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帝王寝宫的秘密养心殿从垂老到重生 [复制链接]

1#

自雍正即位以来,故宫养心殿的后殿,就成为帝后们的寝宫,养心殿历经百年风雨,已是满身沧桑。

记录片《故宫新事》之《养心殿》,带领我们走进养心殿的修缮现场,一起去感受,故宫文物工作者的那颗,精益求精的匠心和对文物的敬畏之心。

养心殿的文物在全国各地展出后,回到故宫,而古建筑的修缮,也在经过两年的前期准备后,施工全面展开。

记录片《养心殿》,为我们细致展现了从养心殿主体建筑的修缮到殿内文物的修复场景。

对于古建筑修缮,文物工作者们始终秉持着“最小干预”,将扰动控制在安全可控范围之内,既保持古法工艺,同时采用现代检测设备,让古建筑祛病延年。

01瓦作

琉璃瓦,除装饰作用,还对下面的木质结构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老化的必须剔除,拆下的瓦片,逐个标记,以保证按原位复原;对瓦片进行拓片,拓片归类;损毁的瓦片,进行重新制作,从选料、制胚到施釉、烧制,均沿用最传统工艺,使每一片瓦片完美契合,每一只走兽都栩栩如生。

02油作

采用纯天然材料,每一根麻,每一抹灰,都是人力手工,其中的“磨细钻生”工序,需要用一小片砂纸,将整个建筑,红油所及之处,一寸寸打磨,这个过程要打磨数天之久。这里的每一处纹理,每一抹颜色,一寸一方,都经手工反复雕琢而成。打磨下来的材料,则作为原材料继续使用,绝不浪费。

03木作

对残损的木雕进行精确测量,并采用微创技术,进行完美拼接。对于老木料,能留一根留一根,能留半根留半根,尽量使用原有构建材料,这也对古建筑的最小干预。

如果说,古建筑修缮是治其根本,那文物修复则是要愈其神貌。

04点翠

点翠工艺,是我国传统艺术造诣的巅峰代表之一。养心殿的点翠工艺品,大多存在虫害。

点翠,以翠鸟羽毛为原料,为保护翠鸟,故宫文物工作者,研究实验用鹦鹉、孔雀等羽毛来替代。对虫害特点进行研究,控制环境,防止虫害再度发生。本着研究、保护、修复并重的原则,制定修复方案和贮存空间。

05纺织品修复

养心殿的帷幔绣枕有真丝、羊毛、云纱等各类材质,文物修复人员,就像面对不同性情的人,针对不同材质的各自特点,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绣品织物完全采用传统针法,既要确保纹样的完整性,又要保证其审美性。加固纹样,如有一丝不确定,也不会擅自填补。

正是这些文物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用他们的传统技艺和咫尺匠心,让养心殿,这座古老殿宇,重获新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