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博物故事绘飞羽之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TUhjnbcbe - 2023/6/13 23:23:00

“我需要羽毛,很多的羽毛,以带来新生。我不需要这铁齿钢牙,我要那利喙破空。”

——埃德温.摩根《始祖鸟之歌》

清晨在公园跑步,一片羽毛轻轻落在头顶,抬头仰望稀疏相间的树梢,只有枝条在微微颤动。耳边传来清脆的叫声,告诉我这飘羽的主人已飞入高空。

这是北方常见的一种美丽小鸟灰喜鹊的尾羽,阳光下散发着淡淡的蓝灰色光泽。涂绘君觉得它更像是灰喜鹊在天上采撷下来的一片云朵。人们常说想象鸟儿一样自由飞翔,而如果你能做一只鸟儿,你会选哪一种鸟?

城市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便捷与美好,但手握万物主宰权柄的人类往往忽视了共享地球家园其它物种的生存,比如鸟儿们:有的鸟儿千山万水间迁移跋涉,有的鸟儿在城市高楼之间寻找容身之所,而有的鸟儿只剩下博物馆中静立的标本,甚至有的已经只存在于传说。多愁善感的诗人早已开始叹咏“比星空更难见到的,是飞鸟……。”

美国生物保护学家托尔·汉森在的他著作中这样写道:“鸟类会飞,但是蝙蝠和蚊子也会飞。鸟类会产卵,但是鱼、蝾螈和鳄鱼也会产卵。大猩猩会筑巢,猫和蟋蟀会发出叫声,乌贼有喙。在所有令鸟类名副其实的明显特征和行动中,只有羽毛是其独有的。”

世界上现存鸟类近1万种,如果我们每天认识一种,大概要花上30年的时间。我国已发现的鸟类一千三百多种,在世界鸟类种类数字上所占比例并不大,对生态的多样性和生物的多样性的保护,也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提倡和为之努力的。

刚刚谢幕的“飞羽之美”临展中陈列了一百二十多件鸟类标本。这一整面展示墙似有山水浮云、鸟鸣啾啾。让人联想到我国五代时期画家*荃传世的唯一作品《写生珍禽图》。卷中的10只鸟,大略可以辨认出有白鸽、麻雀、斑鸠、白头鹟、山雀等,多为鸣禽类。

科学家告诉我们恐龙并没有灭绝,它们的后代就是今天生活着的鸟类。有一批科学家对比了各种鸟基因组发现,在所有的鸟类当中火鸡的基因最接近恐龙(它的祖先)。

这只外表漂亮又有品的鸟,居然名叫“冠鱼狗”,属于佛法僧目,翠鸟科。它和“戴胜”有些相像,但这般不“以貌取名”“名貌不符”还真是特别。

这只草原雕让涂绘君想起了儿时遛进马戏团后台时的一次邂逅,一米多高的一只雕被铁链束缚着双脚,站立在杂乱的道具丛中,我们相互对望了一会,雕的双眼让人记忆深刻,其中似乎饱含了孤独与骄傲。

古埃及人认为鸟类是长着翅膀的灵*。汉语成语“爱惜羽毛”出自汉·刘向《说苑·杂言》,这些典故我们也能看出来数千年前的古人对鸟类就有着细致的观察和向往。“真实的鸟,不是神灵的信使或坐骑,也不是复杂人性在自然界中的投影。我们欣赏鸟的美,首先是欣赏鸟的天性之美”。走进博物馆多识鸟兽草木,回归自然,赏天地之大美。同时反哺自然,还天地之美,也是今天的我们需要努力的事情。

图文作者:林晓燕(北京自然博物馆志愿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物故事绘飞羽之美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