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看,大自然中翱翔的精灵2022自然
TUhjnbcbe - 2023/4/28 17:18:00

这是一群翱翔着却又常常不容易被发现的大自然精灵,它们常常一掠而过,当余光觉察动静时已经消失于视野范围。踪迹遍布全球的鸟类,与我们的关系就是这样近又那样远。

上周日,10月30日,9位“抢”到浙江省中小学生自然笔记户外观鸟课的小学生,在浙江野鸟会的副理事长程国龙老师的带领下,聚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莲花滩附近。他们听着老师的讲解,透过望远镜,流连于这些枝头翅影。

观鸟的意义

古籍里早就有“象耕鸟耘”之说。早在农耕稻作文明时代,人类便向鸟兽学习了——稻作需要耕耘,鸟类在沼泽里寻觅野生稻时,啄食或爪爬时,起到了耘田的作用。所以野鸟多的地方,野生稻自然丰产。而古人又因高山、天堑等阻碍,更一直梦想着能翱翔蓝天。于是,自古以来,人类对鸟类就有着天然的崇拜。

时代变迁,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鸟类的观察。“现在,望远镜、相机的长焦镜头等光学仪器的更新迭代,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鸟类。”程国龙说。“今天,我们就要在西溪湿地这里观察鸟类觅食、展翅、降落、栖息等行为。”

长年致力于野鸟观察的程国龙,手头当然有数不清的难得影像资料。一段翠鸟捕鱼的高清视频,一下子提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00:30

“观鸟最重要的是什么?”程国龙问。

“专心观察。”“仔细看。”“寻找目标。”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开去。

“观鸟最重要的是安静,我们想要走近鸟类的世界,就要尽可能少地去打扰它们。这样,我们才能看清他们最自然的一面。”热烈讨论的场面瞬间静了下来。“西溪湿地的生态,为鸟类在城市里提供了难得的栖息地,我们更不能打扰到它们的正常生活。”

宛若雕塑的夜鹭

在西溪湿地南,高庄以东的一片水域,程国龙注意到了一只停留在灌木丛中的夜鹭。透过它的名字,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种常常在日落后才会开始活动的鸟类。它们以鱼、蛙、虾、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夜鹭是一种特别“宅”的鸟类,惯于隐居。此时正是上午,停在枝头的夜鹭一动不动,以致程国龙指明方向,不少同学还是没能立刻观察到这只体型偏大的鸟类。“如果没有干扰和威胁,站在枝头几个小时都不是问题。”程国龙说。

“夜鹭是城市里常见的鸟类,我们发现了这一只,说明附近应该还有很多夜鹭。”程国龙提醒完不久,同学们就陆陆续续观察到至少五只正在栖息的夜鹭。有的独望水面发呆,有的埋头睡大觉,在灌木丛中,宛若只只雕塑。

潜水高手鸊鷉

水域里,一个黑影突然探头出来,泛起一小片涟漪。“一只鸊鷉(音同辟梯)正在游,大家注意看。”

鸊鷉虽然是鸟,能飞但不善于飞翔。程国龙结合自己的观察经验告诉同学们:“它是潜水高手,一猛子扎下去找食,三、四十秒才会浮出水面。”

观察鸊鷉需要诀窍,扎入水中后,同学们循着淡淡的波纹,判断鸊鷉在水下的位置。等待鸊鷉再浮出水面时,可以仔细观察其嘴部,看看是否叼到了小鱼、小虾。

它还是一位十足的轻功高手——得益于它的大脚蹼,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踏浪奔逃。

会游泳的“鸡”

灌木丛旁的浅水区,又出现了动静。这次,是一位同学最先发现。这种体型与家鸡一般大小的鸟类,能潜水捕食小鱼和水草,游泳时尾部下垂,头前后摆动,遇有敌害能较长时间潜水。

根据观察,它荤素通吃,既吃植物根、茎、叶,也会吃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等。

这次活动里,程国龙老师还指导同学们观察了红头长尾山雀、喜鹊、白头鹎。

其实,每年的秋冬之交,鸟儿迁徙频繁,也便是西溪湿地观鸟的最好时节:这儿的鸟,主要为湿地鸟类、林地鸟类和旷野鸟类,品种比较多,常年可见的鸟类有多种。这里食物丰富,而且易于躲藏。在西溪湿地观鸟,由于地域宽阔,地形和水道复杂,也更容易发现不同的鸟类。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大自然中翱翔的精灵2022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