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色徒炼狱翡翠鉴赏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危害 http://www.qfl168.com/

好的翡翠产于缅甸北部山区,由于它那类似玻璃的底子和苍翠欲滴的绿色,得到人们的青睐,而获得像翡翠鸟一样的美名。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穆尔对八国联*掠夺的故宫藏玉进行检验,根据物理化学成份分为硬玉和软玉(学界对此分法颇有争议)。翡翠被称为硬玉,其主要成分为钠铝硅酸盐,辉石族矿物,比重为3.25—3.40,硬度为6.5—7.0摩尔。日本、俄罗斯、墨西哥、美国加州等地现也产有翡翠,但其质量与产量远不如缅甸。

上图:大地湾文化二期即仰韶文化早期遗存实物

我国历代玉器所用玉材虽在产地、品种上带有多元性、复杂性的特点,但是从出土玉器其时代性的主要倾向,还是可以认识的。在甘肃大地湾二期即仰韶文化早期(距今-年)遗址中,发现了以蛇纹岩、大理石、翡翠等材质磨制光滑的装饰坠。这些坠饰都经过开片、研磨、钻孔、抛光等工艺制成,已经完全具备玉器雕琢的特点,即“玉不琢不成器”的要求。

上图:慈禧太后用过的翡翠簪子

由此可知,翡翠传入我国甚久,历代均有,但在清代乾隆年间以前并没有形成使用的气候。纪昀(纪晓岚、~年)于乾隆癸丑(年)所写《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道:“记余幼时,……云南翡翠玉(注:缅甸在清代中期还是清帝国的属地,属云南省永昌府直接管辖),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干*,强名以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指和田玉)上矣”。

十八世纪前期翡翠“尚不以玉视之”,而十八世纪末期“价远出真玉上矣”。形成如此状况的原因如下:

第一、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翡翠产于缅甸北部深山密林之中、交通不便,运输十分艰难。二是翡翠在清代中期以前尚处于被动的拣采阶段,开采工具落后、产量不大。三是翡翠与玛瑙、水晶一样硬度较大,以当时的制玉设备,不便于雕琢成器。

第二、主观方面的原因:也就是主要原因,翡翠的市场需求不旺盛。造成人们对翡翠需求不旺盛的根本所在是,中国传统玉文化对翡翠的排斥,如同各类宝石、钻石一样[1]。

上图:光绪皇帝送给皇妃的定亲翡翠对镯

清代中期乾隆年间,因西北战乱,使距今多年前就已开通的“玉石之路”(后称“丝绸之路”)受阻之后,翡翠(和田玉的替代玉材)才兴于清代中期,盛于清代晚期,昌于现代社会。还因慈禧太后的特别喜爱,更是受到贵妇、小姐们的追捧。

上图:获得中国天工金奖的翡翠作品《仙螺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翡翠再次成为人们的宠爱。翡翠能拥有现今的地位,是华夏文明与多种文化接触、交流、融合的结果。好多人因为不懂翡翠,在欣赏时就不免陷入艳丽色彩的迷雾之中,成为“好色之徒”,简称“色徒”(藏界的侃称)。若要真正会鉴赏翡翠,则要经历“色徒”的炼狱。所以,在没有足够鉴赏翡翠眼力而又想购买高中档翡翠时,一定要记得索要鉴定证书,以保证买的放心。(和田玉难在“鉴”,翡翠难在“赏”。因为翡翠通过物理化学手段的鉴定,最起码可以保真。)

上图:获得中国天工金奖的翡翠作品《护卵》

鉴赏翡翠,首先要从“鉴”上说起。即到底是不是翡翠,是不是真翡翠。

一、是不是翡翠:翡翠属辉石族矿物,其近亲远戚可谓不少。其近亲有水沫子、铁龙石等;其远戚有马来翠(或称马来玉,产于马来西亚)、南阳翠(或称南阳玉,产于河南南阳)、西峡翠(或称西峡玉,产于河南西峡、*等地)、祁连翠(产于甘肃祁连山脉)等。尤其是祁连翠,其物理化学成分、硬度及表象与翡翠相同,既是一般专业人员也难以用肉眼区分,须通过采样化验(成分比例与翡翠略有不同)才可以分辨。

