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77.html说起鼹鼠(Mole),大家往往可能都会想到天天钻地洞,皮肤黢黑黢黑的家伙,其拉丁文学名就是“掘土”的意思。确实,这些家伙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捕食昆虫,也吃农作物的根。鼹鼠一词在某些国家中还有“间谍”的意思。山东称鼹鼠为地皮子,菏泽地区称反耳瓜子。在甘肃岷县、通渭、会宁一带俗名“蛤蛤”。
鼹鼠(图片:网络)
其实,并非所有的鼹鼠都是长期生存在地下的。有研究表明,鼹鼠科大体上可以分为穴居和水栖两类,穴居类的就是常见的挖地洞,进行地道战的一类。水栖类则不仅能在陆地上生存,而且可以在水里自由的穿梭。
今天给大家讲的美洲鼹Scalopusaquaticus是比较传统的,隶属于哺乳纲鼹科,该类群的宏进化异常复杂。现生美洲鼹族共4属6种,除甘肃鼹(Scapanulusoweni)零星分布在我国中部甘肃、陕西等地外,其余物种全部分布于北美。但化石记录显示,美洲鼹族曾广布北美和欧亚大陆,包含至少14个属。目前美洲鼹的起源地尚未确定,但中新世该类群至少发生过三次“迁出北美”事件,其中至少两次通过“白令海峡”来到东亚,进入我国。该类群第一次迁入我国后保留了甘肃鼹这一孑遗种,而第二次迁入所形成的YanshuellaprimaevaYunoscaptorscalprum都已灭绝。
鼹鼠的一种(图片:网络)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课题组与安徽师范大学陈中正博士通过对年4-6月采集到的2号美洲鼹标本进行详细的形态学对比和分子系统学分析,在鼹科分类与系统演化中取得重要进展,最终确定这两号标本为一新属种,命名为:高山鼹属墨脱鼹,这一成果研究成果发表在动物学专业期刊ZoologicalJournaloftheLinneanSociety上。
墨脱鼹(图片:文章)
分析显示墨脱鼹与甘肃鼹为姐妹群,两者的分化时间发生在中新世中期(11.56Mya),这一时期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及其随后的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这两个物种的分化。另外,相比于甘肃鼹,墨脱鼹保留了很多的原始性特征,推测其有可能是由于喜马拉雅地区较为稳定的环境所致。墨脱鼹是美洲鼹族已知分布海拔的最高纪录(m),该属的发现不仅对研究美洲鼹族物种跨大陆的迁徙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探索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动物的演化与适应过程。
美洲鼹族物种分歧时间树(图片:文章)
这次对于墨脱鼹的发现,再次打破了人类对于美洲鼹族的认知,它们竟然能够生活在如此海拔的高原上。经过分析推理,科学家们认为,美洲鼹族的起源地,目前还不能明确,也许它们并非起源于美洲。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中新世的时候,美洲鼹族至少经历过三次迁徙,都是从美洲移动到其它地区,其中就包括来到我国的那批美洲鼹族。
编辑丨致远主编丨王程亮
声明:“秦岭科学苑”主要传播秦岭内外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同时重点报道动物学研究前沿进展。
投稿邮箱:ql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