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北京 http://m.39.net/pf/bdfyy/童年时代,一只只羽翼未丰的小鸟,是我们的快乐源泉。那时候,每年夏天,哪个小男孩不热衷于掏鸟蛋、摸小鸟?
摸到的小鸟,我们总是欣喜不已,但如今想来,我们的快乐实在太残忍。
1.
到了春夏之交,各种各样的鸟开始忙着筑巢、下蛋、抱窝。小孩子们也开始兴奋起来,上树爬墙掏鸟蛋、摸小鸟,只要被发现,没有一窝小鸟能逃出孩子的魔爪。
那时候,我们不知道“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也没人跟我们说“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只知道,鸟蛋可以吃,小鸟可以玩。
掏鸟蛋的乐趣主要在于吃,不管大的小的,也不管什么颜色的,只要掏到就放燎壶里煮。
鸟蛋壳很薄,有的人就连壳也不剥,直接带壳吃进肚子。从内而外,脂肪、蛋白和钙一起补了。
更过分的是,我亲眼见过一个小伙伴生喝鸟蛋。就在他家院子那棵大杨树底下,他敲开一颗鸟蛋,把蛋清、蛋*灌进嘴里那一幕,可把我恶心坏了。
但鸟蛋带来的,终究只有片刻的口腹欢愉,我们更喜欢摸到刚孵出没多久的小雏鸟,因为可以亲手把它养大。
尽管只小雏鸟中,可能只有1只被成功养大。
2.
除了燕子外,没有我们没掏过的雏鸟了。
在所有的鸟中,燕子窝是最容易掏的,但最顽劣的小孩子,也不会去碰燕子窝。
在村里,燕子不仅能除虫保庄稼,还是吉祥的象征。哪个孩子敢掏燕子窝,要被大人把狗腿打断。
除了燕子,其他的鸟类无一幸免。
掏鸟窝也要讲究时气儿,不能早,也不能晚。早了,雏鸟刚孵出来,养不活;晚了,羽毛已经丰满,气性也大了,更不容易养活。
最佳的时气儿,应该是雏鸟孵出来一周左右,已经开始扎毛,但还没长全的时候。
几个年龄差不多大的小孩子,组成了掏鸟窝小分队,也可以称作破坏小分队。
当时,村东头还有许多高大的柳树,啄木鸟喜欢在柳树上凿洞筑巢。我们曾经爬到树顶,但树洞太深,洞口也太小。最后用斧子砍了半天,掏出来几只小啄木鸟。
我们还在另一棵柳树洞里掏出了另一种体型更小的鸟,它可能是占了啄木鸟的巢。
我们还去北沟一棵梧桐树上掏过啄木鸟。一个小伙伴爬上树,手从树洞伸进去,硬拉出一只尖嘴巴的啄木鸟。
“长这么大了?撂下来。”我们好几个人在树底下,拉起上衣下摆,准备接住小啄木鸟。
结果,树上的小伙伴一撒手,那只啄木鸟直接飞走了。
“哈哈哈哈哈……”原来是一只老母。我们笑得像一群傻子,树上的小伙伴也笑得差点掉下来。
3.
但我其实并不善于掏鸟窝。树爬得不好,只知道用死劲儿抱着树,把胸膛、肚皮和大腿根都磨得惨不忍睹;胆子也不够大,总担心掏出来的不是鸟。
有一回,我带着三叔家小弟,扛着爷爷的梯子,去邻居家屋檐下掏麻雀。
小弟给我扶着梯子,我爬上去,掀起一页瓦,底下赫然一只大蝙蝠。蝙蝠乌溜溜的眼睛和尖尖的嘴巴,怎么那么像老鼠!
