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皇帝高高在上,日理万机,除了裁定*国大事之外,很少亲力亲为。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年,也就是乾隆四年,乾隆皇帝突然对一盏“杯子”的制作无比关心起来。据清“内务府活计档”载:为了这盏“杯子”,乾隆皇帝开动国家机器,选出最好的工匠。工匠们精心画好图样呈览,乾隆点头同意后才能制作。在进行每道工序时,乾隆也要过问把关,遇到不满意处,还再三修改,直到满意才允许进行下一步骤。对于这盏“杯子”,乾隆皇帝亲自把关,连下十道圣旨,可谓煞费苦心,这在皇家器物制造中是比较少见的。
乾隆皇帝亲自督造的“杯子”到底是什么器物?
在央视《国家宝藏》第二季中,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金瓯永固”杯成功入选,让人印象深刻。“金瓯永固”杯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圆形杯体,通体金*,珍珠、宝石点缀其中,龙耳、三足底,远处看既像杯子,又像鼎,颇为精致。查阅文物资料,就会发现它的不同凡响之处。
一是奢华。杯体有克*金,并镶嵌了11颗珍珠、9颗红宝石、12颗蓝宝石和4块粉色的碧玺,单就材质本身已经无比珍贵。
二是独特。此杯杯身点翠(翠鸟的羽毛),两侧夔龙,底座上三象头顶力,卷鼻为足,金丝象牙环绕两侧,这让金杯显得庄重而又华贵。无论是造型,还是工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是字款。杯身一面刻有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历来鼎、酒具等器物,一旦有文字附注,就会价值倍增。“金瓯”在古语中既指酒杯,也代表国土,用在金杯上面可谓一语双关。单就这一点,金杯制作的背景已让人浮想联翩。
这盏“金瓯永固”杯和乾隆皇帝亲自督造的杯子其实是一个系列的东西,只不过它们在制作年代和具体细节上有所差异。
“金瓯永固”杯并非孤品,还有三个散落各地的“兄弟”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一共打造了4盏“金瓯永固”杯,分别为年乾隆皇帝亲自督造一盏,次年又做两盏,年(嘉庆二年)一盏。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金瓯永固”杯其实就是乾隆最后一次制作的。
这四盏金杯,整体上大体一致,堪称“一母四兄弟”,在细节上又有所差异,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为最后一次制作,技法更为成熟,看上去璀璨夺目,浑然天成;伦敦华莱士典藏则缺少相应的字款,等等。
这四盏杯子虽然制作时间相隔不到百年,它们的命运却完全不同。年,英法联*在十月攻入北京城,抢走了其中的两盏。十多年后,这两盏流入拍卖市场,进入伦敦华莱士典藏博物馆。而另外两盏,虽然在祖国内部,但也分居两岸,其中一盏进入故宫博物院,另一盏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
“金瓯永固”杯与明窗开笔
据史料记载,年乾隆皇帝在亲自督制“金瓯永固”杯时,还下令制作了“玉烛长调”蜡台。显而易见,两件器物合并制作,必然有其特殊的用意。
事实上,清代自雍正帝起,确立了明窗开笔的制度。所谓明窗开笔,就是在元旦子时,皇帝拿起笔纸,写下为国家的新年祝福,然后饮一杯屠苏酒,保佑一年国泰民安。一般人家饮酒写字,喝喝写写也就罢了,然而到了皇家,就得上升到国事的高度,也就有一套对应的完整礼仪,是为明窗开笔之典。
关于这项典礼,嘉庆帝《元旦试笔》一诗夹注有载:
每年元旦子刻,世宗至养心殿明窗西,是时室内案头陈设金瓯永固杯一,内装屠苏酒;玉烛一,手引发光;朱漆雕云龙盘一,其中盛古铜吉祥炉八,古铜香盘二。世宗握笔薰于炉上,始濡墨挥写。先用朱笔,后用墨笔。笔端镌有“万年青”三字,笔管称为“万年枝”。先后用朱、墨各书写吉语数字,以祈一岁之*和事理。复进呈本年时宪书,世宗浏览一遍,以寓授时省岁之意。诸物用毕,世宗亲自料理,令专人收藏。雍正以后,历朝皇帝均沿袭此典,遂成清代定制。
可以看出,明窗开笔之典必不可少的两件器物就是“”金瓯永固”杯和“玉烛长调”蜡台。在这个典礼里,蜡台是照明用的,取名“玉烛长调”,寓意很是深刻;“金瓯永固”杯不再是饮酒的酒具,而是祈祷国土永保、江山万代的象征。
“金瓯永固”,但大清的江山并不稳固
对于乾隆帝而言,“金瓯永固”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在他最后一次督造完成“金瓯永固”杯后不久,大清的命运突然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年,白莲教起义*开始了大规模流动作战,从襄阳转战湖北、四川、河南、陕西等省,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很快铺展开来;
年,福建同安人蔡牵起义,以浙闽沿海为根据地,屡败清*,东南海疆从此不再安稳;
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随之一场血腥屠戮进行开来;
……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让乾隆的继任者嘉庆帝忙得焦头烂额。从此,煌煌康乾盛世真正走入末路,大清的“金瓯”日益动摇起来。及至鸦片战争爆发,列强长驱直入,天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这只“金瓯”眼看就要各种力量打破。明窗开笔和“金瓯永固”的寓意并没有为清*府的续命添砖加码。
结语
“忆往昔,乾隆爷造了个杯子”。透过这盏“金瓯永固”杯,我们仿佛穿越多年前的紫禁城,饱览大清盛世的繁华。在向盛世发出赞叹之时,我们撕开表皮,延伸时间,很容易发现盛世之下衰败的一面。“每年元旦开笔,我满盛屠苏酒,玉烛长调,看三阳启泰,待万象更新。”国势江河日下,纵然有屠苏酒助力“金瓯永固”,依然无济于事。大清兴亡多少事?悠悠,一切尽在“金瓯永固”金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