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昆虫世界的水下怪兽水下百足 [复制链接]

1#

幽深的水底总给人无限的恐惧,那里是未知事物的盘踞之地,黑暗而不可测。作为昆虫变态发育的起源之地,水域中培养了无数的节肢怪兽。它们几乎都是强悍的猎杀者,为此衍生出一系列强大的武器库,从锋利尖喙到强力绞肉机再到远程巨螯。这些杀手遍布世界各水域中,有些依靠逼真的伪装,有些依靠出其不意的速度,有些依靠狼群般的合作……

(齿蛉幼虫是最“标准”的水蜈蚣)

一词多义

不知有多少同学听说过水蜈蚣这一俗称。孩童时代当笔者第一次听到这一个名字是产生了诸多疑问:纳尼?蜈蚣什么时候也入水了?每次我问到这一概念时,老一辈总是语重心长地说:“这水蜈蚣可不好惹,咬人剧*,河边游泳经常有人被咬……”以至于很长时间我都对河边充满恐惧。后来,在笔者认真恶补昆虫知识后才知道:实际上,所谓剧*一说无碍乎就是长辈们让我们远离河边的噱头而已。水蜈蚣并不是一种昆虫,而是多种水生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俗称。

这是一个极其混乱的概念,只要长得像,你就可以拥有“水蜈蚣”的霸气名号:龙虱君的幼虫可以是;水龟甲的幼虫可以是;齿蛉的幼虫可以是;萤火虫的幼虫也可以是。虽然名字里有蜈蚣,但这些幼虫对人类并没有什么*性。水蜈蚣并没有蜈蚣那样多的步足,而是很标准地与昆虫纲的六足保持了一致性,之所以会有这名字主要是有两个方面:其一,与蜈蚣有着相似的细长躯体(龙虱君的孩子水虎属于这类);其二,体侧有很多辅助水下外鳃呼吸的凸起跟百足很像(水龟甲、萤火虫与齿蛉属于这类)。无论哪一个形态,水蜈蚣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凶猛的肉食动物。上一篇笔者已经介绍了水虎,这一篇我们来说说其他的。

齿蛉篇

齿蛉幼虫可以说是人们记忆中水蜈蚣最为标准的模样,腹部两侧发达的凸起与蜈蚣的步足极为相似,再加上那一对巨大的上颚,让人不由地想到它们有*。我们来看看人们对齿蛉幼虫的印象。

这位同学貌似对*虫相当了解,知道蜈蚣的基本身体结构,然而,看到齿蛉幼虫之后懵逼了~

(齿蛉幼虫具有发达的上颚,图片中可以看到腹部发达的毛状外鳃)

齿蛉幼虫常常潜伏于水岸边乱石堆下的缝隙间,借助地形优势猎捕鱼苗、小虾、蝌蚪及其他水生昆虫幼虫,一旦发现猎物它们就会大张上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咬住,并大快朵颐。除了狩猎,那一对巨大的上颚也是幼虫防御利器,咬人极痛,它们也就有了“咬趾虫”的绰号。齿蛉成虫是完全的素食主义者,当幼虫那一对极强的防御大颚却保留了下来,有些齿蛉甚至会将这一武器强化,例如巨齿蛉,它们的大颚如同锹甲般夸张。正是如此,它们的学名中才会有“齿”一字。

(巨齿蛉雄虫具有锹甲般夸张的大颚相当霸气,然而它们对环境要求极高)

虽然长得很霸气,但齿蛉却是一类相当脆弱的物种,它们对水质要求极高,任何污染都会导致当地齿蛉数量骤减甚至绝种。在中国,齿蛉是昆虫餐厅的必备品种,无论幼虫、蛹还是成虫都是美食,随着吃货们的热情不断高涨,再加上相应养殖业滞后,加剧了中国齿蛉数量的减少,它们面临污染与过度捕抓的双重压力,以至于在中国很多地方都已绝迹。

(齿蛉幼虫在中国南方很多地方被制作成佳肴)

