六爹名列榜首。

[44]林怀兰:吴川人,明代名医。据《电白县志》载:“霞洞乡有番薯林公庙,副榜崔腾云率乡人建立。相传番薯出交趾,国人严禁以种入中国着罪死。吴川人林怀兰善医,薄游交州,医其关将有效,因荐医国王之女,病亦良已。一日赐食熟番薯,林求食生者,怀半截而出,亟辞归中国。过关为关将所诘。林以实对,且求私纵焉。关将曰:‘今日之事,我食君禄,纵死不忠,然感先生之德,背之不义。’遂赴水死。林乃归,种遍于粤。今庙祀之,旁以关将配。”现在梅菉辖内的围兰埇(怀兰积埇)便是当年林怀兰生活过的地方。[45]曾秉忠(-):吴川县吴阳镇曾屋村人,(今属塘尾曾屋)。因他在剿匪战斗中,作战勇猛,转战数省;屡立战功,威慑匪胆,故咸丰帝封赏他为“勇巴图鲁”名号。曾秉忠曾任江南提督、福建陆路提督。后因积劳成疾,病逝于*营。

[46]陈上川(—),号义略,吴川县南三都田头村(今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田头村)人,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九月初四日(公元年10月23日),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年)夏,享年九十岁。民族英雄,反清复明志士。因协助越南阮氏*权拓土保疆,屡立战功,故被封为安南王,死后赠辅国都督,封“上等神”,享春秋二祭。[47]林闱阶:字云衢,吴川县吴阳霞街村人,后迁马蹄山。清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科举人,丁丑年连捷进士。家本寒素,龄年即自力于学,能自得师。后知山西石灵县,甫阅月,即拂衣归。闭户日坐书巢中,了无荣辱之色。

闺阶公灵石解组记略:余少贱、多能,不逐时好。成童时,以县试第一补诸生,复试第一人食饩,丙子登贤书,丁丑成进士。家甚贫,不善货殖,而业于医,多所全活。又时以文章指画后进,故多士乐就门墙,束修问馈,藉以自活。丙戌随计入都,丁亥待罪灵石。灵石地当冲衢,供帐繁扰,往往征货民间,余甚悯焉。冀以养廉之馀,置官物以省假借,不谓竟以此被议。又灵石地险民杂,好*,盗贼出没无常,锄莠旌良,厥心亦苦矣。在任仅五十四日,不生事以扰民,不怠事以疲民,治丝棼,如事将就绪,而卒以见废,岂非天乎?去位之日,父老奔走哀号,每欲为吾陈诉,余因不使之行者,穷达有命,非人之所能为也。一官何足惜,故乡亦可怀,惟是地北天南,将成远别,依依赤子,怆予怀耳!予归之后,愿尔士民完逋欠,睦乡邻,敦孝悌,画地刻木,共沐太平之休,则虽相隔万里,亦犹吾之在灵石也夫。注:以上简介源出《吴川县志》光绪版卷七第十八页。公著有《药性赋》传世。闺阶公山西灵石菩提寺留别父老诗:滞雨连宵凄复凄,夜深无语对菩提。慈悲孰济群生苦,定慧吾惭四大迷。山叠奇峰围郭险,水蒸灵石触云低。归心也共钟声断,泪带秋风落叶啼。[48]彭子衡:即彭玉(—),吴川振文大寨彭屋村人。曾任深圳大鹏九龙协副将、阳江碣石、后任琼州督抚(海南*区司令),告授武显将*晋授振威将*。他作战勇敢,让海匪闻风丧胆。彭玉一生仗义疏财,赈济灾民,兴办学校,现振文中心小学乃由彭玉捐建的“振文书院”改建而成的。据《吴川县志》载:彭玉曾数次用火轮船运米回吴川平卖赈灾,救人无数。故有乡民作诗颂他,诗云:出仕将*怀故乡,身经百战卫家邦。新兴书院培桃李,扩建江堤种谷粮。邑里灾年等赈济,洋人盛日竭衙堂。威名赫赫扬中外,应属吴川第一章。

