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找乐照说不误ID:zhaole86」
千年运河,曾承载着往昔繁荣,今日北方大多水退船隐,只留下那些令人追寻的流风余韵。申遗成功,大运河繁盛有望。日前,文联曾组织“感悟大运河文化讲好大运河故事主题采风活动”,访问了南阳古镇、台儿庄、临清、沧州及周边,多方位考察运河文化……我有幸参加活动并拍摄了部分影像。感谢著名诗人桑恒昌先生和作协时云山先生赐诗赐文,提升了小号的分量,使小号顿然生色!在此刊用并深表谢意!
运河采风随想
时云山
深秋时节,,经四市镇(区),行千余里,领略南运河、鲁运河风光,搜寻运河古城古镇遗迹,探访千年大运河兴衰奥秘,欣赏独特的运河文化古韵,收获颇丰,感慨良多。观异地运河之风情,思武城运河之古事,睹物感怀,随发联想。
三弯顶一闸
首站沧州,看运河城中之景,观南运河大弯之处。“Ω”型河弯,苍貌今颜,高堤古柳,游人六七。俯见浊流暗涌,行洪断渡;遥望“沧州草原”,芳草萋萋。因河弯远大,人目难以尽观,只有借助摄影界赵老师无人机,作屏上赏,皆叹古人运思之妙、造河之巧。观毕,上车转场,往百狮园,再看沧州运河之另一大弯——“几”字型河弯。入园,但见码头新造,古楼重建,百狮态异,书院庄严,坦坦河堤成道路,荡荡河滩变公园。欲观“几”字河弯全貌,只有始于足下信步而游,一步一景,尽览大河弯处风光。时而导游古诗熟背,妙语连珠,时而游人惊呼,笑声朗朗,大河弯处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听导游讲,沧州运河多弯,因能“三弯顶一闸”。闻此,不禁联想我武城运河,其弯多弯大较此有过之而无不及。武城民间有谚:甲马营,一盘绳,曲里拐弯到临清。其因由说辞也是“三弯顶一闸”。武城运河从吕洼到四女寺,62千米的河道竟有近40处河弯。大者如朱家圈,人称“椅子圈”,类“Ω”型,河道三面围村,滩多水险,历来为拉船纤夫们的惊*动魄之处。朱家圈附近河村有谣:先到朱家圈,后到贾家林,过了第十屯,才算阳间人(贾家林、第十屯在“Ω”型河弯的朱家圈上游处)。再者如甲马营,也是大弯,且呈“几”字型(见图),河绕水环,世代滋养着这处千年古镇。
为何德州、沧州段运河多设弯道呢?有关运河史料显示:上游临清砖闸底板海拔高程是25、5米,武城20、5米,甲马营20.0米,郑口15.0米,四女寺闸18、0米,德州15、0米,安陵闸11、0米,东光10、5米,沧州8、0米,沧州闸4、5米,天津闸1、0米。由此可知,德州、沧州段河道落差大,水流急,不易存水,又恰恰此段运河无一外河流入补充,水源奇缺,河道之水弥足珍贵,故多设河弯以缓流抬高水位,利于舟船漕运。又,这段运河上游直通漳卫二河,皆山地大水,易发山洪。每年“七下八上(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漳卫洪峰呼啸而来,直冲下游,毁堤淹庄,灾害下游城乡。河道设弯,也是为了减轻洪水冲劲,护佑下游平安,水利术语叫“以杀水势”。
河道多弯,极易导致武城运河决口,历史上曾“十年九淹”,极大危害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解放后人民*府多次治理运河,裁直河道,去弯扩漕,搬堤迁村,展宽河圈,由此,河决不再,洪灾断绝,武城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而沧州运河位处下游,漳卫洪峰经四女寺分水后,水势锐减,危害不大,所以几处大的河弯在运河治理中得以保存,给后世留下几处自然资源;运河弯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并建起绿地公园造福市民。
面对沧州运河的大弯胜景,联想武城运河的河弯消失,我们应作如是想:沧州运河存弯,属沧州人民之幸,应致祝贺之辞;武城运河失弯,是武城人民之福,断无追悔之意。
钞关与左衙
自明以降,以至民国,临清一直是运河重镇。自古繁华地,兴盛几百年。而这次临清运河采风,不免有些心理失落,昔日繁华已逝,盛景不再。虽然元运河尚存,明运河还在,隋唐运河正在行洪;虽然临清古城的规架尚存,考棚街、鸡市口等街巷的老名还在,但毕竟今非昔比。只有鳌头矶和钞关,还能让游客一观,多少给人一点览物感怀的凭借和些许的心理慰藉。