我嗷的一声,直接从梯子上跳了下来。幸亏没砸到小弟,不然他可能不会像现在那么壮实。
从那以后,一切跟老鼠有关的东西,让我更加害怕,包括嘴巴像老鼠的刺猬和叫声像老鼠的兔子。
曾经真有一个小男孩,爬到树上从树洞里掏鸟窝,掏出来一条滑溜溜的大蛇。小男孩受了惊吓,从树上掉下来,当场摔死。
如今想想,我们小时候爬的大柳树之高,要真摔下来,断没有抢救的必要。
但那时候,我们就像一群没人管的野孩子,天天上山下河,不是摸鱼就是掏鸟窝。大人落得清静,我们也落得自在,只是苦了那些倒霉的鱼和鸟。
4.
每个初夏,每个孩子都盼着能拥有一只小雏鸟,最好是刚放暑假的时候,那样就可以整天“玩鸟”。
拿到一只雏鸟,一定会找个纸盒,铺上棉花,小心地把鸟放在里面。然后,像鸟妈妈一样辛勤地出去觅食。
一趟趟地跑出去,捉来蚂蚱、青虫、小鱼……一点一点地喂给张大嘴巴嗷嗷待哺的小鸟。
为了养活自己的鸟儿,真的可以到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的地步。村里的麻叶,但凡打了卷的,都被我们摘回家。每个卷叶子里,都有一条青虫。
这种植物的叶子会被青虫卷成卷
我曾经养过一只灰色的小鸟,是在河滩上活动的,我认为它喜欢吃鱼。于是,每天都去捉小鱼给它吃。有段时间,我还用猪肉喂它,吃到最后,排出来的都带着油花。
但我可能也不擅长养鸟。我养过的小鸟,没有一只养成功。所谓成功,就是从小养到大,养到能自己吃食,能飞。
那只灰色的鸟,可能是养得最接近成功的一只,从光溜溜的开始养,一直养到羽毛长全。它也很聪明,会跟在我屁股后头跑。
但那只鸟最后失踪了。那天早上,我犹豫了半天,最终决定把它留在家里,我去了姥姥家。等下午回家,它就消失了。父母分析,是被老鼠拖进了老鼠洞。我对老鼠的恐惧和恨意又增加了几分。
还有一年,我又养过一只黑色的小鸟,能长到很大。拿回家后,我就把它塞进了抽屉,只留了一条缝,因为家里有只大狸花猫。
刚过了一会,我眼睁睁看着那只大猫跳上桌子,用爪子把鸟掏出来,叼在嘴里跳窗而逃。
5.
于是,我特别羡慕两个小伙伴,他们分别养大了一只麻雀和一只喜鹊。
从刚孵出来就开始养,一直养到能自己吃食儿,而且会飞。那只小麻雀,最后在屋里飞来飞去,开着门也不会飞走。那只喜鹊就更厉害了,放在院子里,飞一圈后还会飞回来,站在晾衣绳上。
我也特别羡慕有的小伙伴能养稀奇的鸟。
我曾在河滩里见过,有个放羊的人,从地洞里挖出一窝小翠鸟。翠绿的毛,长而尖的嘴巴,好看极了。我想问他要一只,结果他拒绝了我,说要拿回家给他的孩子。
我还见过有几个小孩子去掏了鹰回家养,是体型较小的那种,我们叫“小鹰子”。
他们把小鹰子拿回家,每天都要去抓青蛙喂鹰。看看别人手里的鹰,再看看自己手里的麻雀,咳,不值一提。
但如今回头看,我们小时候不管把鸟养得多成功,最终都是失败的。
因为就算把它养到能自己吃食,会飞,最终等待它们的,也是死路一条,它们不可能再回归自然。小伙伴养的那只麻雀和喜鹊,最后也不知所踪。
更何况,绝大多数被我们掏的小雏鸟,都活不到会飞的那一天。它们不是被猫吃了,就是被踩死、饿死……或者玩腻了直接扔掉。
更不用说,还有多少“伤心欲绝”的成鸟。好几次,我们拿着小鸟在地上走,成鸟就在我们头顶上盘旋,叽叽喳喳地叫。
可能那时候尚未开化,我们没有丝毫恻隐,更没有悲悯。有的只是旗开得胜的快意。
幸好,现在的小孩都不那么野蛮了。
相关阅读:
童年的快乐记忆①——摸鱼
董蜀黍
客官,常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