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有人调侃说是“居住在山上的八个大人”跟“竹林七贤”一样都是君子,有人把他的艺术特点笑称是:“八大山人不想说话,并向你翻了一个白眼!”当然调侃归调侃,八大山人的作品的确值得称道,而谈到他的作品就一定绕不开他的人生经历。
从皇室公子到山野道人的亡国之痛
朱耷本来也是明朝皇室血脉的公子哥,家境富裕,他的祖父、父亲、叔父都是相当有名气的画家。朱耷从小就到父辈的艺术陶冶,八岁时便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山绿水。
但是在朱耷十九的时候,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他的父亲也不久父亲去世,朱耷便带着对清朝的仇视,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潜居山野。由于这样的原因,他作品中的鸟鱼往往成为自己的代言人。
荷花细长的茎支撑着肥大的叶子,寓意根基不稳。就像是鸟儿所在的石头一样,头重脚轻,有将要倾倒之意
八大山人如此创意,无外乎是对清王朝的不满。清朝的国号是皇太极从“后金”改过来的,而后金本是少数民族,从南宋朝开始,人们心中就形成了对后金民族的仇恨之情。所以明亡后四处起义不断,百姓依旧仇视清朝。而清朝当时虽学习了汉民族文化,但是毕竟是野蛮人,文化根基还是不深。于是八大山人就用白眼瞧着,看他何时倾覆。
八大山人不想说话,并向你翻了一个白眼
“八大山人不想说话,并向你翻了一个白眼。”有人这样调侃八大山人的作品。但确实如此,自古以来就是“青眼有加”“白眼敌视”八大山人把鸟的眼睛拟人化,表达自己的不满。而正常鸟、鱼的眼睛都是在正中央的。
荷花似乎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
除了荷花细长的茎支撑着肥大的叶,这是不合常理的情况之外,远处的荷花似乎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同样极不寻常。而一切设计必有寓意。
画的中心,两只对视的翠鸟,道出多少不情愿
一只回头看向另一方,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不愿意与害怕。就像鸟妈妈让小鸟独自练习去飞,小鸟不情愿又无可无奈何的回头看着鸟妈妈,这一回眸,说出作者在清朝的不适与不愿意。
两只鸟均以单脚落于石上,不愿双脚落地
对于故国的思念,对于生活的失望,使他不愿在这片非自己家园的土地上多作停留,所以不愿双脚落地。而看八大山人的其他作品都可以看出这个特点。
除了上面的几点,八大山人的留白手法也是一绝
除了“白眼看人”“石头将倾”,他的画作经常会留白,就跟鸟的眼留白一样,空白之处都是血泪。八大的作品笔墨不多,却让人感到震撼。正如朱光潜所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而这首“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的诗词更能表现他的心境。
在题款上,八大山人“哭之”的字样又是如此有深意。他在署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而这幅《荷花翠鸟图》,在拍卖会上,以万元起拍,最终以万元成交,不仅让人惊叹:是金子总会发光。
推荐阅读:八大山人名画赏,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意爱笑:意而爱,爱而笑,笑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