尽管临河的前街征税建筑早已不存,钞关衙门大院内处处残破遗痕,少有古物可观,但毕竟衙门口还算完整,“钞关”二字及两侧对联还可识读,这就给颓废的古城增了一抹亮色,而对于我等来访者也算失意中的惊喜了。
明清两朝,为确保大运河千里漕运的顺利进行,朝廷派出多个中央机构分驻各地,管理运河漕运事宜。运河河道总督府驻济宁,运河漕运总督府驻淮安,清朝又增设管理官仓的“仓场总督”,衙门派驻北京通州,而负责运河中钱粮税赋的钞关,则由户部派员分驻沿河多地,设衙行*,史有“八大钞关”“十大钞关”之说,临清钞关即是当时最重要的钞关之一,其收入曾占到全国运河钞关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临清的繁荣兴盛也一度超过天津。
无独有偶。在我们武城县古时也有一处派驻运河码头的钱税征收机构,即恩县的四女寺“左衙”。四女寺镇明清时期隶属恩县,是大运河上的重要商业码头,随着明朝定都北京,漕运兴盛,四女寺趁势而起,很快呈现繁荣景象。自明代始,恩县一直在四女寺设“左衙”(民称二衙),即县令驻节县城,而县丞(县府之二把手)常年驻在四女寺,并在此专门另设一位主簿,以处理卫运河上钱粮税赋之事。明至民国近六百年已成通例,是当时全国绝无仅有的“一县两治”处所。
王朝更替,世事沧桑。无论是临清钞关还是四女寺“左衙”,早已铅华退尽,风光不再;观此思此,徒使后人倍增唏嘘。但,它们毕竟曾阅历过大运河昔日耀眼的繁华盛景,成为历史上运河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值得研究运河人士的重视。
运河人家尽枕水
南阳古镇,以河为街;台儿庄古城,以水为巷。南阳古镇粉墙黛瓦,青石老柳,商声悠远,古色里散漫诱人古香,一幅江南水墨画;台尔庄古城拱桥廊道,夜灯灿烂,摇滚铿锵,古韵中透着现代气息,满目水乡时尚图。
用什么言辞来描绘这运河情调,来赞美这水乡生活呢?我想到了一句诗意的话:运河人家尽枕水。
南阳古镇好,台儿庄古城美!眼前这美好的运河情景,在昔日的运河武城也曾呈现。
老武城县城,自古有运河明珠之称。大运河自南蜿蜒而来,绕城西,过城北,廻城东向南折返些许,忽掉头锐折向东北,奔甲马营而去。于是,南关邻水,西关近河,东关有湾,虽无北关,但城墙以北就是那如“钩月”的河道。后来,随着城扩两岸,有了河西街,运河穿城而过,武城县城成了著名的河城。武城古城周长不过7里,玲珑精致,凝秀涵韵,内有大小十字街各一处,衙署、庙宇、佛学宅苑俱全;中心大街北端有牌坊一座,南端有牌坊二座,皆高大庄严;文庙、大寺、塘湾,占地广大,文风水韵十足。最具河城特色的是,城距河道甚近,西城楼能倒映到运河水中,成就“层城夕照”的胜景。在元明史书所记载的“武城古八景”中,即有五景是描绘河城景色的。武城城民,朝看“南浦浮烟”,暮观“层城夕照”,耳听“大寺晚钟”,夜赏“东流钩月”,还有日夜不息的“泮井泉声”,叮咚作响,愉悦心神。武城运河人家,也便惬意地枕水而眠了。
花甲老人爱运河
在此次临清运河采风中,得到了临清运河文化研究会一位老者的相助。老人口若悬河,知无不言,说起临清历史掌故,如数家珍。他不辞辛劳,步引我等遍观古城,游历考棚街,逐巷逐院介绍往昔旧事,引史据典,明晰一处处古迹遗存,给客友莫大帮助。据老人讲,他本是临清某纺织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因对运河文化的热爱,对家乡古城的怀恋,毅然投身临清古城及运河研究,业余挤出时间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几十年来风雨无阻,深入巷陌搜寻掌故遗迹,遍访城贤村老考证史料真伪。他痴迷运河,探寻古城,年逾花甲,心志更坚。大有“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劲头。其实,从未有人对他扬鞭过,完全靠自己对大运河的无限情怀,对家乡古城的一腔热爱,自觉自愿的从事运河文化研究,并时刻自我激励着,不断进步着。花甲老人的这种不计名利、自觉担当、传文布道、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感动着采风团的每一位成员,大家对他充满敬仰感激之情。我则从老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感觉到肩上的分量,更加坚定了前行的信心!