[49]窦振彪:(—),字升堂,吴川硇洲人,出身于贫穷家庭,幼年父母早亡,后跟姑母养牛过活,十五岁随舞狮班学武,十七岁到洲都司府当差。由于能弓善射,熟习水性,得到上司器重,编入水师当兵,不久擢为都司府管带.。年(嘉庆19年),擢水师提标中*守备。年(嘉庆24年)升海口协中*都司,。年(道光二年)升广海寨游击。年(道光九年)署琼州镇总兵(海南*区司令)。年(道光11年),由两广总督李鸿宾举荐,升任福建金门镇总兵。年升广东水师提督(海*司令),同年调福建任水师提督。年卒于任内,享年六十有五。窦振彪一生,经历了嘉庆、道光两个朝代。当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已过“康乾盛世”而日渐腐败,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广大人民饥寒交迫,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盗贼四起,社会动荡不安。由于吏治腐败,经济落后,国防松驰,给西方殖民主义者以可乘之机,故大量输入鸦片,掠夺中国的钱财,*害中国人民,妄图把偌大的中国变为他们的殖民地。处此内忧外患的历史环境中,窦振彪以其装备落后的水师,积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而服务,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窦振彪一生,缉盗安民,平定叛乱。并协同马济胜平定台湾张丙滋事叛乱,抵抗英夷鸦片入侵,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巩固满清封建统治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他死后被清帝诰封为“振威将*”、谥号“武襄”,晋赠“太子太保”取销生前一切处分。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清*府除给他厚葬外,还在他的故乡硇洲上街,建起一座牢固的石牌坊“宫保坊”,坊的两侧刻上一副盛赞其功绩的对联,上联曰:“麟阁功业万里鲸鲵皆慑魄”;下联为:“羊碑思永八闽貔虎尽铭恩”。梅菉虽不是他的故乡,但也建有纪念性的“保宫第”和立有脚踏石龟的御赐丰碑,“宫保第”的遗址和碑石迄今仍然留存着。

[50]易傅伯:名易中(-),吴川县板桥镇上杭村人。年中武举人,年中武进士,年驻京任提塘官。易甚得和亲王赏识,解组时,亲王亲赠墨迹及对联,联云:“柳色烟相似,梨花雪不如”。他一生豪爽仗义,举粤西人在京城有厄,他都慷慨以赴。声名大振。易中诗文亦佳,有著作传世,可谓文武全才。易三个儿子都中武举人。易中墓在今吴川尖峰岭,占地平方米,墓前有石牌坊,右额刻“山高”,左额刻“水长”,正中刻“圣旨”二字。易中终年61岁,据《吴川县志》载:易中临终遗言:“后人母得习武”。易有槐亭文稿传世。

[51]陈兰彬:(~年)字荔秋,吴川县*坡镇*坡村人。22岁以优行贡京师,清咸丰元年(年)中顺天举人,咸丰三年中进士,选拔为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后改任刑部后补主事。历任太常寺正卿、宗人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资*大夫,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兼兵部右侍郎、礼部左侍郎,是首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为幼童出洋肄业局之“洋局”第一任正委员,带领梁敦彦、詹天佑等第一批留美学生官费赴美留学。

[52]林召棠:林召棠(~年)字爱封,号芾南,谥文恭,广东吴川县吴阳镇霞街村人,父泰雯,任东安县教谕。召棠公少时随父教馆攻读。清嘉庆八年(年),17岁中秀才,学使姚文田(嘉庆四年己未科状元)赏为“海滨俊才”。嘉庆十七年,学使程国仁评阅其考卷,认为极有前途,选拔为贡生,并让其与自己的儿子一起研读。道光三年(年)癸未科状元及第。皇帝阅其卷朱批:“今科得一佳元,一字笔误偏旁,非关学问”,授职翰林院修撰。道光五年(年),因父丧返家丁忧。道光八年返京供职。道光十一年,任陕甘正主考官,此次选择举人65名,其中呼延甲(后入翰林、任庶常)、张芾(后入翰林、任广东巡抚)、牛树梅等11人后皆中进士,颇有成就。次年,他深感官场污浊,以终生奉母为名告假还乡。

道光十三年(年),召棠公应两广总督卢厚生邀请,受聘主讲肇庆府端溪书院(端溪书院当时为省立第一间书院),凡15年,培育不少人才,为教育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如顺德罗惇衍尚书、高要冯誉骑侍郎等都曾受过教诲。道光十九年(年),林则徐来粤查禁鸦片,与召棠公书信来往,咨询谈论民生吏治。

召棠公为人尚气节,淡仕宦,爱廉洁,重工农,怜贫苦。当时,公有不少旧同僚及门生,已身为宰相、尚书,或任总督、侍郎,都有意荐公复出。然公不慕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毅然安心执教,一概辞谢!

