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小伟爱历史》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友情是人世间宝贵的情感财富之一,朋友是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赞美友谊的美好诗词,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就算心中再不愿,再伤心,离别终归还会来临,当这一刻到来之际,平时多么坚强的人们,心中也会充满难过和悲伤。在现代来说情况会好一些,因为现在不管是交通还是网络都很发达,分离的朋友再次相聚不是难事。但是在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古代,离别以后的再次相见可以说是遥遥无期,这也正是古人特别看重离别之情的重要原因。
这也就导致了古代送别诗的经久不衰,我们今天要赏析的就是一首送别诗,来自唐朝诗人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这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是较以往一些感伤的送别诗又有些不同,因为这首诗整体比较清新自然。《送桂州严大夫》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严大夫,即严谟,他在这一年的四月出任桂州观察使。韩愈作此诗为他送行。诗中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两句用拟人的手法描摹山水,生动传神,历来传诵。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桂林的山水景色,来表达离别之前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友人的不舍,更有对友人的祝愿和羡慕之情。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苍苍”,树木的深绿色。“森”,树木茂密的样子。“八桂”,相传月宫有八株桂树,桂州因产桂而得名,所以八桂就成了桂州的别称,后来又把八桂作为广西的代称。“湘南”,湘江之南。在遥远的湘江之南,有一片树木苍翠、景色美丽的土地,那就是你即将赴任的桂州。诗人以“苍苍”勾画出桂州的风光,把读者的视线引入想象的天地中。“苍苍”和“森”连用,给桂州风光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甲天下,环绕桂林的江水清澈,仿佛围在腰际的绿色罗带,山峰秀挺,很像插在女子头发上的玉簪。美丽的桂林就像一个美丽的女性,巧妙地用玉簪和罗带来修饰自己,显得仪态万方,婀娜多姿。这两句以拟人手法写桂林山水,想象生动而别致。后世的诗人、画家在描写刻画桂林水时,常借用这两个贴切而传神的比喻。清人查慎行评价这两句说:“不到粤西,不知对句之妙。”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柑。”“输”,献纳,缴纳。“翠羽”,翠鸟的羽毛,是非常名贵的装饰品。“*甘”,即*柑,一说指桂林特产*皮果。桂林盛产翠鸟,所以当地居民以翠羽进贡。桂林是*柑的产地,那里的人家都种植*柑。这两句互文见义,“户”和“家”分拆在两句中,是家家户户的意思。“翠”和“*”对照,色彩绚丽,轻盈活泼,将翠鸟和*柑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物产罗列在一处,生动地写出桂林的富饶美丽。
“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登仙”,成仙。“飞鸾”,传说乘着仙鸟升空就可以成仙。“假”,凭借。“骖”,驾车的马。“飞鸾不假骖”是说不用驾车,乘着仙鸟就可以升天,这里指代成仙之事。但在诗人看来,到桂林去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情,甚至比登天做神仙更好。诗人用这种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再次表达了对桂林的向往之情,充满了对好友严谟可以去到拥有这样美丽景色的地方的艳羡。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总是让人百感交集,历来送别诗多愁苦凄凉之音,韩愈这首诗却不同,通篇都充满了对桂林山水的讴歌和赞美,以及对远行之人的艳羡。诗人把八桂之地描写得引人入胜,惹人遐想。在他笔下,桂林仿佛是一位美丽的女性,她懂得用天然的山水来装饰打扮自己。那里物产丰富,民风醇厚,远赴桂林,甚至比登仙更好。清朱彝尊评价这首诗“是浅调,属对却工,颇类初唐”。
诗人通过反复抒写桂林的风土人情,委婉表达出对严谟的羡慕之情。在我看来,诗人通过山水景色来突出自己的羡慕,其实何尝不是在压抑心中的不舍,因为离别已经到来,与其悲悲戚戚让彼此难受,还不如高高兴兴送走友人,然后期待再次的相逢,所以这首诗没有以往送别诗的凄楚。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大家是怎么理解这首诗的呢?
参考资料:《韩昌黎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小伟爱历史》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