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传统首饰里
点翠一直都被认为
是一种残酷而美丽的配饰
围绕着它开展的争议也是数不胜数
不少刚入坑的同袍
因此也对点翠抱有不少疑虑
因此,小袍今天就来为大家抽丝剥茧
走近舆论漩涡中的点翠
点翠是什么?
点翠严格的来说,应该是一种制作工艺,而我们常说的点翠,一般指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产物,也就是将翠鸟蓝色的羽毛镶嵌在金银等金属底座而制成的首饰。
用翠羽做装饰的工艺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买椟还珠”故事里的那个盒子就是“辑以羽翠”。
唐代诗人李峤有诗云“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从诗句可以看出唐朝时女子流行佩戴点翠饰品。
明清时,点翠盛行,后来因战争等原因,中国最后一家点翠工厂于年倒闭。
我们现在能在博物馆等地方看到的点翠实物,一般都是明清时期的点翠作品,比如这件著名的定陵出土明孝端皇后凤冠,繁复华贵得让人无法想象。
活体取羽?残酷的真相
但正是这种鲜妍美丽的翠羽,却引来了不少争议。每套华丽的点翠头饰,可能需要数百只翠鸟“贡献”出它们的羽毛。一些点翠卖家还会特别强调“活体取羽”,认为这样才能保证其色彩和质量。
但是已经有不少科普界的专家用事实证明,这种说法并不准确,翠羽的鲜艳与是否为“活体”关系不大。
而“活体取羽”这种做法,就相当于生薅翠鸟的头发,想想就很痛苦……
点翠=非遗?
除此之外,关于点翠还有一个误区。点翠常被人推崇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个说法并不准确,真正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花丝镶嵌手工艺,而不是点翠。
花丝镶嵌手工艺在制作过程中,会用到翠羽、珍珠、保释等点缀物,并不是只用翠羽这一种,所以把用了翠羽的点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同是错误的观念。
传承的应是工艺,而不是羽毛
早在清朝,就有了用其他替代材料制作点翠的做法,比如用染色鹅毛、缎带等,也就是手作娘们常说的仿点翠。
仿点翠材料制成的首饰,美丽程度一点也不输于真点翠。毕竟,翠羽只有在翠鸟自己身上,才更加鲜活,更加美丽。
而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需要传承的是点翠这一工艺,而不是所谓稀有的羽毛。爱美可以,但更应该爱生命。
不知道正在看这篇文章的袍袍们
有没有仿点翠手作大佬
欢迎到同袍APPpo出你们的作品
和袍袍们一起分享哦~
也欢迎大家转发讨论
让更多的人知道点翠的真相~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生活本就该诗情画意
在“同袍APP”,遇见更多汉服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