道光二十二年(年),同科翰林王广荫任右庶子,劝其就仕,召棠公辞谢。*广荫复书中有:“圣眷方殷,臣心如水,何高尚若是!”之句。*素知召棠公生活淡泊,又从京都领取吴川盐围补给银寄与召棠公,公不受,此款存省多年,后托门生、翰林陈荔秋送返朝廷。在村中首创“义仓”,救济贫民。为县倡议举办“宾兴”(奖学基金会),并作《吴川宾兴刍议》文。召棠公59岁母丧丁忧,从此居家不出,在村边“金莲庵”旁作“寄庐”,题曰,“四十树桃花禅室,”结茅布石,种花植树,每当春和景明,潮生月上,即携杖徜徉林霭间。或邀朋约友,载酒莲塘,吟诗梅下。或焚香静坐,观书临贴,意趣超然。召棠公生平诚朴谦慎,不干谒有司,不面斥人过,耄年犹与弟召桐朝夕共饭,故同治六年高廉道陆心源请旨旌表公闾为“高贤里”。公著有《心亭亭居诗集》、《文存》、《笔记》等书传世。公于清同治十一年(年)农历十二月在家逝世,享年87岁。[53]吴懋清:清(一)字澄观,号回溪,广东吴川人。生于清高宗乾隆39年,卒于宣宗道光25年,年72岁。嘉庆15年()庚午科举人。会试不第,官中书科中书。馆京师为颜伯寿、陈昌齐等所推重。和海南定安县张岳松(探花),邑人林召棠(状元)交善,名噪一时。因以求天下贤者学益广大,四试不第遂归养不复出,潜心撰述,至老不衰。著有《横塘诗稿》,台湾版《书诗礼春秋》、毛诗复古录(二冊),《诗赋杂文》十八卷,《天洞测》一卷,《尚书解》五卷,《诗经测》九卷,《论捂考》八卷等二十余种共二百一十四卷,均入《清史列传》并传于世。

吴懋清先是以避海寇,奉母命迁居茂名横塘,懋清与弟懋基(嘉庆18年癸酉科举人,先任嘉应州学正,后任番禺教谕),友爱笃至,谊兼师友,每遇懋基年节回乡,食共桌,寝连床,至老如是。清事母至孝,知母乐善好施,每先备储钱物以待。年逾五十,犹跪受杖责,不命不敢起。遇父忌日,辄日陨泣置祭。[54]林联桂:(~年)初名家桂,字道子,又字辛生,吴川县塘缀新村人。据《吴川县志》载,林联桂出生时有大星降于庐。博学能文,才思敏捷,对客成诗,有时日成诗数十首而意不复。嘉庆六年(年)拔贡,九年(年)中举,道光八年(年)中进士。与*玉衡、*培芳,张维屏、谭敬昭、吴梯、*钊等合称“粤东七子”,曾任湖南绥宁知县。后实授新化署晃州直棣厅通判,*声卓著,极受上级器重。最后调任邵阳,死在任上,终年62岁。林联桂生平著作很多,著有《见星庐诗稿》正续共22集、《见星庐古文》3集、《拼体文》2集、《文话》、《赋话》、《诗话》、《馆阁诗活》、《作吏韵话》、《讲学偶话》、《续清秘述闻》、《日下推星录》等书。

[55]林厚甫:讳德光,字豫帮,祖籍霞街,后迁居信宜。祖任朝议大夫,父任江西臬司知事,为人刚方正直,生六子,先生居长。先生幼而聪异且至性过人,稍长读书即以圣贤自期,讲求诚意正心之学,一言一动,悉循规中,而事亲尤为孝顺。十九岁,知事公病,常发怒,先生怡色柔声以承之,饮食汤药,必经手而进,昼夜侍奉,衣不解带者十余月。第二年父病加重,先生常于深夜刺血写书,状祷神明,乞以身代。父逝,常捶胸顿足哀极而昏绝,百日内唯食稀粥,常穿丧服伏柩号泣,闻者莫不流涕,哀极时常流血,汗澈衣身,衣为之赤。葬后,每日必到坟前炷香,历时三年,风雨不改。有弟五人,皆庶母刘氏所出,然先生待庶母如亲母,视五弟如同胞。邑人感先生之大孝,联名公举,请旨旌表,光绪帝于十七年三月初二日准奏并下旨旌表。[56]林元相:霞街村人,清嘉庆己卯科举人林鹤龄之父。据《吴川县志》载:元相性至孝,母病重久治不愈,后咬手指写血书,披发叩天立誓:愿减己寿以延母寿十年,后其母果然病愈,并在十年后同其立誓之月日而逝,邑人异之,皆认为孝者,可感天地也!

