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搭船的鸟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1#
《搭船的鸟》是三年级上册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个习作单元,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发现生活中的美”,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教学这篇课文,首先是读,有感情的读,仔细的读。所以开始学习之前,听录音朗读就进行了两次。等学生把课文读通顺之后才正式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之前听了赖老师的建议,所以让学生对课题进行提问。①鸟都是用翅膀飞的,为什么还要搭船呢?②这是一只怎样的鸟?③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呢?

这节课,我把生字词提到了前面,先识字。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记住生字。对难写、易错的生字进行了指导。比如,吞,上面的天有些学生容易写成夭。

生字学习之后再回到课题,对课题提出的问题,请你在读课文,能否找到答案?哦,搭船的鸟是一只翠鸟,在捕鱼吃呢。接着我用我的生活经验跟孩子们介绍了翠鸟。

然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哪些事物做了细致观察?说一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在教授这个环节时,学生小部分能够找到作者细致观察的自然段,但是无法总结。我的提问也是不够有针对点,提问的问题没有导向性,所以自己对于课堂的设问真的需要很大的提升。

通过学生的回答,学习描写的自然段。翠鸟的外貌,翠鸟的捕鱼过程;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但是对于学生习作的引导,我完全是忽略了,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