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并不起眼,位于湖工南门附近学院路东边大约50米的小巷子里,店门口的招牌提醒着行人,它即将走过20年的时光。学校门口的店关了开,开了关。只有它,未曾改变。
书店并不起眼,位于湖工南门附近学院路东边大约50米的小巷子里,店门口的招牌提醒着行人,它即将走过20年的时光。学校门口的店关了开,开了关。只有它,未曾改变。
1.卡西莫多还是一家书店的名字
不记得是谁说的,“每个城市总有一家书店,照顾着孤独的灵*”。卡西莫多,雨果笔下的经典人物,善良的化身与不竭的生命力。卡西莫多在老潘眼里是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像一个精灵,之所以用卡西莫多命名,是为了给这家书店打下一个底色,而这个底色事关经典。
书店的logo也别致有趣,由老潘的书友设计而来。外形像一口庄严的钟,仔细看是一只猫头鹰在翻书。因为古希腊智慧女神雅典娜的使者为猫头鹰,就像书店的理念一样,他希望卡西莫多成为“时代的敲钟人”。
老潘开书店的经历一波三折。
年,老潘不顾家人的反对,离开国企,到武汉的一家书店打工;年,他又做了一件让大家更觉得不可理喻的事,辞去工作,四处借钱,在武汉大学旁边开了一家书店,取名为卡西莫多。
可惜书店刚开半年,就收到道路拓宽商铺全部拆迁的通知,就这样,老潘带着他的卡西莫多来到了孝感。
之所以选择孝感,他说纯属巧合,他在考察了武汉的各大高校后,都没有找到合适的门面,而这时他的一个朋友正好在当时还叫孝感学院的湖工教书,便推荐他来孝感。这一来,开启了卡西莫多与湖工长达近二十年的缘分。
可是开店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年的孝感,物流还不是很发达,那时的老潘一个人坐车去武汉进书,再找货运摩托把书拉到长途汽车站,一包包地随他一起运回来,只为了省点运费。
终于,书店在他一趟趟地奔波于武汉和孝感之间逐渐发展起来。
年前后的湖工南门口,还经营着十几家书店,是全市书店最多的一条街。后来无一不转手易主,只有卡西莫多还在坚持。经营遇到瓶颈期时,老潘就看书,在书本里获得快乐和慰藉,也从书里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
就这样,卡西莫多在老潘咬牙坚持中,开始成长壮大,并获得了一批忠实的书友。卡西莫多走到了电子书和电商横行的时代,在时代的浪潮冲刷中存活了下来。
2.店主老潘也是个传奇人物
无论什么时候看到老潘,他总是拿着放大镜,伏在书桌上看书或处理事务。因为先天性眼睛不好使,他必须借助放大镜看书或者工作。这也成为了他的标志性姿势。
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六一儿童节,县新华书店去他所在的学校做书展,老潘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林汉达的《春秋故事》,一本是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从此开启了他的读书之路,他说没有其他人的影响,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本想问老潘,数过自己读过多少本书吗?可是这个问题没法回答。几十年的坚持,已经无法用数量来计算。没有上过大学的老潘却俨然成为了一个民间学者。而他就是借助放大镜完成了思想的自我启蒙。
如今的他平均每周看完一本书,由于店里的工作繁杂,所以大多是晚上下班后才有相对完整的时间阅读,基本上店里80%的中外文学名著和人文思想类经典书籍,他都造访过。每本书也都由他精挑细选而来。以前店里还会请临时工和义工,但如今由他来全权负责。
老潘说看过的这么多书里,他还是最喜欢莎士比亚、雨果、卡夫卡等作家写的文学经典类作品。
老潘说开书店虽然很难,似乎不是一个很好的生存之道,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困难。开书店的动力之一是可以比读者更早地拿到新书,好书,还可以方便自己的阅读。他只不过是把兴趣变成了工作而已。
如果可以,他希望把卡西莫多一直经营下去。
3.卡西莫多成为了校门口唯一的书店
卡西莫多是一处“1.不卖盗版书籍;2.以经典读物为主”的好书聚集地。问到书店经营成功的因素时,老潘思索了一会儿,他觉得卡西莫多与其它书店最大的区别在于,卡西莫多以文学艺术和人文思想类经典之作立足,虽然也卖少量教辅类书籍,但那不过是点缀。
然而卡西莫多成功的因素绝不仅仅如此,如果你是一位有经典情结的爱书人,走进店里会发现,那些你寻觅已久的书大多能在这里找到。即使没有,你问老潘,他也会尽全力帮你寻找。
有人笑老潘傻,说这不值得,可正是这些在外人眼里的不值得,攒起了老潘的信誉度。
不仅如此,老潘还总能从读者的只言片语中找到适合他们阅读的书,老潘精准的推荐也让书店的回头率越来越高。
如今卡西的书友遍布全国各地,每次来了新书,老潘还会根据骨灰粉们的喜好把书留给他们,每年快递到全国各地书友手中的书便达店里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老潘说那都是认识多年的书友了,知道他们的喜好。
店里的几乎每本书老潘都能记住准确的位置,还能和你聊上一二。
由于阅历丰富,见解独到,每次和他聊天都像是打开了一扇窗户,和他聊过的书友也或多或少地成为了卡西莫多的忠实粉丝。采访时,正好有一个顾客进门,她感慨好久都没来卡西淘书了,这样的书友很多。
有的读者甚至专门来到孝感,只为了与老潘闲谈几个小时,再带几本书回去。
4.瑞亚和石狮
瑞亚和石狮是老潘为卡西莫多创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