[57]林邦珖:吴川霞街村人(生卒年月不详),清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举人,曾任江西分宜县知县,因为官清廉,*声卓著及侍亲至孝,故清乾隆皇御诏封赠林邦珖之父母与祖父母,敕命诏书复件至今犹存霞街林氏大宗。

[58]林玉爱:据《广东通志》、《高州府志》、《吴川县志》载:林李氏,霞街林彦干,配妻李氏,生女玉爱(高州知府吴国伦起名),在室。明代隆庆三年,公元(),海寇登岸掳掠,母女为保贞节,大骂贼寇,誓死不从,壮烈殉节。事闻郡县,太守吴国伦,撰诗文,遣官致祭,并转申院部刘及布按二司。先授贞烈牌匾,以表其双节之门,后本县给银三十两,建祠旌之。林姑祠在今白沙天后宫庙右侧,毁于文革。

[59]*之淑:(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清乾隆中期至嘉庆年间(-年),字耕畹,晚年自号兰娵老人,广东吴川人。甘泉洪倬妻。工咏善诗,擅山水、花鸟画,更创以双勾水仙法绘双勾墨兰,别具特色。名载《历朝画史》和《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诗入清代《国朝闺秀诗选》。[60]招凤娇(1-):吴川覃巴米乡人。清嘉庆朝岁贡招元储之女,性耽吟咏,年十九适梅菉头岁贡李滋中之子李鹤祥,未两载夫亡,越年而子夭。赋绝命诗,阖扉投环,被救回。本想矢志殉夫,但乃父使人责之曰:殉夫,大节也!然徐图继嗣,终养老姑,亦大节也。汝其权之。后事姑尽孝,勤劳缝织以供两小叔读书及婚娶之资。逝后获旌表贞节牌坊,有《断肠诗集》一卷传世。现录招氏两作:焚付外子诗:滴血题诗付九原,毛锥未落已销*。不知叹逝情长短,但有蛮笺泪点痕。破琴诗:一断鸾丝续最难,高山流水思漫漫。从今莫问求凰调,砍碎金刀不再弹。

[61]张炎(-):又名巨炎,字光中,吴川樟山人。原国民*十九路*爱国将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府”成立时任第四*中将*长。后被十九路*的叛徒、玉林行署专员梁朝玑执行蒋介石“就地处决”的密令,秘密杀害于玉林东岳岭。解放后毛主席签字追认张炎为革命烈士。[62]张金:名世德(-),吴川塘缀樟山人,张炎堂兄。名将,61师第9旅旅长,北伐时在湖南

七塘战役中阵亡,牺牲后被追封为中将师长。张世德17岁投*,年在战斗中被枪弹击中,弹从背

出,仍英勇队作战。后升为连长、营长。在配合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一役中,立下奇功。晋升为团长。

在“八一”南昌起义时,世德隨叶挺参加起义。后保升堂弟张炎为团内营长。后世德提升为纵队长,率

两个团。年,曾派人回本县招收大批新兵补充,使其部队成为吴川子弟*。年提升为蔡廷楷

师副师长、旅长,转战广东。年阵亡*中,堂弟张炎即晋升为旅长。年,广东**领导人陈

济棠等,拨款在樟山建世德中学,以示纪念。[63]李士芬(-)吴川振文边埇村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吴川农民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当时农民运动的三角形红旗上缀着一把黑颜色的铁犁图案。年他率领振文区48乡农民代表多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终于迫使省*府下令取消了几项苛捐杂税,赢得了斗争的胜利。接着成立了振文、吴阳、芷寮、石门、龙头岭等农民协会,把吴川的农民运动推向高潮。年任中共“南路*事委员会”委员及农民自卫大队长,组织了一支多人的敢死队与反动*队作战。.10月在振文独竹村被捕,后在*坡英勇就义。

许爱周(许晋亨爷爷)许爱周青年时代开始经商,20年代在赤坎海滩开发商业楼宇。30年代末,成立航业公司、轮船数艘。50年代在香港的航运远达日本、泰国、南洋一带,租用和代理法国十余艘轮船远航欧亚。50年代后期创办中建企业公司,兴建了一大批大厦和楼宇,还经营农场和开发畜渔业,成为著名实业家。在日本占领湛江时期,许爱周将自己的两艘轮船凿沉海底,不肯被日寇使用。将幼子准备结婚酒宴的大笔巨款捐作抗日救亡费。湛江地区每遇灾年,即运回大批大米,平粜救灾。每年均有粮食、寒衣和现款分发乡间百姓,从不间断。50年代,粤西大量发展油棕种植业,帝国主义封锁中国,无法取得种苗。爱周冒险冲破封锁,抢运回大批油棕种苗给粤西种植。印尼排华时,他派大批船队接送大批难侨归国。爱周经常给家乡购置耕牛、农具、汽车等。还在年时,他把自家房屋作免费私塾,抚育无数学童。20年代在湛江创办中学。30年代在家乡独立创办育才小学。全部学生均免费入学到完成学业。年捐款建坡头中学,其子孙继续赠巨款扩建中学。现名为“爱周中学”。爱周终年85岁。

