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期末复习孩子学会这些方法,阅读理解题能少 [复制链接]

1#
告别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3/5782275.html
清华爸+南大妈的育儿思考自留地点击上方蓝字,即可成功订阅文

果妈临近期末,我的一个同学最近找我吐槽:辅导孩子的“阅读理解”实在太难了!谁说不是呢?从娃三年级开始,考试标配就是两篇阅读理解,篇幅不短,共计30分。阅读理解不再局限于找原文就能正确做题,而是开始转向归纳、提炼、总结、思辨能力的综合,主观题更加考验观察分析和语言组织能力。很多孩子做这两篇阅读,丢个8-10分都是非常常见的。

同学的娃是二年级,目前在阅读理解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根本不好好读文章,直接看题,再去文中找个大概,可偏偏这个大概又总是错的。在小学低年级,相差个1、2分就会相差不少名次,娃这样频频失分,老母亲很着急。

其实这种问题我也常遇到,果宝同样是那种直接看题的孩子(鞭策过多次没有生效),而且因为她阅读速度奇快,每次看文都是秋风扫落叶,并没有细细品读每句话。也因此,有些题是会错得莫名其妙,我也是会风中凌乱的。讲真,阅读量大并不等于阅读理解题都能全对。何况现在的语文试卷里,也伴随年级越高,阅读理解题有越来越“烧脑”的趋势,有时候家长都要琢磨好半天。

上次娃有一项作业??,中文系的同学妈妈来找我讨论:倒数第二段,她的心为什么沉下来,手上空了,不是贺卡都送出去了吗?是不是很容易把孩子们弄懵?所以,既然是题,还是有一些应试的技巧需要孩子们注意的。下面是我从孩子的阅读解题中整理总结到的几个小秘诀,咱们和孩子们一起努力,让娃把不该丢的分都捡起来。阅读理解,其实有几层楼梯要爬。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不管题目怎么出,都离不开——认读、检索、理解、概括、评价、运用这几个层次。只是在低年级,更多地考察前三个,后面三个则在中高年级出现得比较多。如果觉得看起来比较抽象,对照下面的解释看就清楚了。

秘诀1

可直接找到信息的,确保不要错

出题方式有很多种,一篇阅读理解题,一定会有直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题目,这也是很基础的一种题型,可偏偏就是有很多孩子在这里粗心大意。一定要给孩子树立这样的意识:可以从文中找到答案的,不需要归纳总结,直接写上去,一定要保证正确(不要抄漏、抄错字)。像这里的第2题??,介绍了几种鸟,直接把画眉、翠鸟、大雁三种鸟的名字抄一下就可以了,做阅读理解的时候,这种特别容易拿分有把握的题目要先做。

秘诀2

和文章关联不大的题可以直接做

阅读理解是一个综合考察,其中也承担了对教材所学知识能力的综合应用,比如标点符号的运用、修改病句、关联词、修辞手法运用,对关键字的字义、字形等认读题型都会融合到阅读理解中。

比较典型的就是下面的第4题,“漂亮”的反义词和近义词,这种其实可以不用复看文章直接靠日常积累写出来。

但要特别小心的是,有的题目要求,“从文中找出**的近义词、反义词”,那这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把“从文中”三个字划上记号,并且认真回到原文中去重读寻找,不要想当然。比如下图中的第2题。

此外,下面的第3、第4题也是典型通过积累做题的类型,不必回归原文,可以大大节省解题时间。

为什么节省时间有必要呢?因为从二年级开始,就真的有一些娃写不完语文卷子了。

秘诀3

需要遇到总结概括题一定要多看几遍

这部分往往就是拉分的关键了,很多看题不仔细的孩子在这里很容易吃亏,正确的方式是一定要先读懂题目,再回到原文仔细看,再看一遍题目,最后写下自己的答案。这部分对应的概括能力,通常是概括内容、梳理线索、拟定标题等等。比如这篇《秋天》的阅读理解第2题,如果不仔细阅读,标题是很有迷惑性的,孩子很容易就答成了“这篇短文写的是秋天的美丽景象”。可作为一个概括题,“秋天”这个词,可以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吗?显然不行。再仔细读读,其实文章从头到尾都在讲“稻田”,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秋天的稻田”的美丽景象,这个答案才是准确的。再比如这题(三年级上??),相当于是用自己的话去复述原文,需要孩子读懂文章后自己去提炼语句而不是照原文抄写。还有一种方式,是让学生写出表达了对“某某人或某某物的什么之情”,这个地方就考验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词汇的积累了,平时多积累一些词汇是有必要的。通常正面的是喜爱、肯定、赞美,或是反面的厌恶、批判之情。

