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疫情停学期间校园鸟群种类分布情况的调查研 [复制链接]

1#

摘要:年2月至5月,以持续性与样线调查为主要方法,对疫情停学期间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校园的鸟群种类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44种,从鸟的居留型看,留鸟有28种(64%)、冬候鸟11种(25%)、夏候鸟3种(7%)、候鸟2种(4%),留鸟和冬侯鸟构成校园鸟类的主体。因疫情原因,校园人流量较少,出现5种平日少见的稀有种。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对校园鸟类资源保护和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华南师范大学,样线调查,鸟群种类,生态

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许多研究者对校园鸟类开展调查,研究结果为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提供一定指导。年初,我国受到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企业、公司、学校都停工停产停学。由于学生不能返校,大学校园人流量很少,为获悉特殊的疫情时期校园鸟类种群情况,我们于年2月4日到5月17日,主要采用持续性观察和样线法对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校园开展调查。此次调查有助于了解校园鸟类多样性分布,对宣传鸟类保护和促进在校园建设中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结果也可以作为衡量绿色生态校园建设成果的评估指标。

一、调查范围

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校园占地面积约.18亩,石牌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46.9万平方米。校园内共有两个大型池塘,草坪超过15块,树木品种丰富,有大榕树、异木棉、大叶紫薇、南洋楹、落羽杉、紫荆树、芒果林、玉兰林……生态环境多样化,吸引各种鸟类、昆虫、蝴蝶,为鸟类栖息、繁殖提供优质的环境和食物资源,校园生态和谐统一。

二、调查方法

年2月至5月,以持续性与样线调查为主要方法,通过肉眼和双筒望远镜观察鸟的种类,用尼康PS拍摄,并对鸟类的种类、数目和观测时间作详细记录。在校园内设置了4条样线,选择风力小、能见度高的天气进行调查,观察主要在16:00—18:30进行。2月至3月每周分别对4条样线轮流进行1次固定调查,4月至5月每周随机选择其中若干条样线开展调查。最后,根据《中国鸟类野外手册》[1]和《中国鸟类图鉴》[2]确定鸟类分类等级、种名及居留型。

三、调查结果

(一)样线鸟况观察

以年2月4日(立春)、3月5日(惊蛰)、3月31日、4月20日、5月17日调查记录为例(见表1),展示每条样线上鸟类出现的情况。观察时间为16:00—18:30,天气能见度高。

表1样线鸟况观察案例

样线观察

特殊情况

日期

样线

鸟类

1.惊蛰那日,校园惊现蚁鴷,近八年都没有人在华南师范大学见到此鸟种。

2.*眉姬鹟是候鸟,如果不是疫情人少,它可能根本不会光顾华南师大。

3.2月15日夜间大风,文化广场南洋楹被连根拔起,此后藏身于树下灌木丛的乌灰鸫和灰背鸫就看不见了。

2月4日

高教新村→生物实验塘→小白桥→文化广场→图书馆

蛇雕,夜鹭,普通翠鸟,珠颈斑鸠,棕背伯劳,红嘴蓝鹊,乌灰鸫,灰背鸫,八哥,斑文鸟,白喉红臀鹎,乌鸫,白鹡鸰,小鸊鷉,乌灰鸫,灰背鸫

3月5日

高教新村→行*学院→南区球场→旧美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蚁鴷,噪鹃,八声杜鹃,红尾伯劳,北灰鹟,家燕,远东山雀,白头鹎,红耳鹎,麻雀,金翅雀,树鹨,理氏鹨,乌鸫,普通鵟

3月31日

*眉姬鹟,红耳鹎,白头鹎,珠颈斑鸠,鹊鸲,北红尾鸲,乌鸫,噪鹃,喜鹊,麻雀,黑领椋鸟,丝光椋鸟

4月20日

高教新村→校医院→中区居民区→西区*楼→星河楼

红隼,乌鸫,鹊鸲,红耳鹎,白头鹎,八哥,长尾缝叶莺,远东山雀,暗绿绣眼鸟,*腹山鹪莺,小白腰雨燕

5月17日

高教新村→南区居民区→北区花园→华师附小→园林科

乌鸫,鹊鸲,红耳鹎,白头鹎,长尾缝叶莺,暗绿绣眼鸟,叉尾太阳鸟,麻雀

(二)鸟群种类目录

调查结果表明,疫情停学期间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内共有鸟类44种,隶属于10目25科(见表2)。在记录的44种鸟类中,从鸟的居留型看,留鸟有28种、冬候鸟11种、夏候鸟3种、候鸟2种,留鸟和冬侯鸟构成了校园鸟类组成的主体,而夏候鸟和候鸟较少,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表2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校园鸟类名录