[65]吴信才: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研制宇宙飞船时曾使用他发明的科研成果。

[66]李汉*:(~年)字伯豪,号杰华,又号南华,吴川县*坡镇岭头村人。国民*抗日爱国将领。曾任国民*府广东省主席、国民*广东省*部主任委员、三十五集团*总司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将参*长、内*部长等职,可谓出将入相。49年赴美定居,年应廖承志同志的邀请回国访问。年6月30日病逝于美国纽约,其骨灰安放在广东韶关南华寺。生前著有《岳武穆年谱》、《梦回集》、《日记》(上下集)、《欧洲散记》、《拉丁美洲游记》等书。

[67]改庆端阳:在康熙戊午年间,有一外来海盗,名曰冼彪,绰号“大鼻贼”,组织数千人,在吴川一带横行无忌,无恶不作。据《吴川县志》载:康熙十七年戊午秋九月,海盗冼彪入寇,千总袁其中被创死于芷寮,九月一日,那良土棍陈懿、那罗李大头六、*坡李天掯二等,勾结冼彪,船数百号,直入内地掳掠,时吴川营千总袁其中率兵出芷寮御敌,被创阵亡。城西沿河一带尽为寇据,土地荒芜,田赋积逋,盗匪自此始盛。十八年秋八月,海盗谢昌、冼彪等沿海劫掠,冬十月,吴川营把总陈华攻冼村那邓贼巢,破之。三月知县王如恒以贼艘不退,孤城危急,单骑赴郡,请高、雷、廉马总镇调兵防守。遣南雄守备宋麟及镇标左营游击杨国泰等分布堵御。海寇冲三江营杀提标赵把总,自是贼势愈炽,入据冼村、水潭、那邓、那良、大岸等地为巢穴,沿村焚掠,掳男妇、屠耕牛,惨不堪言。耆老相传,有个别村庄被他屠杀得只盛下几人而已,可谓是吴川县有史以来最悲惨及最恐怖的年代。为避免贼人乘端午节百姓回乡过节之机入村杀人抢劫,有过个别村庄只好提前在农历五月初四日过端午节。至今吴阳镇三端管区一带村庄,还是沿习此俗。此次匪患至康熙二十一年春三月,顺德总兵蔡璋、虎门水师张总兵率兵奔赴吴川剿缉始平。

[68]阴骘佬:姓*,名振泉,盘石村人,实为当地一巨富,地痞。*在吴川一带行枭作恶,杀人放火,强取豪夺。据《吴川县志》载:年9月2日,匪首*振泉带领三千多土匪攻打上马村,用煤油焚毁炮楼三座,烧死群众人,掠光全村财物。年9月16日,匪首陈亚美带领一千五百多土匪攻打石九塘村,杀死杀伤群众一百多人。

[69]修水利、筑堤坝:解放后吴川县进行大规整治水利、围海造田工程。先后建成了积美栏河坝、吴阳围、塘尾分洪、大沙江分洪等工程。其中:吴阳围防洪防潮灌溉工程,年动工,年建成。1年又建成吴阳栏河坝。年在吴阳坝后又建成官江进水闸工程。至此,不但根治了为害吴阳和*坡千年涝灾,而且造就了十几万亩四季常青的农田。积美栏河坝:年11月动工兴建,1年5月5日成。坝高4米,全长米,分为90孔,每孔净宽3米,坝设行人桥。设有可通航80吨级船闸一座。年7月28日被洪水冲垮决口长68米。年进行改建,年改建成功交付使用。灌区有6条干渠,分渠条,斗渠条。是吴川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又是联结吴川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

[70]贤者献策:吴川市委、市*府实施“回归工程”策略,号召吴川籍在外经商及务工人士,勇跃回乡投资、捐资建设和美化家乡。此举效果显著,到目前全市共收到捐资建校、建路、解决群众饮用水、建设文化楼、翻修古迹及扶贫等资金高达数亿元。目前全市所有自然村庄的自水来、混凝土道路都已开通,大部分村庄已建起文化楼,校舍也得到重建或修葺。71]蛤岭村、芝蔼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新农村示范村。

[72]三绝:隔海花桥、瓦窑泥塑、吴川飘色,以其精、巧、奇并称吴川三绝,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吴川赋(新篇)(-06-:39:49)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鉴水吴风

