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雅情逸趣,有无尽意hellip金西厓 [复制链接]

1#
从事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515633.html

Lot:37

金西厓(-)刻江寒汀柳翠栖枝竹扇骨

刻款:1.荫千老友法正,寒汀画。2.西厓刻。

说明:1.此作品著录于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刻竹小言》P,金西厓著,王世襄整理。2.上款人“荫千”即原铁道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曾世荣同志。

尺寸:H32.5cm

近代竹刻艺术大师金西厓早年曾学土木工程,是一名建筑师。在家中,金西厓排行老四,大哥金北楼精书画,善诗词,是民国时期京津湖社的领袖。西厓从北楼研习书画。二哥金东溪精刻竹,颇具声名。后西厓又从东溪习竹刻。此后西厓在营建之余,专攻竹刻,朝夕奏刀,无间寒暑,终成近代史上著名的竹刻艺术大师。

《刻竹小言》是金西厓写著,由其外甥、鉴藏大家王世襄整理成书。此件金西厓竹刻江寒汀画稿扇骨,被著录其中,并有注刻成日期,书中第二百五十九号记载如下:“江寒汀画柳翠鸟,又树枝小雀,阴文浅刻,五月初一日刻成”。金西厓对竹刻的论述十分透彻,道前人未道之言论,其竹刻艺术成就对后来竹人影响深远。

扇骨两面刻海派花鸟大家江寒汀的花鸟画稿,一面,微风徐徐,翠柳轻抚,池塘正是草长萍盛,一只长喙翠鸟俯冲而下,或是正看中了水面下的水物,一餐饱腹。另一面,新叶初吐翠,云雀立枝头。树枝苍劲枯瘦,新叶婉转纤柔,鸟羽微毫可现,神态维肖逼真,西厓以刀代笔、以画入刻,刀笔精湛,深浅起伏,精湛完美的表现了画笔画意,有洛神临波之致。是金西厓竹刻生涯中非常精彩的清雅之作。

扇骨是金西厓刻送老友“荫千”先生的。荫千先生名曾世荣,年毕业于土木工程学业后赴日实习,回国后任职高级工程师,后来担任铁道部科技情报研究所副所长。

荫千先生一生追求丹青不改初心,与西厓是同行好友,年纪相近,嗜好相同,西厓刻扇相赠,鉴证二人这段同道友谊永存。

Lot:38

支慈庵(-)刻达受全形拓金石留青竹扇骨

刻款:1.六舟僧能以金石传神,今师其法缩刻。2.飞卿先生雅玩,金石小品,慈庵橅。

刻印:支慈庵

尺寸:H31.5cm

这件竹刻是一代名家支慈庵竹刻金石题材中的重要作品,是先生摹六舟和尚金石全形传拓的传神之作。

清末名僧六舟和尚有“金僧”、“九能僧”之美誉,其诗书画印无不精通,尤其以能传拓古器青铜全形,为世所称道,声名远播。六舟擅用淡墨,所拓古器,阴阳虚实,无不逼真,堪称一绝。另外,他所开创的将古器全形拓与绘画结合的清供小品盛行后世。

支慈庵是近代竹刻史上最为擅长留青竹刻的大家,金西崖、王世襄,在《竹刻艺术》一书中称他的留青竹刻“已达到前人此种刻法的最高水平”。

这件扇骨竹刻,一面,先生运用竹的“皮”、“青”,以拓理以刀入画,或躺或立,或全或半,雕刻爵、豆、簠、盉等数件青铜器形、纹,表现出六舟和尚全形拓的浓淡、虚实、阴阳等特点,刀工精妙,谨严有法,意趣盎然。

而在这件扇骨的另一面,支慈庵留皮浅浮雕技法,作数件古器拓片,或一残片、或一瑞兽、或一角金文,依扇骨形制或倚、或正、或斜出。刀法精绝,琢出青铜表面侵蚀孔点点,虚实阴阳,若将拓出,必然维妙维肖,极为传神。

在吴门年秋拍中,以万落槌成交的一件六舟和尚刊刻阿育王宝塔经文扇骨极为珍稀,这次又见取六舟和尚经典的全形拓本,由留青大师支慈庵悉心经营布局,以炉火纯青的“留青法”摹刻成扇骨之上也是缘分难得。

Lot:35

陈澹如(-)刻陈介祺、端方藏青铜彝、铜镜金石铭文扇骨

刻款:1.中姞鬲澹如摹2.橅匋斋藏新莽镜文,己巳仲秋为声孚先生作,澹如并识。

刻印:澹如

H32cm

这件扇骨以平竹制。一面上刻青铜仲彝铭文,稿本摹自簠斋陈介祺藏青铜彝。下刻青铜仲姞鬲金文,扇骨另一面刻新莽时期铜镜铭文,二稿均摹自陶斋托忒克·端方藏器。

陈介祺是一代金石学宗师,他在金石文字考证及器物辨伪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清史稿》称他“所藏钟彝金石为近代之冠”,其中包括毛公鼎。