上图:获得中国天工金奖的翡翠作品《丝丝牵挂》

二、是不是真翡翠:翡翠A、B、C、B+C货的区分。所谓A货是指除了经过开片、研磨、钻孔、抛光等工艺制成外,没有对翡翠进行外观(颜色、净度等)、耐久性、可用性等进行人为改变的自然翡翠,也就是真翡翠;B货是通过酸洗除脏后,破坏了结构及坚固度的翡翠;C货是通过破坏结构及坚固度,注入有机物质以及颜料的翡翠;B+C货是通过酸洗除脏后,破坏了结构及坚固度,注入有机物质以及颜料,以便弥补因酸腐蚀而破坏的结构及坚固度和颜色的翡翠。B、C、B+C货的翡翠又被称为优化翡翠,其实是欺世盗名。

上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翡翠作品

三、鉴别翡翠A、B、C、B+C货的方法:

(一)看色。口诀:色型不正,色浮无根。

颜色邪的,这个主要表现在绿色上,现在很多的C、B+C货都是以染绿色为主。这是个很典型的B+C货,颜色邪的可以,这种货色在地摊上比较常见。看此类翡翠,应该一眼就能感觉出来了。

C货看不出色根的,主要表现是颜色浮在表面上,没有从里到表的过渡,或过度不明显。下面这款,颜色过度不明显,色有点浮,而且有染色堆积的现象。仔细看看,就能识破假货的伎俩。

(二)看种质。口诀:种质不符。

这主要是针对有些翡翠,它的颗粒很粗,但是整体上偏偏又给人一种水头(透明度)很长的感觉,这种现象就不应该是天然翡翠应有的现象。

(三)看光泽。口诀:表相雾,宝气不足。

一般来说,B货的光泽是比不上A货的光泽的。B货看起来光泽比较呆板,A货较有灵气一些。

(四)看表面。诀窍:微波纹(或橘皮纹)和酸裂纹。

技巧:拿起翡翠,在灯光下(什么光都行),调整手镯的位置,扑捉手镯表面的反光点,肉眼看表面有没有凹坑和酸裂纹(也可拿放大镜拿出来看,会更明显)从图片上可看出A货微波纹效应和B货酸裂纹的区别。

酸裂纹

(五)看纹理。方法:拿起翠翠,对着光线,注意这个要透射光。如果里面的纹理很乱,严重的像网状和树根状,那肯定不是A货。下面是一张关于A货和B+C货片料结构的对比,比对着来看:

(六)找缺点(杂质)。口诀:绿找黑,白找*。一般来说A货的翠翠或多或少都会有些杂质(瑕疵),毕竟是天然的石头质地能纯到哪里去呢,太纯的话,价格估计也是很昂贵的。

(七)听声音(这项主要是针对手镯来说的)。步骤:1.准备一根玛瑙棒,一条绳子。2.用小绳子把手镯吊起来,注意不要用手拿。3.用玛瑙棒轻轻的敲手镯,(要以玛瑙棒为准!其他的东西,都是不准确的。)4.声音:A货的声音清脆越悠扬的,像风铃的声音一样动听。B货指仅洗过地的翡翠的声音,沉闷、沙哑。有些轻微酸洗的翡翠,声音也清越,但是短促,不会出现悠扬的回音。C货的声音,沉闷、沙哑。

(八)查翠性。又称沙星(老坑结晶颗粒细小)和苍蝇翅(新坑结晶颗粒较粗)现象,且大情况下是看毛件或原料,成品的话,若不是经常接触的人很难分辨,要通过透光去分析某部位晶体是否有反光现象,下面是毛件的翠性。

(九)寻色根。口诀:色根明显。是指有色与无色的地方分界很明显,色根现象在飘色的(指色少)成品中是比较容易分辨的;满色件要通过放大镜下分析色根现象,在放大镜下看,同样有色根,这色根与其周围的色也有明显的层次。

