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中国画家。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自幼得书画家传。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于非闇四十六岁左右始画工笔花鸟画,从学清代陈洪绶入手,后学宋、元花鸟画,并着意研究赵佶手法。重古意是其一大特点,其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于病中作了一幅《喜鹊柳树》,并在题跋中写道:“从五代两宋到陈老莲是我学习传统第一阶段,专学赵佶是第二阶段,自后就我栽花养鸟一些知识从事写生,兼汲取民间画法,但文人画之经营位置亦未尝忽视。如此用功直到今天,深深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泉源,浓妆艳抹、淡妆素服以及一切表现技巧均以此出也”。这是其对一生艺术里程的重要总结。师古而不泥古,创两宋双勾技法之新,自成画派。构图打破陈规,用笔刚柔相济,着色求艳丽而不俗。如画牡丹,取春之花、夏之叶、秋之干而成,既能远观,又可近赏。且善于在画上题诗跋文,配以自刻印章,使画面饶有意趣。于非闇艺风严谨,订有日课,未曾稍懈。在古物陈列所工作期间,接触到不少古画,并且经常出没于古董店,借古画临摹,汲取许多技法。于非闇的工笔花鸟不仅得李公麟之笔法,蓝瑛之多变的风格,还体现着陈洪绶的高古之风趣。同样,于非闇的绘画作品渗透出时代气息。五十年代中后期,其以工笔重彩填矿物颜料为地,以凸显反视画中景物的色调和质感。作品融合了众家之长,得百家之法。于非闇在勾线用笔上以书法入,表现出形象的气骨。于非闇作画不墨守成规,反对作画过于工巧细密而失笔墨高韵及整体精神,敢于创新。就笔法而言,于非闇初以赵子固、陈老莲笔法为本,兼得圆硬尖瘦之趣,后以赵佶瘦金书笔法入画,笔道有粗细、软硬、顿挫,波磔的变化,不仅书意大增,且使线条具有表现质感、体积感、空间感的丰富变化。于非闇的绘画作品中,宋人高古的气韵,精到的笔法与色彩的艳丽并不相冲突,不因“艳”而显出“俗”,此正是绘画大师的高明之处。所以艳美之色与高古之意,整体的贯穿在于非闇的作品之中的,是一格基调,也是识别其作品的根本。
《仿崔白梅竹双清图轴》《仿崔白梅竹双清图轴》局部《仿崔白梅竹双清图轴》局部《仿崔白梅竹双清图轴》局部《仿崔白梅竹双清图轴》纸本,设色,65.2x.5cm,天津博物馆藏。此图与《喜上眉梢图》意境颇为相似,图上一喜鹊登梅枝,另一只翩翩飞来;远处山影绰绰,景色朦胧;虽为寒冬,竹叶繁茂,梅花花瓣以水墨晕染并以粉红点缀,自然逼真。画左侧有画家瘦金体题款。
《喜上眉梢图轴》《喜上眉梢图轴》局部《喜上眉梢图轴》局部《喜上眉梢图轴》局部《喜上眉梢图轴》纸本,设色,48.5x.7cm。图绘二只喜鹊登枝,寒冬天气里相互依偎,毛色整齐蓬松,腹部白色毛略有一些污渍,但仍玲珑可爱;一古腊木,枝干虬曲,白梅花开,朵朵飘香;画下方斜入火红茶花,艳丽多姿;竹子从后方入画,画面饱满,一抹绿色也令寒冬生机勃勃!
《四喜图轴》《四喜图轴》局部《四喜图轴》局部《四喜图轴》局部《四喜图轴》纸本,设色,67.2x.5cm。喜鹊报喜,谓之吉祥鸟,图绘四只喜鹊或觅食,或高歌,或闲庭信步,神态不一,皆栩栩如生;图上方一柿树倾斜入画,枝上成熟的柿子红彤彤令人喜爱,树下湖石一块,牡丹、竹子、菊花围绕四周。图左侧题:四喜图,拟滕昌佑笔,丙子夏,非厂。
《大丽花》《大丽花》局部《大丽花》局部《大丽花》绢本,工笔,51.3xcm,作于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辽宁博物馆藏。图绘折枝大丽花一枝,主枝花朵盛开,花瓣娇艳,次枝含苞待放,枝上叶绿如墨;画上部以瘦金体题款。于非闇,名于照,近现代画家,其工笔花鸟色彩艳丽,活泼生动,同时于非闇也是近现代瘦金体写得最好一位书法家。
《新秋晴窗图轴》《新秋晴窗图轴》局部《新秋晴窗图轴》局部《新秋晴窗图轴》局部《新秋晴窗图轴》纸本,设色,34.3x97.3cm。图绘秋暖阳中窗外草丛虫爬蝶舞之情景。草丛、杂木以水墨画出,而五只虫子以工笔细致描绘,其中四只全身以松石绿设色,而另一只金龟子以蓝色勾画,夺人眼球;空中蝴蝶和蜻蜓设色华丽,勾勒细致,眼前似乎就出现了蜓蝶上下翻飞的画面。
《翠微红叶图轴》《翠微红叶图轴》局部《翠微红叶图轴》局部《翠微红叶图轴》局部《翠微红叶图轴》纸本,工笔,93.9x34.4cm。图绘二只黑背白肚鸟儿栖于枝头,羽毛蓬松、油亮,尾翎修长,一只微闭的眼睛似在小寐,另一只歪着脑袋很是警觉;树枝红叶格外红艳,而橙色则点出叶子的正反面。整幅画面色彩明艳,意境轻松活泼。
《荷塘蜻蜓翠鸟图》《荷塘蜻蜓翠鸟图》局部《荷塘蜻蜓翠鸟图》局部《荷塘蜻蜓翠鸟图》局部《荷塘蜻蜓翠鸟图》纸本,设色,工笔,45.4x94.5cm,辽宁博物馆藏。图绘墨绿荷叶数顶,一枝荷花脱颖而出,淡*色的花蕊更显娇艳,一只红色蜻蜓展翅飞来;画下面绘一顶荷叶令画面饱满,一只灰白相间的翠鸟立于其上。整幅画面干净利落,清爽有序,蜻蜓、翠鸟色彩多姿,逼真自然。
《红梅鹧鸪图》《红梅鹧鸪图》局部《红梅鹧鸪图》局部《红梅鹧鸪图》绢本,设色,83.4x50.7cm。图绘白头鹧鸪立于梅枝上,红尖嘴,红细爪,羽毛光洁美丽,尾巴上二根长翎修长挺直,尾根白色毛略卷更显俊俏;一丛竹叶和一枝红梅左侧倾入画,细叉上朵朵梅花开放,红的鲜艳,白色花蕊令花朵娇艳!此幅亦是于非闇工笔画鸟代表作之一!
《朱竹图卷》《朱竹图卷》局部《朱竹图卷》局部《朱竹图卷》纸本,设色,34xcm,收藏不详。图上绘一枝红竹,杆弯曲柔韧,叶繁茂修长;一黑头白肚鸟儿栖于杆上,小眼睛透出机灵劲儿。左侧有画家瘦金体题款:朱竹不悉始自何时,南宋时王礼以丹砂写竹为理宗所赏而,故内所藏北宋刻丝亦有此本,余曾拟其多幅欣然一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