端方,号陶斋,清末大臣,金石家。根据罗振书中玉记述,仲姞鬲所存共十四件,除了陶斋所藏这件,其余流散在日本、美国及我国博物馆,另有三件散失。

陈澹如是金石家也是刻竹高手,是西泠印社早期重要人物,作品精少。此扇骨是四十五岁时盛年精作,以阴线,将金、篆文以刀代笔刻于竹骨,首见其本身书法功底之浑厚。扇骨上,无论是提按挹让间颇有隶味的镜文篆书,抑或是刀刻线条厚朴拙劲金石味浓郁的金文,皆被作者以精湛的刀刻,传达着别样沉渊静穆的文人内蕴,细读之下,又处处可见刀笔,笔笔无一懈力,书意浓厚,极为精到。

Lot:42

白蕉(-)幽兰日日吹古香

朱雨香(-?)书法

水墨纸本成扇(刻骨)沈觉初刻

款识:1.幽兰日日吹古香。为圣时先生方家,云间。2.岁次丙戌夏五月中澣,朱雨香。

钤印:复翁、南方之疆、邾、雨香、半窗明月

尺寸:18×51.5cm

白蕉画兰草,气息独具一格,此扇正面,白蕉以赭墨写兰叶,水色疏宕清新,远近深浅,澹净古雅,构图依扇形从上向下落笔,构思巧妙,咫尺间,显尽文人意趣。虽然着笔不多,但风神自远,幽香袭人。扇面右边白蕉书曰:幽兰日日吹古香。墨笔凝练,淡然洒脱,上款人是“圣时先生”。

另一面是朱雨香书法小楷,录《朱子家训》文,工整文秀。朱雨香是海上书法家,风格清儒工雅,享誉一时。

扇骨出自沈觉初的刀笔。沈觉初谦逊儒雅,是海上刻竹大家,与唐云、谢稚柳知友往来。扇骨两面刻稿皆是王福庵书临青铜器金文。沈觉初不仅善刻竹,亦精通书画、篆刻,这件书法作品由沈老奏刀行刻于扇骨之上,走刀似笔,刀法气息醇厚古朴,极尽神似。扇骨书文落款:临奉圣时仁兄鉴正,王褆。扇骨近炳尾处,落刻“觉初”小印,极致沁雅。

王福庵亲笔落墨作扇骨刻稿,尤为难得可见。此件扇骨扇面皆原装原配,是四位海上书画名家为“时圣先生”合制精作,此件扇骨被收录在“上海文史研究馆”编写的,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匠心仙工——沈觉初书画铭刻集粹》中,实为沈觉初刻骨之精品。

Lot:41

赵叔孺(-)荷塘蜻蜓

王褆(-)书法

支慈庵(-)刊刻江寒汀画稿竹扇骨

设色纸本洒金笺成扇(刻骨)年作

款识:1.癸酉秋日写宋人句,似毅斋仁兄正之,赵叔孺。2.毅斋先生正篆,癸酉九秋,福庵王褆。

钤印:时棢、福庵六十后书

尺寸:18.5×50cm

一片风光谁画得?红蜻蜓点绿荷心。扇面上,赵叔孺以宋人词意写荷塘小景,特以朱磦着色红荷玉影,亭亭淡淡,以胭脂、朱砂凸显蜻蜓“一点红”,整个画面甚为雅致俐落。

另一面是王福庵铁线小篆书法作品,用笔沉稳徐缓,气象平和雍穆,细观之,线条流畅之中还有些细微的颤动,表现行笔中的涩拙感,点画曲直婉转,结体秀美,给人以安详静穆、恬淡高古的独特风格。

折扇扇骨以平竹制,为名家支慈庵捉刀刻成。一面用江寒汀画稿阴线刻草虫小景,一对叶瓣,陷地浅刻,展侧翻卷,筋脉纹理,虚实起伏逼真,枝头有蜻蜓点足,振翅欲飞。枝下有半幅蛛网,一只蜘蛛衔丝而垂,静待猎物落网,与枝头蜻蜓遥相呼应,维妙维肖,生动有趣。

扇骨另一面刻王文治诗句:洞古雪常在,江寒月到迟;一声塵梦破,鱼笛晩风吹。是慈庵自书自刻,引书入刀,流畅精湛。

扇面上款人“毅斋”为爱新觉罗·溥僩,字毅斋。与王福庵、赵叔儒是为圈中师友,溥僩于年与溥伒、启功等人组织“松风画会”,盛名一时。

Lot:49

张辛稼(-)以介眉寿、书法

设色纸本成扇年作

款识:1.仿宋人画法,奉振声五兄先生法家正之,时丁丑长夏,星階张枢绘于吴中南园草堂。2.振声五兄法家一粲,星階张枢再书。

钤印:星階、张枢书画

尺寸:19×51.5cm

扇面以泥金为底,绘以梅、竹、石、灵芝、绶带鸟作庆寿吉祥寓意。时年张辛稼28岁仿宋人画法,“奉振声五兄”绘扇贺寿。

画中,梅树姿态遒劲多古意,苍劲而沉着,由近及远展开,显得画面舒展挺拔清新,梅花以细笔勾勒,细蕊点点,左下朱竹描金,宁静而挺拔,与右下紫灵芝遥相映衬,山石设青绿,在泥金底面上绶带鸟富贵且吉祥,整幅扇面,敷彩鲜艳明亮,祥瑞安宁。

另一面,书“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俊秀小楷,行笔颇有隶意,文秀工整,在青年时期张辛稼作品中难能可贵。

Lot:46

王福庵(-)

孙智敏(-?)