物种名

居留型

生境类型

水域

灌木

乔木

草地

居民区

高空

一、鹰形目

(一)鹰科

1.普通鵟

冬候鸟

★★★

2.蛇雕

留鸟

★★★

二、隼形目

(二)隼科

3.红隼

留鸟

★★★

三、鹈形目

(三)鹭科

4.夜鹭

留鸟

★★

5.池鹭

留鸟

★★★

四、佛法僧目

(四)翠鸟科

6.普通翠鸟

留鸟

五、鸠形目

(五)鸠鸽科

7.珠颈斑鸠

留鸟

六、雨燕目

(六)雨燕科

8.小白腰雨燕

留鸟

七、鹃形目

(七)杜鹃科

9.噪鹃

夏候鸟

★★

10.八声杜鹃

夏候鸟

★★★

八、鴷形目

(八)啄木鸟科

11.蚁鴷

冬候鸟

★★★

九、鸊鷉目

(九)鸊鷉科

12.小鸊鷉

留鸟

★★

十、雀形目

(十)伯劳科

13.棕背伯劳

留鸟

14.红尾伯劳

冬候鸟

★★★

(十一)鸦科

15.红嘴蓝鹊

留鸟

16.喜鹊

留鸟

★★

(十二)鹟科

17.鹊鸲

留鸟

18.北红尾鸲

冬候鸟

★★

19.北灰鹟

冬候鸟

★★★

20.*眉姬鹟

候鸟

★★★

21.海南蓝仙鹟

候鸟

★★★

(十三)鸫科

22.乌鸫

留鸟

23.乌灰鸫

冬候鸟

★★★

24.灰背鸫

冬候鸟

★★★

(十四)椋鸟科

25.八哥

留鸟

26.黑领椋鸟

留鸟

27.丝光椋鸟

留鸟

(十五)山雀科

28.远东山雀

留鸟

(十六)鹡鸰科

29.白鹡鸰

留鸟

30.理氏鹨

冬候鸟

★★★

31.树鹨

冬候鸟

★★★

(十七)扇尾莺科

32.长尾缝叶莺

留鸟

33.*腹山鹪莺

留鸟

(十八)绣眼鸟科

34.暗绿绣眼鸟

留鸟

(十九)太阳鸟科

35.叉尾太阳鸟

留鸟

(二十)柳莺科

36.*眉柳莺

冬候鸟

★★

(二十一)雀科

37.麻雀

留鸟

(二十二)梅花雀科

38.斑文鸟

留鸟

★★

(二十三)燕雀科

39.金翅雀

留鸟

40.黑尾蜡嘴雀

冬候鸟

★★

(二十四)鹎科

41.红耳鹎

留鸟

42.白头鹎

留鸟

43.白喉红臀鹎

留鸟

(二十五)燕科

44.家燕

夏候鸟

注:★表示校园常见鸟种,★★表示校园不易看见鸟种,★★★表示校园最难看见鸟种。

图1鸟类居留型占比图

综合三个月持续性鸟类调查结果,观测的鸟类记录多为常见留鸟,因疫情停学,如同*眉姬鹟、海南蓝仙鹟的候鸟和蚁鴷、红尾伯劳、理氏鹨、灰背鸫、乌灰鸫等冬候鸟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校园内短暂出现,而平时很难发现踪影。

(三)生态类型分析

按栖息地类型和形态特征分类,鸟类可以划分为走禽、游禽、攀禽、涉禽、猛禽、鸣禽六大生态群类。根据观察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走禽和游禽因为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的植被与河流有限,所以没有适合走禽和游禽的生境,因此没有观察到此类鸟群。

2.涉禽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中区湖内有一小片落羽杉和一个湖心岛,偶尔有涉禽光顾此地,比如夜鹭和池鹭。夜鹭属于水栖性鸟类,在*昏傍晚时分比较活跃,一般在校园内不易见到。

3.猛禽一般情况下,市区不会出现猛禽,但是疫情期间猛禽活动更加频繁,能够观察到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上空盘旋的红隼、普通鵟、蛇雕实属罕见。

