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末年,是中国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园即借鉴了江南园林,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园林建筑,集中西造园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
年,英法联*洗劫之后火烧圆明园;年,圆明园又遭到八国联*入侵,被大肆掠夺;建国后,圆明园历经多次修缮与改建。
圆明园其实是个统称,包含了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其中以圆明园面积最大,我国顶尖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坐落在旧时的熙春园。
建议大家从南门进入,乘坐地铁4号线至圆明园站,从B口出站步行可达。南门离绮春园最近,我们便从这里开始圆明园之旅。
圆明园正南门,也叫大宫门,进入大宫门,迎面便是迎晖门。
过了迎晖门,第一站便是鉴碧亭,亭名取自“鉴湖夜雨”。鉴碧亭坐落在南湖岛中,是南湖岛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园内最大的亭类建筑。
鉴碧亭东北是敷春堂,敷春堂是绮春园最大的一片中式建筑,古时为帝后的寝宫,现为圆明园管理委员会办公之所。
涵秋馆与鉴碧亭相对,和敷春堂、清夏斋、生冬室并称为“绮春园四序景”。
涵秋馆不远处的山凹之中有一石像,名曰“仙人承露”,寓意承接天降甘露。
游览完绮春园,我们便来到三园交界,这里是绮春园、长春园和圆明园的交汇处,往西便是圆明园,往北则是长春园。
圆明园以圆明园四十景最为著名,这里主要为分福海景区和九州景区,福海是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水域,建议大家在三院交界处乘车游览。
三园交界往北便是长春园,长春园以水景为主,我们所熟知的大水法便在这里。
沿途有大片的荷花池,不远处有一座桥,名叫翠鸟桥,是外形为一大二小三孔拱券的梯形桥。每年盛夏,翠鸟桥附近花草树木竞相生长,鸟语蝉鸣萦绕其中,站在桥上,福海胜景一览无余,是园内极佳的观景点。
向北直行,可以看见一处石碑,上面是“海岳开襟”的介绍。海岳开襟位于其不远处的小岛上,四面临水,需要坐船才能过去。海岳开襟是圆明园最为壮观的建筑,因其位置独特,也是年唯一一处免于大火的建筑,可惜还是在年毁于八国联*之手。
无论是透过老照片缅怀这古老的遗迹,还是通过复原图欣赏这片人间仙境,都让人不禁为之惋惜。
再前面就是西洋楼遗址,西洋楼是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和法国传教士蒋友仁设计,由中国工匠建造的一处西式建筑,是圆明园中最为精美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皇家宫苑中第一次大规模仿建的西洋建筑和园林。
西洋楼的设计风格采用了文艺复兴后期流行的巴洛克式风格,在装饰细节上则兼具了东方的神韵,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
西洋楼景区内包括了六组西洋式建筑、三组喷泉和无数庭院小品。整个景区呈东西轴线布局,自东向西依次有线法墙、方河、线法山、远瀛观、海晏堂、方外观、谐奇趣、养雀笼、蓄水楼、万花阵和大水法、观水法等喷泉。
我们熟知的十二生肖铜像组成的水力钟便是在海晏堂前,十二生肖铜像被英法联*掳走后流亡海外,目前已有8个回到中国,其中马首就在南门入口附近的正觉寺中。
大水法是圆明园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我们曾经在课本里面看到的圆明园配图,与大水法相对的是观水法,是欣赏喷泉的地方。
圆明园的遭遇令人痛心疾首,这些断壁残垣折射出中华民族近代遭遇的屈辱,我们应当珍惜这些修缮的文化遗产,保护它们免受进一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