吴川三绝简介

(1)花桥:花桥原是隔海村居民为过江进城闹元宵而搭起的桥。据说起初是用竹排或小船连成的,后因浮桥危险,改用竹木搭桥。在旧社会,人们怀有“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怕男女同走一条桥,免不了磨肩擦背,于是又改搭男女二桥,还把女桥盖住,装饰一番,越装越美,便成了“花桥”。传说中游人祈愿生男孩的,即摘取桥上的白色花朵,想生女孩的,即摘取桥上的红色花朵,相传至今,故红男绿女相拥雀跃,热闹非凡。为安全起见,近年已改用通往江心岛的钢筋水泥大桥装饰,桥长数百米,宽约十一米,桥边摆满鲜花,插满彩旗,挂满名人书画,装上彩灯,甚是雄伟壮观。元宵节晚上,附近各县市及省港澳、海内外侨胞到吴川游花桥的客人多达数十万。(2)泥塑:吴川庆赏元宵有制作泥塑展览的传统,据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泥塑的兴起发展,可追溯到梅菉发达的砖瓦陶瓷器工业。相传早在唐末宋初的元宵期间,梅菉瓦窑村的一些陶瓷工人,就利用砖瓦泥雕塑和真人一样大小的泥人展出,吸引了不少观众。此后,梅菉在元宵期间就普遍开展泥塑展览活动,这些泥塑内容,多取材于传统戏曲、神话故事以及喜庆风俗的片断。如《三顾草庐》、《木兰从*》、《西厢待月》、《八仙过海》、《刘三姐对歌》、《岳飞报国》等等。吴川泥塑造型优美、塑工精细、形神兼备、典意吉祥并栩栩如生,是颇为精美的艺术品,闻名遐迩,深受海内外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因而梅菉镇赢得了“泥塑之乡”的美誉。

(3)飘色:吴川飘色,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录。

飘色艺术表演是一种地道的流动舞台艺术造型。运用力学原理,用钢筋支撑着化妆演员随车游行

表演,形象生动奇妙,各具体态。加上舞狮舞龙助阵,锣鼓八音相配,壮丽非常。据*波镇的民间艺人陈寿全生前回忆:清末,吴川*坡的四乡八村常常举行游神赛会,出现了表现戏剧片断的化装游行,俗称地色,引人注目。为取胜其他村庄,他与乃父别出心裁地搞了技巧化装游人,在一个扁方形的木箱上,设计出《哪叱出世》戏剧片断:一个身穿红绫兜,手执红缨枪的小孩,立在可以开合莲花上。因为莲花是向上翘起的,所以称作翘色。小哪叱在莲花上迎风飞飘,故又称为飘色。这套飘色展出后,游遍*坡,轰动全县。人们都觉得很奇怪,一根手指般大的花梗上开着花朵,怎么能站立个小孩?后来,陈寿全又相继制作了二十板飘色,在各地展出,大受民众欢迎。从此,飘色之花就遍开在吴川的沃土之上。现时飘色一般由2至6岁左右的儿童上板乔装打扮,并由过去的一板一层飘色发展到如今的的一板两层或三层飘色。造型艺术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木工铁工技巧发展到现代已集电影、戏剧、魔术、杂技等技艺之大成的综合性空飘造型。人们通过观看五花八门的飘色,将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艺术享受。73]奥运争光:奥运会开幕式前的“欢天喜地”节目表演中,第一个出场的、也是唯一代表广东队的节目《南粤雄狮贺盛会》,演员们手中舞动着白、蓝、绿、红、*等五色的50头狮子乃由“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吴川民间艺人制作。余觉得白、蓝、绿、红、*等五色除象征五环外,也乃制作者用易学原理中的金、木、水、火、土之颜色来寓意万物相生相克,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可谓匠心独运,无愧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号!

[74]江岛:梅菉镇江心岛景区。

[75]冼太夫人:被周总理誉为“中国巾帼第一人”的冼太夫人,出生于南北朝梁武帝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元年),即现电白县山兜丁村一个俚族首领世家。其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功勋显赫,威震南天,屡受朝廷谥封褒扬。逝于公元年,隋仁寿元年,享年80岁,安葬于故里娘家的山兜之原。[76]天祥:文天祥,江西吉州吉水(今属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著有《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吴阳文屋村乡亲,为了纪念先祖、弘扬正气,在全村群众的勇跃捐资和海外文氏宗亲的支持下,于年建成了文天祥纪念馆。

[77]碑林:吴阳镇上郭村碑林。上郭村吴族始迁祖保金公乃福建莆田人,大平兴国间以进士历官“银青光禄大夫”,晚谪高凉参*,后流寓上郭村,迄今八百余载。科举时代,上郭吴族计有进仕3名,举人28名(其中副榜4名),贡生、秀才名,乃吴川科甲名宗。族人为弘扬先贤遗风遗德,激励后人,踊跃捐资兴建碑林,重修上郭吴氏大宗、明代读书楼等古迹。[78]侍郎故里:即陈兰彬故里。陈兰彬故居(纪念馆),在吴川市*坡镇*坡村,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陈兰彬故居建于清代光绪元年(年),是一座二进砖木四合院式结构的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大门侧开,前为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和厢房,后两进为厅堂,为陈兰彬接待官员及会客之所。故居前矗立着陈兰彬和美国伯查德、海斯总统握手的大型铜像。为缅怀先贤,弘扬美德,吴川市纪念陈兰彬编委会于年向全国吴川籍名人雅士及曾在吴川市工作过的领导征集诗文出版《纪念陈兰彬诗文集》,该诗集共收录了位作者的佳作,文章19篇,诗词联多副,陈兰彬遗稿63篇。

