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白癜风能治的好吗 http://m.39.net/pf/a_4791307.html教学设计理念
1.藉由豆娘与蜻蜓的认识,了解水田常见的昆虫生态。2.透过亲近水田,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生态的态度。3.指导学生自然观察的方法,并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
相关能力指标
1.观察动物形态及运动方式之特殊性及共通性。观察动物如何保持体温、觅食、生殖、传递讯息、从事社会性的行为及在栖息地调适生活等动物生态。2.知道动物卵生、胎生、育幼等繁殖行为,发现动物、植物它们的子代与亲代之间有相似性,但也有不同。倾听别人的报告,并做适当的回应。3.能在聆听不同媒材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4.能和他人交换意见,口述见闻,或当众作简要演说。5.能在讨论或会议中说出重点,充分沟通。6.在面对环境议题时,能倾听(或阅读)别人的报告,并且理性地提出质疑。
教学步骤说明
课程一:认识蜻蜓豆娘
(一)引起动机:(10min)从日常生活中进行引导,与学生共同讨论对蜻蛉的印象,由讨论中分享个人所见过的蜻蜓与豆娘。(1)你看过蜻蜓或豆娘吗?(2)你是在哪里看到的呢?(3)它们长什么样子呢,有什么区别呢?(4)说出对蜻蜓或豆娘最深刻的印象。
(二)发展活动:(60min)(1)详细解说蜻蜓的外观、构造、运动方式等行为,解说蜻蜓的觅食与天敌,并能了解蜻蜓与豆娘生长的环境。(2)讨论蜻蜓、豆娘与人类的关系。(3)讨论可以保育蜻蜓栖地的办法。(4)有哪些人类的科技是由蜻蜓的运动方式得到启示而发明的?
(三)综合活动:(10min)(1)全班共同讨论,针对老师的提问发表个人的想法与看法。(2)教师总结大家的想法。
课程二:蜻蜓与豆娘的羽化
(一)引起动机:(10min)(1)教师与学生讨论,所有的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2)复习曾学习过的昆虫生活史。(3)教师提问1.你看过蝴蝶的羽化吗?2.看过比蝴蝶的羽化更难观察的蜻蜓或豆娘的羽化吗?
(二)发展活动:(60min)(1)解说蜻蜓的交尾与羽化等行为,让学生了解蜻蜓与豆娘羽化的过程。(2)解说蜻蜓与豆娘交尾与产卵时,不同的产卵方式。(3)解说蜻蜓与豆娘羽化的时间都在深夜或清晨,具有何种意义?
(三)综合活动:(10min)(1)全班共同讨论,针对老师的提问发表个人的想法与看法。(2)教师总结大家的想法。
课程三:水田生态踏访
(一)引起动机:(40min)(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水田生态景象,除了主要作物之外,还可以观察到各式各样丰富的动物植物生态,让学生对于水田生态有概略的了解。(2)说明在水域观察动植物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二)发展活动:(min)教师带领学生踏访水田生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1)观察水田中有哪些动物?(2)观察水田中有哪些植物?(3)与水田主人进行简单的访谈活动。
(4)检测土壤肥力。
(5)制作驱鸟炮台。
(4)制作驱鸟陷阱。
(三)综合活动:(20min)(1)学生分享水田观察的收获及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2)教师总结。
教学评量
《课程一》认识蜻蜓(1)能说出蜻蜓、豆娘与人类的关系。(2)能说出可以保育蜻蜓栖地的办法。(3)能说出有哪些人类的科技是由蜻蜓的运动方式得到启示而发明的?(4)能用心参与讨论活动。《课程二》蜻蜓与豆娘的羽化(1)能说出豆娘与蜻蜓交尾与产卵的过程。(2)能说出豆娘与蜻蜓羽化的(3)能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课程三》水田生态踏访(1)能用心参与观察活动。(2)完成野外观察的成果。
教学反思
(1)水田中除了蜻蜓与豆娘类外,还有许多的水栖昆虫及植物。水田耕种的各种时期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动植物种类,这些植物还会跟随水田的耕种类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型态,例如这次在全老师的水田进行探访时,我们可以看到附近的田都被巴拉草占领了,这是因为土壤中种子库有巴拉草的种子,当他萌发后快速成长占领地盘。一些鸟类如白腹秧鸡、棕背伯劳、麻雀、红冠水鸡...等,都是水田的居民,日后也可以慢慢加入教学的素材,更深度引导。(2)丰富的自然生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也有待老师的启发。(3)「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走出教室,让孩子实地亲近大自然,感受阳光、微风、水田、及数不清的动植物,一趟行程的收获与感受,真是胜过教室里的千言形容万语描绘啊!
教学简报等资源请在免费社群获取(部分内容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常驻小广告----
社群:《积累研学武器库,成为专业研学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