秘诀4

学有余力可以练习评价能力

在低年级,阅读理解往往还是停留在认读、理解、概括三个层面,比较少涉及到评价。不过三年级开始,逐渐阅读理解中的“评价”题就会越来越多了。涉及到“为什么要这么做?你会怎么做?你会怎么说?”这样的题目,就属于扣分的“大户”题了。所以,为了避免“三年级滑坡”现象,通常建议一些学有余力的低年级孩子,适当开始锻炼一下评价能力。其实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平时看完阅读理解后,多尝试用自己的话去说一说,这篇文章说了什么?这是一个什么地方?介绍了一个什么人?说了什么事情?你怎么看待这个事?这样,当后面遇上需要概括性习题的时候,娃就不会一脸懵。比如下面这篇《蜂鸟》是三年级的阅读理解题,提出了:“你喜欢蜂鸟吗?为什么?”这就属于评价能力了。

再比如这篇《第八次》,同样是三年级的题,要求阅读后,想象自己是文中的人物布鲁斯王子,会如何去动员和号召人民?这就不仅要求孩子能够紧扣原文说明的道理,还需要符合题目具有鼓舞性,再自己组织语言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

不过这部分不是低年级必备的能力。如果孩子每次做阅读理解正确率还比较高的前提下,可以适量“加料”,也不要加得太满。毕竟如今的孩子也挺难的,如果什么都“加料”,就没有重点了。

秘诀5

回到文中看看句子的对应位置

其实文章里句子的位置也是一个判断技巧,这就像学会看地图一样,方向对了,就不会走错。一般放在开头的,都是开篇点题,带出下文;如果是在段落的中间,通常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要么就是总结上文,要么就是引出下文。如果是在文章的最后,那就更好理解了,一般都是点明主题、总结概括、升华延伸。同理,某个自然段里,也是存在总起句、总结句的,作用和文章里的大致相当。适当地知道这些“套路”,答题的时候可以有更多针对性,更容易抓住文章的重点。

秘诀6阅读理解也可以积累好词好句其实,对于一线老师来讲,要找到一篇合适的阅读理解文章,出到合适的题目,也真是不知道要烧多少脑细胞,既要和课本同步,还要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你看到的某篇阅读理解,其实背后可能是语文老师看过的成百上千篇阅读理解。所以,考试和平时练习的阅读理解题,都是不是随便出的,也因此,既然平时孩子也需要积累好词、好句,那么阅读理解文章就是一个现成的素材库。最后,老母亲们可以提前来看看“小升初”中的阅读理解题是什么样的,感受一下什么叫做语文的综合,这样在后面的”陪读“中就会更有针对性。??本文约字,对孩子的阅读速度也有一定要求题目是这样的——咱们可以分析一下,像上面的7道题目中,第1、2题目属于认读,主要是考孩子知道不知道这个词的具体意思,这个在小学一、二年级见得最多;第3、4题就是涉及到理解了,而且可以发现,越是高年级,那种直接可以从文章里找到答案抄下来的情况就越来越少了。所以现在能够直接照抄答案的题,只不过是练习,千万不要只停留在这个阶段;第5、6题对于评价、运用的要求就很高了。

好了,既然阅读理解这么重要,有没有什么好方法速成呢?很遗憾,基本是没有的。毕竟语文重在积累,只能说咱们早一点有这样的意识,多一些针对性的练习才是解决之道。

如果目前孩子的阅读理解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多次出现的丢分问题,那么在不增加孩子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建议家长可以在平日的作业中遇到阅读题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一起去做,引导他们如何抓住关键词句,如何识别套路,如何归纳总结,从什么方向入手去进行评价。等到假期再多做一些阅读理解的专项练习。

踏上小学之路以后,十几年里都会与分数为伴了,希望看了本文,孩子们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能少丢点分咱就少丢一点吧!

-END-本文原创,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后台回复

相关阅读直接点击题目可跳转

?三年级的学习和前两年有哪些不一样?

?小学语文的难,在于它需要花若干年的时间扎实打基础

?三年级回看前两年

左手科学,右手文学

更多专题文章后台回复关键词查看

阅读

国学

科学

英语

亲子游

自修

??看更多干货。记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