[79]吴川飘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年被国家轻工部授予“中国羽绒之乡”,被广东省授予“诗词之乡”。吴川粤剧团之南派艺术名扬省港澳、新马泰,素有“粤剧之乡”美誉,曾获省

粤剧基金会重奖。

[80]吴川市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足球之乡”,被世人誉为“建筑之乡”。

[81]吴川市被世人誉为“网具”和“塑料鞋”之王国,梅菉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82]林屋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十佳魅力村庄”之一,吴阳镇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83]吉兆月牙湾为国家级4A风景旅游区,吴阳金海岸为湛江市重点旅游区。

辈出英雄富贵的吴川“双龙出海”风水大格局2

吴川县历代状元翰林进士举人名录

宋代进士:鞠杲(稳村),陈惟中,吴颐(上郭),林永(“明经”,霞街),易仕熊(上杭)。林阳(霞街,南宋时任广州太守)

宋代举人:鞠杲(稳村),林屏山(乡举孝廉)林兼山(解元,霞街),林可生(解元,霞街),李凌云(解元,中街),陈惟中(那蒙村),吴颐(上郭),林阳(霞街,南宋时任广州太守)林秀甫(霞街),林仲甫(霞街)。

元代举人:林容,*半山,易世传(上杭)。

明代进士:林昶(樟木),顾祯(平城),郑鎔(*坡),李濬,萧惟昌(大寨),林廷献(霞街),吴鼎泰(上郭),易璘(东岸)。

明代举人:林昶(樟木),郑镕(*坡),顾祯(平城),杨兼济(不详),林原宥(不详),陈缪(泗岸),吴孔昭(上郭),陈鹏(大院),吴孔光(上郭),孙迪哲(塘基),陈乾(不详),彭完义,陈保,黎暹,梁简,陈英(化州),*俊(化州),陈懋(化州人),陈珩(化州人),林成(霞街永乐戊子科),林密,杨禧,*敏,罗伦,吴“上林下土”(上郭),吴灏(上郭),谭晓,陈韶(泊头),易璘(上杭),李珏(三柏),易恒,李冕(那罗),林球(不详),陈瑗(泗岸),凌霞,李濬,陈达,吴濬(上郭),萧惟昌,史孜,梁守正,林廷璋(霞街),李芳(南路),吴朝玉(上郭),陈逞,林廷献(霞街),林荣(霞街),高鸿,陈天骥,陈瓒,林显(塘榄),陈策,林秉铨(霞街),吴准(上郭),萧延辉,李德正,李尚德(三柏),吴延彦(上郭),吴鼎泰(上郭),吴一善(上郭),麦伦(麦屋),吴鼎和(上郭),龙逢圣(金鸡垌),陈绍颜(大院),陈参雨(乾塘),陈联第(泗岸)。清代状元:林召棠(霞街,道光三年高中状元)。

清代翰林:林召棠(霞街),陈兰彬(*坡村)。

清代恩赐翰林:麦国树(麦屋),莫如兰(莫树),李遇昌(大人塘)。

清代进士:林闱阶(霞街),陈圣宗(芷寮),易中(武进士,上杭),林召棠(霞街),林联桂(霞街,后迁居田头屋),*树宾(寄籍大兴),陈兰彬(*坡村)。

清代举人:吴士望(上郭),林春泽(霞街),陈景濂(山嘴港),吴国伦(上郭),林式君(霞街),*家汉(木约),伍象雨(麻文),麦国树(院村),林邦珖(霞街),陈尹东(泗岸),陈国成(博掉),林闱阶(霞街),骆宗朱,吴元功(上郭),林香宾(霞街),陈圣宗(芷寮),陈张元(泗岸),陈璋润(泗岸),李元琳(那罗),钟涛,龙图光(梅菉),李上猷(三柏),吴河光(水潭),麦实发(院村),杨发祖(中街),林鸣玉(塘菉),林联桂(霞街),李士忠(中街),孙大尡(塘基),易文成(上杭),李玉茗(中街),吴懋清(水潭),吴家骏(上郭),林士奇(霞街),李玉华(中街),吴懋基(水潭),林召棠(霞街),吴国绫(水潭),林鹤龄(霞街),林锡爵(霞街),陈秉文(大坡),郑粤英(新场),*直光(盘石),*棣昌(寄大光籍),陈兰彬(*坡村),林廷式(霞街),陈廷秀(*坡),陈诗(山嘴),李文泰(中街),李若金(白水塘),吴锡庚(上郭),孙光前(塘基),林兆蓉(霞街),何景濂(西街),李宝琨(泉塘),杨汉章(瑚琳)。