09:28运河精变的明珠
生长在运河边上的著名诗人桑恒昌先生用他那如椽大笔写《大运之河》,纵横古今,大气磅礴!——
运河北起通州,南抵杭州
贯京津,过冀鲁,掠苏浙
连海河、*河
穿长江、淮河
七千华里的*金水道
直接钱塘碧波
(图为桑恒昌先生在坐落于古贝春集团的“桑恒昌诗苑”留影,诗苑中近百块奇石上镌刻着先生的近百首诗)
运河起自春秋之末
经隋、唐、宋、元、明、清
流进中华人民的共和国
一条活了
二十多个世纪的动脉
欣逢盛世生机勃勃
(图为大运河四女寺水利枢纽)
运河是中华民族
留在祖国身上的手模
站起来的土地是长城
卧下去的土地是运河
一个阳刻
一个阴刻
(图为运河祝官屯段)
大运河老城老桥
运河甲马营段
沧州
“几”字型运河弯道
“Ω”型运河弯道
幼儿园的孩子们
名人植物园
“百狮苑”里形态各异的石雕
沧州的标志“石狮子”
临清
老先生引经据典,讲解细致生动
京城贡砖临清造,临清贡砖撑起了一座紫禁城。保留了几百年,刻有题款的临清贡砖
鳌头矶
据说这里过去曾是考棚
市井生活有情趣
谁能想到,据说这里竟是《金瓶梅》中所写的“狮子楼街”
著名的藏书楼,已岌岌可危
历史上著名的运河钞关
济宁的南阳古镇
俯瞰“南阳古镇”
风干鱼
小镇四面环水,运河贯穿,不见汽车。小船就是代步工具
迎亲不用“婚车”而用“婚船”
据说,乾隆下江南曾在此下榻
镇上常见手工编织蒲草工艺品的人
老夫老妻
枣庄的台儿庄古城
古城夜色美
如同到了灯光桨影里的秦淮河
每晚都上演“打铁花”
运河中行驶的“龙船”
想到了我们的“升平广场”
“台儿庄大战”遗址。残存的墙砖上弹孔密布,可见当年战事的残酷
说过这句名言的战地摄影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台儿庄大战的珍贵影像资料
运河穿城而过的古城已经颇有江南特色
END
武城,武城……
第十九届古贝春酒文化节图集
登长城,做好汉,看江山锦绣巍峨!
沙滩公园开放了!
碧荷白鹭映蓝天
多彩的季节,我走进了坝上草原——牛羊成群马儿跑
多彩的季节,我走进了坝上——风光篇
赤日酷暑思春风团花簇锦贝州城
星耀武城——运河夏夜群星演唱会
壮哉——一千三百多人的大型文体展演!
铸禁*利剑齐鲁自由骑士禁*宣传万里行走进运河明珠--武城
美丽*游之——喀什古城、喀湖
璀璨星空流光溢彩——升平广场上演无人机立体天幕秀!
校园之春
人生如梦适意生活
打鸟记
冬日的麻雀
冬日的秋韵
家乡收获季
昙花展蕊绽娇颜!
文化的盛典艺术的盛宴
浪奔
母亲的饺子
《传承》
奔向大自然,感受新生活
用汗水铸就无悔青春——武城二中*训掠影
德州市首个国家卫生城就是这模样!
白鹭翩翩舞风去荷香阵阵扑面来
道路从这里延伸
翠鸟
游览老城遗迹感受运河文化
生机盎然文昌湖,当令仙葩是荷花
窗口——居家抗疫的日子里
风雨过后是晴天
夏日宛园丽人行
探访“大衣哥”,思考朱之文现象
共追花逐香伴花开花落成就甜蜜的事业
月月怒放春无限雨露滋润更娇艳
悠悠棉花谣
校园花开只待君来
拍雪中小鸟有感
吕洼吹腔
抗疫生活之甲马营湿地
抗疫生活之静待花开
疫情生活之武城煊饼
疫情生活之济南“旧照”
宅居之又见雪花飘
宅居之风花雪月
拍雪中小鸟有感
名字都叫花季——桑恒昌老师感人诗作
雪霁小城美爆了!
仁德庄村
骑行运河大堤感受乡村文化
武城举办省级足球赛事了!
武城,您好!西王屯及“罗成叫关”的传说
我拍“不忘初心逐梦砺行”励志盛典
白天鹅来武城了!
果里村的变迁
在医院的走廊里……
我的母校是二中(秀场)
我的家乡是武城(11.5日更新)
畅游德百旅游小镇——椹仙村
冬泳者
烈日之下……
武城的超级蓝血大月亮!
校园里的小精灵
探访郭庄旋饼的老家
打鸟记
超级卡车大赛武城站
武城县中央空调产业协会年会拍摄花絮
劳动者
最美的鲜花献给您——劳动节的祝福!
建设杯“幸福武城”摄影展得奖作品及点评
尚有七百多篇反映方方面面的原创文图,感兴趣的话可打开下面“原文链接”查看,谢谢!
作者简介
赵登勤,网名找乐,退休高级教师,业余喜好摄影,曾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摄影专业学习,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山东省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德州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山东图片库签约摄影师,年入集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摄影家全集》……
专访我看摄影
发烧不发疯调色不好色
拍片不拍马找乐不找事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