4.攀禽攀禽是一类脚爪锋利,可在竖直的树干或陡峭的岩壁上攀爬的鸟。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拥有许多适合攀禽居住的古树,此次调查共记录到啄木鸟、杜鹃、斑鸠、雨燕和翠鸟五类6种攀禽,包括普通翠鸟、蚁鴷、噪鹃、八声杜鹃、小白腰雨燕。普通翠鸟,别名小翠,经常栖息在水边,叫声尖锐、羽毛鲜艳,常见于中区荷花塘和生物实验塘。珠颈斑鸠因脖子上挂着一串“珍珠项链”而得名,它与鸽子有一些亲缘关系,在校园随处可见。小白腰雨燕的双脚已经退化,所以不能站立在树枝上、屋檐下,只能靠飞行去捕捉食物,多集中在生物实验塘和星河楼。每到春季求偶期,噪鹃的叫声就格外响亮,类似婴儿哭声,它常常在行*学院一带唱得酣畅淋漓。“子规夜半犹啼血”当中的子规就是指杜鹃,八声杜鹃是噪鹃的远亲,它的叫声和噪鹃完全不一样。这两种鸟都以巢寄生繁衍后代,它们的寄主多半是校园内的长尾缝叶莺或红嘴蓝鹊。惊蛰那日,生命科学学院和研究生院中间的草坪上惊现蚁鴷,这是近八年来都无人发现的鸟种。蚁鴷是一种地啄木鸟,喜欢吃蚂蚁,相较于身体,它的爪子显得非常大,攀禽的脚趾粗壮有力,两只在前两只在后,可以紧紧地攀住树干。

5.鸣禽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拥有多处小树林与大草坪,对鸣禽来说有理想的栖息地,所以鸟群种类最多的就是鸣禽。相比于攀禽,鸣禽的攀树能力较弱,但善于鸣叫,靠鸣管控制发音。鸣禽种类多样,从喜欢在地上走的食虫鸟到在花间穿梭的吸蜜鸟,再到树冠啄果实的鸟,校园内比比皆是。(1)常在校园灌丛中的鸣禽有长尾缝叶莺、*腹山鹪莺、远东山雀、乌灰鸫和灰背鸫。因为灌丛有良好的隐蔽性,乌灰鸫和灰背鸫两只冬候鸟时长栖息在文化广场三人像边的灌木丛中。远东山雀经常藏身于藤蔓根部,原本属于大山雀的亚种,现在已经独立门户。(2)常在校园乔木上的鸣禽有红耳鹎、白头鹎、白喉红臀鹎、红嘴蓝鹊、暗绿秀眼鸟、叉尾太阳鸟、*眉柳莺、棕背伯劳、蚁鴷、金翅雀和黑尾蜡嘴雀,这些鸟喜欢栖息在高大树木上,取食树木果实和小虫,对防止森林虫害和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特别要提到红嘴蓝鹊,它们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生活了许多年,还在湖心岛繁衍后代。(3)常在校园草地上的鸣禽有乌鸫、珠颈斑鸠、丝光椋鸟、黑领椋鸟、麻雀、斑文鸟、八哥、喜鹊。疫情停学期间,草地上人迹罕至,鸟类开始活跃起来,经常飞到地上觅食。乌鸫天性不怕人,很会学其他鸟叫,大诗人王维称它为“百舌鸟”。八哥属于群居鸟种,个子大,喜欢站立于屋顶和树顶,常见于星河楼学生宿舍和清真食堂附近。黑领椋鸟和丝光椋鸟为群居性鸟类,叫声聒噪,经常在旧美术学院和第一课室大楼旁边集结。喜鹊在南门旁一棵高树顶端筑巢,常在南区球场上活动。麻雀繁殖力强,往往结伴几十只一起觅食,它的近亲斑文鸟有时与麻雀混群。

鸣禽的嘴巴有多种形状,棕背伯劳是“鹰勾嘴”,可以捕捉比自己身体大两倍的动物,可堪称小猛禽;叉尾太阳鸟的嘴又细又长,有利于吸花蜜;还有嘴形短而粗、钝而硬的黑尾蜡嘴雀和金翅雀,医院前落羽杉和行*楼前大叶紫薇的果实为食;而鸫类、鹟类和鸲类的鸟喜食泥土里和树上的昆虫,所以嘴巴长尖锐有力。

四、结论与讨论

年至年,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鸟类跳水式减少,今年又得以恢复,有可能是因为疫情期间人流量减少,也有可能现在是冬候鸟北迁、夏候鸟南迁的时节,所以校园鸟类活动率更高,还出现蚁鴷这种近八年都未见到的鸟种以及*眉姬鹟、海南蓝仙鹟、理氏鹨、红尾伯劳等5种平日少见的稀有种。随着疫情得以控制,师生全部返校,石牌校区人流密集。为使校园野生鸟类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增加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吸引更多鸟种,优化鸟类生态环境。

2.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宣传校园环境保护,引导师生环保意识,友善对待自然生态。

3.组建观鸟会或爱鸟会,培养一批观鸟爱好者,开展自然观鸟活动和护鸟行动。

4.共同维护校园生态环境,如不踩踏草坪,不在小树林中随意建造乒乓球台,如果要安放健身器材,最好是建在不破坏鸟类生活环境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著.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曲利民.中国鸟类图鉴(便携版)[M].福建:海峡书局出版社,.

致谢:

感谢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吴碧云会长、*嘉老师的辛勤付出!

感谢各位评委专家厚爱。

感谢爸爸妈妈的陪伴。

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