(十)比水头。口诀:龙(指色)到有水(指透明度),外白里色。诀窍:宁买一条线,不买一大片。

翡翠A货有色的地方一定比没有色的地方通透,色浓的地方一定比色浅的地方通透[2]。

鉴赏翡翠,只有鉴定了翡翠的真,才能说“赏”。翡翠器件的优劣,是从翡翠的种、水、地、净、色、工、韵等几个方面,综合进行考察评价的。

翡翠的种:是指翡翠本身的质地,即翡翠晶体的粗细、晶隙的疏密度决定着翡翠本身的种质。颗粒越细腻、晶隙越细密,则质地越好,种越老;反之则差。这也是中国玉文化评价玉和人的首要标准:即“首德次符”。对玉而言:质地是首要的,颜色等是次要的;对人来说:品德是首要的,外貌等是次要的。

上图:起莹的玻璃种翡翠

翡翠的晶体颗粒很小即种很老时,如果晶体排列较有序,这时就会起莹。翡翠的起荧现象是,微粒晶体排列异常整齐有序,而导致光进入后,整体折射率明显而形成的“光芒”。能起荧的,起码冰种以上;种越老的,光才会越强[2]。

上图:起胶的玻璃种翡翠:健康富贵如意

当晶体颗粒很小即种很老时,如晶体排列较无序,这时会起胶。起胶的感觉,是指像胶水般的凝滞,也可以比喻做市面上较为常见像新涂上去比较干净的玻璃胶,看上去是半透明的白色,有柔软的肤触感(以视觉产生的效果而言,不专指手感),在光下会有微泛蓝色荧光效果。翡翠比较好、纯净的,且光抛得好,才能出现起胶效果。出现这种效果的翡翠器件很少,种质特别细腻的才有可能出现[2]。

翡翠的水:或称水头,即翡翠的透明度。水头长、水头足,则透明度高;水头短、水头差,则透明度低。翡翠的种越老,则越通透。故业界也有将种水并提,合二为一的习惯。

种的优劣取决于质地,同时又影响了水头的好坏,它们体现出的是质地决定透明度的关系。晶质细腻、晶隙细密,翡翠的种质就老,被称为“老种”(或称为老坑);而晶质粗大、疏松,其种质就嫩,被称为“新种”(或称为新坑)。

翡翠的“种老”和“种新”显示在翡翠的硬度上,种越老的其硬度越高,使用时也越耐磨;种新的,硬度就下降,不耐磨。而且内在的颜色也会显得干涩,没有灵气,所以俗话说“内行看种,外行看色”。

上图:翡翠地的分类图解(以三毫米厚度为标准)

翡翠的地:“地”的含义是翡翠的颜色部份、颜色以外部分的干净程度与水和色彩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种”、“水”、“色”之间相互映衬的关系。

翡翠整块材料,极少通体带色,绝大多数是色、地相间,而且色少地多,凡翠料无色之处,业内称之为“地张”,简称“地”。“地”不一定是白色,有红、*、紫、黑、青、蓝、灰等色。一块好的翠料,除了要求种水好以外,还要求地与色。玉质细腻,充满灵气;相互衬托,干净清秀,它是影响翡翠价值的重要因素。

翡翠的净:是指翡翠的材质应尽量辟免出现绺(指小裂痕)裂(指稍长的裂隙)和杂质(即脏)。这类瑕疵如果在20倍放大镜下观察不到,则可视为合格(珠宝玉器国际评定标准)。

所有未经人为因素改变外观(颜色、净度等)、耐久性、可用性等的珠宝玉器的天然材质,在佩戴过程中都会吸收人体的生物分子(其表象为油汗),以填补材质分子间隙的细微空隙,对其绺痕具有修复作用(未断裂的也有效,但无法消除其裂痕)。故透明度差些的珠宝玉器,在佩戴一段时间后,就会比原来通透些;但若颜色有走色(即散开)或消失现象的,则说明材质绝不是原生态了。