高野侯(-)

高振霄(-)

姚虞琴(-)格景花卉书法

童大年(-)

陈汉第(-)

缪谷瑛(-)

设色纸本成扇年作

款识:1.莘耕仁兄大雅之属,癸未孟春,孙智敏年六十有三。2.莘耕仁兄雅属,癸未二月,高野侯时年六十又六,写于梅王阁。3.莘耕仁兄雅鉴,高振霄时年六十七。4.莘耕仁兄雅属,癸未姚虞琴年七十七。5.莘耕仁兄雅正,癸未春,七十一叟童大年临汉石刻。6.莘耕仁兄雅属,癸未春,陈汉第时年七十。7.癸未春仲临子璋钟铭文,奉莘耕先生法家属正,福庵王褆年六十有四。8.莘耕先生雅教,癸未二月,谷瑛缪莆孙时年六九。

钤印:孙、野侯、梅王阁、画到梅花不让人、甲辰翰林、虞琴、大年、汉第、王褆、福庵六十后书、缪、谷瑛氏。

尺寸:18.5×50.5cm

此扇雅集八位民国海上名家:王福庵书小篆、高野侯画梅、姚虞琴写兰草、孙智敏写馆阁体、童大年写汉隶、缪莆孙写秋菊、高振霄写章草、陈汉第写朱竹。此为八景,集各家最为精擅之道,殊为难得,历经六十余年品相保存完美,精彩精彩。

Lot:47

叶仰曦(-)玉山雅集

设色纸本成扇年作

款识:1.辛巳九秋西农先生雅属,仰曦叶昀制。2.戊午秋九,朋图。

钤印:叶昀、仰曦、松荫、朋

说明:上款人即溥侗(-)字后斋(一作厚斋),号西园。

扇面人物故事是叶仰曦画奉给他的老师溥侗先生的《玉山雅集图》。叶仰曦,号松荫,满族人,昆曲艺术家、书画家,他拜溥侗为师,学人物画。

扇面作于年,尺幅虽小,人物景致布局精妙雅洁,画以松、溪分隔布局为三,一为画意中心,朱栏凉亭中对坐三人,亭外吟哦站立一人。四人以乌帽长须正脸文士为中心,与他对面的一位头戴圆帽文士各持一页细读,神态深沉,极为认真。左侧,一位散袍朱衣,侧脸凝神,目光放空,似是落在凉亭外的盛放的梅树上,亭外徜徉吟哦之人,抬手捋须,沉吟之处,着眼亭中,似是亭中品读的正是他的文章。近处溪流潺潺,一对人物,颇似门第学生,正开炉煮泉。在山云翻腾飘窈之处,一位风神儒雅、衣带拂动的朱袍雅士带着一小童正往凉亭走来,小童手捧笔砚,正东张西望看山色风景。

画中人物各肖其形,各具神态,各具性格,惟妙惟肖生动有致,构图宾主有序,繁简相辅,将一幅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景生动写实的描绘出来,是一件精妙非常的人物小品佳作。

此件折扇竹扇骨玉竹制成,包浆厚紫莹亮,透雕“鱼门洞”,为清中早期形制。“禹门洞”,是明代开始盛行的一种扇骨形制,是在折扇大骨上刻出几个长形、上下半圆的镂空洞,再在“洞”的上下方镂出花形小洞,这样的镂空扇叫做“鱼门洞”,也叫“禹门洞”。鱼文洞不仅作用装饰,据明人文震亨《长物志》,发现“禹门洞能贮物”的记载,文人将香、小牙牌等小物藏于扇骨中,成为兴盛一时的掌中雅玩。

Lot:48

郑慕康(-)十八罗汉

李健(-)书法

设色纸本成扇年作

款识:1.恪书先生大雅之属,辛巳新秋,慕康郑师玄。2.恪书先生正临,寉然李健。

钤印:慕康、随盦、北斋写经龛

说明:湘妃竹扇骨。

尺寸:18.5×51cm

此扇为湘妃竹骨。扇面绘十八罗汉,身着衲衣,或面带微笑,或凝神静听,或手指结印,或手持经卷,或手持各种法器,或带着各自坐骑,在郑慕康笔下诸尊者造型生动传神,人物线条流利,神态端慈宁静,举止安详,整个画面墨笔逸逸,敷色隽雅。

苏州吴门年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年6月7-8日

拍卖时间:年6月9日

现场委托、

预展及拍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