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对3—6年级学生的写作方面的要求是从“习作”的角度提出的,习作既和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不同,又有别于更高要求的“作文”。在学生学写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势必要将教材作为主要抓手来辅助习作教学,即:寻找教材的契合点,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同时将写作和平时的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训练。
纵观统编版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整体编排,从课文、课后练笔到《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笔下生花,每一个语文活动都是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的,这是一个无法分割的单元系统,而习作教学就渗透在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所以,在学生的习作起步阶段,教师可以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作为统领,依托课文,在课后小练笔和笔下生花等写作活动中,指导帮助学生从不会表达到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最终指向善于表达。
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围绕“色彩”这一单元主题编排了《爱什么颜色》和《金色的草地》两篇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爱什么颜色》的课后练笔是仿照诗歌再编写一节。仿写难度较小,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生活中的常见色彩,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联想想象,之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进行仿说练习,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下笔素材。学生的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已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给每句话的关键词语加上一定的修饰词,力求做到善于表达。
而《语文天地》中的“笔下生花”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来描写某一处的风景。为此,教师提前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观察家乡的白河,返校后教师在作文课堂上出示不同时间段白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从中发现每一时段白河的变化和特点,因为单元主题是“色彩”,所以教师会强调注意观察色彩的变化和特点,之后教师讲解如何抓住这些内容进行具体的描述。而教师整理出示的的优美词语无疑再次降低了本次习作的难度。先说再写,让学生明白习作就是将自己的看到的听到的说过的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逐渐打消学生对于习作的畏难情绪。因为很多习作练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发生了紧密联系,所以学生也会慢慢学会如何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并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再如第六单元“鸟儿”中,《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要求学生描写自己熟悉的鸟儿。那教师在讲课时就将单元中的主题课文《翠鸟》当作习作范例,着重剖析《翠鸟》这篇文章描写翠鸟外形时所采用的写作方法,为接下来的习作练习做好铺垫。习作课上,教师再次对课文中描写翠鸟外形的段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是学生明确写外形、外貌等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才能写出条理明晰的习作。之后按照此方法观察鹦鹉、画眉鸟、孔雀等色彩艳丽的鸟儿,并在教师引导下采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再加上一些修饰词,按照一定顺序口头描述鸟儿的外形。然后随堂将自己的口头表述变成文字记述下来,成为一篇习作。
习作起步阶段,教师在整体上结合现有教材,紧扣单元主题并分析、借鉴、学习单元主题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在习作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习作方法的指导和习作细节的帮扶,使得大部分学生脱离不会表达的习作困境,渐渐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学会善于表达。#温暖人心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