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里最热?
﹂
近年来,哪里最热?我要大声说———“后宫热”!
热到十五年前的《还珠格格》到现在每年夏天都要重温一遍,
不然就像缺了点什么。前几年火爆大街小巷的《甄嬛传》
再到最近的《延禧攻略》,
“后宫热”算得上席卷男女老少的一股旋风,
对于古装剧来说,除了剧情上的跌宕起伏,
情节引人入胜,服饰陈设也同样重要。
入戏就靠它。若太粗制滥造有碍观感,
这两年后宫剧大获成功,肯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跟尚书一起一探究竟,
看看这些成功的后宫剧里,老祖宗的东西到底有多美?
我们越来越熟悉古代女子的装扮,除了欣赏古典美之外,更让人为之着迷的就是她们繁复精致的首饰。看着宫里女子的首饰,就知道女人的钱好赚是个历史遗留的问题。(给自己花钱找一个好理由)
宫里娘娘挚爱首饰排行榜
↓
一、点翠
一袭华裳,一支点翠,
步影摇曳,花落肩头。
《甄嬛传》中的华妃就是点翠的终极爱好者,
不难发现,点翠的出现为剧中人物增添了一抹清冷孤傲的气质。
因为它的奢华和珍贵,也更贴合剧中人物性格。
点翠工艺汉代已有,
能工巧匠们便开始将上好翠鸟的羽毛沿著纹理,
细细地贴在金银首饰上,
最后再镶嵌上各色珍稀的珠玉宝石
翠鸟之羽,光泽流丽,明艳非常,
与珠宝金饰镶嵌组合,形制奇巧,难掩奢华。
点翠虽美,但制作起来非常残忍,关于翠羽的获取,详细描述有《珠翠光华》一书中发饰篇中写到“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
取用翠羽虽然并不需要活鸟取羽,但仍然过于残忍,对翠鸟造成无法消除的伤害,被取过羽的翠鸟往往很快死亡。
二、步摇
《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
步摇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插于鬓发之侧以作装饰之物,同时也有固定发髻的作用。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或垂有旒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其制作多以*金屈曲*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
有趣的是,步摇在晋代是有明确的禁令的:步摇、蔽髻,皆以禁物”南北朝时期,它是贵族的专属,普通人家的女子大多是与步摇无缘的。直到唐代,步摇才从变成普遍流行的饰品。
三、绒花
古文记载:富察皇后平日里“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
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
相传早在唐代武则天时便被列为皇室贡品,
明清时代更具规格,清康熙、乾隆年间为极盛时期。
小小的绒花,制作工序非常繁杂,需要经过染色、软化*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几道工序。要用钳子将红、粉、*、绿等色的蚕丝绒穿上钢丝,弯成花朵、如意、丹顶鹤等各种形状,色彩鲜亮、栩栩如生。《延禧攻略》中的绒花头饰更是参照了故宫的绒花藏品。
其实,对于古代女性的喜爱,不仅来自这些华贵的服装首饰,更爱她们的“刚柔并济”
就如点翠的“刚”绒花的“柔”
柔美如“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刚烈如“替父从*”、“智略之优,无愧前史”、大唐奇女,兵马全才”
既可“纤云弄巧”,也能“气势恢宏”。刚柔并济即是中国古代女性之美。
学国学网
我是有趣的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