清代恩赐举人:陈邦礼(泗岸),林辑熙(霞街),陈献猷(山嘴),林雍(霞街),林冯鲤(),林懋昭(霞街),李元惠,易业潘(上杭),陈有孚,李泮荣(白沙),吴柱周(水潭),林纪蕴(霞街),易业盛(上杭),陈楷(泗岸),吴树勋(上郭),林隆升(霞街),*廷铨(岭头街),林栋(霞街),莫如兰(莫村),杨洛钟(瑚琳),吴芳献(水潭),李致元(岭博)。林翰贤(霞街),林泽(霞街),林“上均下金”成(霞街),

清代武举人:易中(上杭),林云汉(霞街),吴元芳(上郭),易业富(上杭),吴龙川(上郭),吴汇川(上郭),林开第(霞街),易连标(上杭),易高飞(上杭),易连翀(上杭),李颖珠(平泽),潘汝渭(城内),韩宸元(殷底村),杨英华(瑚琳),陈达璋(乾塘浦),郑玉光(大垌),杨达英(瑚琳)。

辈出英雄富贵的吴川“双龙出海”风水大格局3

“双龙出海”风水大格局为什么吴川之地辈出英雄富贵?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整体上有“双龙出海”风水大格局是其原因之一。

吴川市区域(卫星图

书云

龙楼摇日月之光,宝殿撼云霓之气。

龙楼宝殿皆火星,一尖居中独高曰龙楼,众尖平列曰宝殿。

撼龙经:高尖是楼平是殿,请君来此细推辩。

入式歌:祖山高顶名楼殿,常有云霓现。

笔者同吴生刚到鹅凰嶂山脚时拍了摄影图鹅凰嶂1龙楼,图中明显看出鹅凰嶂山顶诸峰中,中有高尖之峰,故知此是龙楼。过不多时,白云飘来掩盖了尖峰(见鹅凰嶂2云盖龙楼),这真是“天公妒我尽远景,故遗飞云夺峰顶”,不过,这“白云浮远盖,飘飘绕石飞”之美景却也是可遇不求之美事,况且此不正应了“常有云霓现”之句吗?须知此行的目的是考察风水啊。也许天知我意,故来助我,但细想不会,我*某何德何能,那有此福,这只不过是巧合罢了。“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如此而已。

大田顶鹅凰嶂都是公龙的祖山,其有此表现,证明其确是真龙。

公龙中间行度这里略而不谈,只谈尽龙处吴阳的特点。龙行到吴阳有三个特点:

一、过塘尾一伏,然后又起。

二、沿海岸高,向西渐低。

三、明堂有大小裀褥。

裀褥有什么作用呢?

袁守定说:带裀带褥是富贵之形;铺席铺毡更得中和之气。

《疑龙经》云:贵龙行处有氈褥,氈褥之龙富贵局。问君氈褥如何分,龙下有平如鼈裙。譬如贵人有拜席,又如僧道坛具伸。真龙到穴有裀褥,便是枝龙也富足。

叶九升说:氈褥者,山下之坪也。龙有氈褥为有余氧,即枝龙也主富足。

海浪如无数山峰缠播生气

母龙发祖于天堂山“双龙出海”应富贵当然也有水的功劳。水以鉴江为主,发源有四小溪:一条曰朗韶水,一条曰东岸水,一条曰西岸水,一条曰清湖水;四水自信宜汇合而来,至高州经南盛绕化州、抵梅录与鉴江汇流后由限门而出海。左一条源自阳西云雾山、经电白那霍、沙琅、霞洞,至茂名袂花江后与梅录鉴江相会。右一条由西江发源,有二小河,一条是大仑水,一条是清湖水。其中大仑水源于广西扶新,至大伦后,经化州那务到合江,再达江湖与罗江汇合后转入化州,与中一条鉴江相会。清湖水乃由化州与广西交界处清湖发源,经化州平定、唐坑,与合江汇流而转入罗江后同流入鉴江。然鉴江数百里滚滚之洪流,皆经限门奔腾而入海。改革开放至今.考上国内名校读书的无计其数.祝吴川人步步高升.大展鸿图!

抵押贷:全国房产皆可.持证半年以上.

七天内放款.利息超低.万额度

月供贷:全国房产按揭半年以上.月供45倍(信用贷款)

业主贷:广州红本房.抵押房(信用贷款)

车主贷:全囯车牌.广东省内车险(信用贷款)

保单贷:任一家保险公司.生效半年以上保单

生意贷:营业执照一年以上.月流水10万以上

利息最低八厘.信用贷款度可达至50万.扺押贷款万

广州分公司财富:13265304

--29833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花城大道18号建滔广场11楼

目前00+人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