上图所示老坑冰种满绿翡翠手镯,已是一件难得的翡翠精品,但因其玉材中的小黑点(业界称为苍蝇屎,其实是形成翡翠绿色的铬元素的沉积,通俗点说:就是绿得过头了),却影响了其成为珍品。

上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墨翠作品(强光照射下全是绿色)

翡翠的色:翡翠艳丽的色彩,其实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因素。翡翠的颜色众多,以红、绿、紫(或称春)三色为主,它们都是翡翠中的高档颜色,其中尤其以绿色最为艳丽与名贵。翡翠的色讲究的是:浓、阳、正、俏、匀为上;反之则以淡、阴、邪、老、花为下。

“浓”:指的是颜色的饱和度,就是颜色的深浅。而影响颜色深浅除翡翠内在化学成分的关系外,也与切工厚薄有关;厚的翡翠颜色显得深些,而薄的翡翠颜色会显得浅些。

“阳”:指的是颜色的明亮程度。同样深度的颜色可以有不同的明亮程度,这就是平时所指的颜色的明亮和暗淡。

“正”:是指翡翠的颜色要纯正,人要看着舒服。翡翠的色调,若仔细观察均看不出有其他色调时,是纯正度最高的颜色,其价值也是最高的。

“俏”(或称艳):则是指翡翠的颜色要显得晶莹艳丽而且可爱。

“匀”(或称和):指的是翡翠颜色分布的均匀程度。颜色分布的均匀一致为上。

上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翡翠作品
  翡翠颜色的丰富不仅在于翡翠的颜色多,而且同一块翡翠上也会出现不同的颜色。
  在翡翠上同时出现二种颜色的,常见的有翡红翠绿和春带彩两种情况。

翡红翠绿:顾名思义就是红色和绿色两种颜色,正好符合翡翠的名称。但事实上优质的红翡绿翠是不多见的,倒是*翡绿翠更常见一些,因此红翡绿翠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的。

春带彩:是指一块翡翠上有紫有绿.严格来讲紫和绿所占的面积和色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称之为春带彩。

上图:获得中国天工金奖的翡翠作品《化蝶》

福禄寿:是指一件翡翠中具有三种不同颜色。目前获得市场最高认可的“福禄寿”翡翠颜色组合为:红、绿、紫。此外,还有红、*、绿与*、绿、紫两个小三色翡翠品种。

福禄寿喜:则是四色翡翠的代名词,其颜色组合为红、*、绿、紫或红、绿、紫、白,是多色翡翠中颜色最丰富的一种。

上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翡翠作品

五福临门:是指红、*、绿、紫、白同时出现在一件翡翠中,被称为福、禄、寿、喜、财。不过基本上属于理论级的产物,实物则如大海捞针般难觅踪影。

翡翠的工:是指翡翠器件工艺的精细与粗劣。俗话说得好:好料打好工,好马配好鞍。当然,也有垃圾料经大师们的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而化腐朽为神奇的。

上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翡翠作品

翡翠的韵:是指翡翠器件的神态神韵。说简单些,就是雕琢的翡翠器件琢什么像什么,栩栩如生、神形兼备;足以乱真正者,则为神品。

上图: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翡翠作品:蛇

上图所示翡翠作品蛇的材料,原本是一块种老、水头不足、地脏、色花的垃圾料,但经过工艺美术大师的深思设计、施以精工巧雕(是指雕刻工艺中因材施艺,将材料本身的优缺点充分巧妙运用的一种雕琢工艺)而化腐朽为神奇。该作品栩栩如生、神形兼备,巧夺天工、足以乱真,是一件难得的翡翠艺术神品。

备注:

(1)节选自本人年7月在中国中文(档案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核心期刊《兰台世界》正式发表的论文《精美的石头会说话——翡翠史话》;

(2)编纂于网友紫市的相关论述;

(3)本文所引用照片均来自网络。

(4)本文已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