萤火虫篇

很怀念小时候在田野里欣赏成群萤火虫飞舞的那一片萤光,那是一场大自然的烛光晚会,一场大自然的奇迹。

(正在发光的萤火虫)

萤火虫成虫大多数都口器退化,成虫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繁殖。为了能够在黑暗中互相传递信息,萤火虫把腹部末端进化为发光源,发光原理在于腹部储存的两种物质:荧光素与荧光素酶,当这两种物质接触之后便会发光。

(袭击蜗牛的陆生萤火虫幼虫)

萤火虫幼虫分为两大类:陆栖型与水栖型,陆栖型幼虫捕杀蜗牛、蚯蚓与蛞蝓。水栖型则是螺类杀手,它们会大量捕杀钉螺从而控制血吸虫的数量。萤火虫幼虫找到猎物后会向猎物体内注入消化液分解猎物组织,再将这些液化了的组织吸入。

(食螺的水生萤火虫幼虫)

像齿蛉一样,萤火虫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除了水体污染,大量捕抓以及光污染将无数萤火虫推向灭绝的道路。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放飞,为了表现所谓的浪漫,现在不少新婚夫妇都会选择放飞萤火虫,这些放飞项目在不少地方已经形成风气,还有些公园为了加大公园游客量也会选择放飞数量众多的萤火虫。然而,由于萤火虫本身的脆弱性,很多放飞的萤火虫并不能适应放飞地的环境,从而导致大面积死亡。

(放飞萤火虫已经成为影响这一物种生存的主要威胁)

水龟甲篇

(水龟甲成虫是完全素食主义者)

水龟甲笔者在龙虱那一篇文章中提及了一下,它们的成虫是绝对的素食主义者,对其他水生生物毫无威胁。然而,它们的幼虫却是相当凶猛的捕食者,而且非常贪婪。

水龟甲幼虫就像是龙虱幼虫与齿蛉幼虫的结合体,它们的身体像齿蛉而头部像龙虱。水龟甲幼虫非常活跃,尤其是末龄幼虫,它们的捕食方法与龙虱幼虫相似:潜伏于水草间,一旦发现可猎之物便会缓慢接近,当确定猎物在它们头部扫过范围内便会迅速摆头咬住。

(水龟甲幼虫就像是龙虱幼虫与齿蛉幼虫的结合体)

水龟甲幼虫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进食方式:它们会抬头将猎物举出水面吃掉。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防止猎物被撕开后的味道扩散到水里,毕竟水里是一个是非之地。

豉甲篇

(水面上活动的豉甲)

豉甲是活跃于水面的水生甲虫,它们跟黾蝽一样是水面捡漏者。豉甲的前足较长,能够劫持落水昆虫,而中后足演化为短小而划水足。豉甲喜好在水面快速回旋游动,原因在于它们的游泳足短小在游动过程中产生的水下旋涡影响,实际上它们是已知游泳速度最快的生物

(豉甲的复眼分为两个部分能够同时观察水面与水下)

豉甲幼虫与水龟甲幼虫相似,常常埋伏于水草间利用发达的上颚捕杀孑孓、红虫及其他小型水生昆虫。

(豉甲幼虫类似于齿蛉幼虫)

中国的水生昆虫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它们中的很多种已经濒临灭绝,但在当地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笔者认为建立相应水域保护区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应该制定防范大面积捕抓的*策支持。还是那句话~不要让这些美丽的生灵留给我们的仅仅是那一抹味道的回忆。

??进入《寻虫者》专栏

了解更多神奇昆虫

rlyl

没错!今天介绍了一堆“假”蜈蚣~

Author:朱小豆

Editor:rlyl

??延伸阅读:

昆虫世界的水下怪兽——田鳖!

昆虫世界的水下怪兽—水蝽特辑·水面篇!

关于rlyl

欢迎来到自然爱好者、资深爬虫玩家rlyl的小站,这里每天都有精彩生物资讯更新,还可以随时垂询两栖爬行动物品系分类、饲养繁殖、生活习性、疾病治疗、环境造景、设备器材等一切问题,rlyl也是从新人过来的,知道新手的不易,保证有问必答!

站长个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