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021年特别推荐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
TUhjnbcbe - 2023/8/29 19:31:00
彭洋简介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60/

葛寒冰,书画家、文化艺术策划人,年出生于山东高密。幼年师从于希宁、陈寿荣、高冠华;后又受教于刘江、朱颖人、宋忠元、周沧米、孙伯翔、单眉月、杜曼华、孔仲起、张立辰、吴山明、张耕源、蒋进、田源等。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浙江省之江诗社书画院副院长、浙江省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国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下城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江南画院特聘画师、杭州*协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师。出版个人画集和图录多种。

宝相庄严妙笔生花——读葛寒冰画作

文/任道斌

佛教是在东汉时期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它因偶像崇拜,以及善于用雕塑、绘画来演绎浪漫的佛教人物故事,形象地宣传教义,而又被称为『像教』。

佛教还因为宣传和平、善良、寡欲的宗旨,以及主张『三世说』拓展了中土哲学,与中国古代固有的儒、道文化有许多相融之处,而受到文化界的广泛欢迎。

由此,画坛诞生了如三国曹不兴、唐人吴道子、五代贯休、北宋李公麟、南宋牧溪、元人赵孟、明人丁云鹏、清人金冬心、民初王一亭、近人张大千等一批善绘佛教人物的画家,丰富了中国画的发展内涵。

如今,除寺宇的佛教人物壁画在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壁画专业教师的努力下得到复兴之外,艺坛还涌现出许多善作佛教人物画的高手,如尉晓榕之善画白衣大士、范杨之善画红衣罗汉、王赞之善画南传佛教信众、林海钟之善写济公、李桐之善写禅修僧人、潘汶汎之善写吉祥飞天等,皆有声于大江南北。而葛寒冰则是其中成就斐然的青年画家之一。

葛寒冰,山东高密人,少年即爱好书画艺文,曾师从花鸟画家于希宁教授习艺。后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在江南师从吴山明、田源等教授研习人物、花鸟画;又从刘江教授研习书法篆刻。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

在素有『东南佛国』之称的杭州,教务之余,葛寒冰时时徜徉于六桥三竺间,在净慈寺的晨钟暮鼓中体悟禅宗的妙谛、造化的轮回,对佛教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他不仅自称为『如是堂佛弟子』,而且搜访古代画佛名家之作资料,如李公麟《维摩演教图》、牧溪《水月观音图》等,谛视临摹,陶醉其中,以虔诚之心,启迪创作灵感。

他寻道而行,理义兼修。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佛教人物题材上全面开花,不仅善绘佛、菩萨、罗汉、天王、飞天、信众等佛教各阶层的人物,而且善写浪漫多趣的弘法故事,尤长于工笔水墨与设色的绢本创作,既有装饰趣,又有庄严感;既有仪式风,又有生动美;既有古典韵,又有新鲜意,令观者眼界大开。

俗语称『千佛一面』,指的是为释迦牟尼造像是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描绘,依此统一规矩,自然趋于大同。但寒冰既注重传统的程式,又能根据所绘具体内容灵活变通,如所写《说法图》卷与《藩王礼佛图》卷,图上的大雄形象虽都遵循『鼻梁修长,眉如初月,脸如满月,眼眶宽长,耳大如轮埵』等程式,但又根据故事情节的不同,作了具体的区分,前者为一正襟危坐的中年美男子,后者为一神态端详的虬髯长者;前者表现了说法者娓娓道来的从容,后者展示了佛主欢迎来仪的四方藩王;前者神旺气定,精力充沛,后者慈祥厚道,雍容大度。使说法与受礼的故事情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令人难忘。

但作为供奉用的《西方三圣》与《东方三圣》图中,无论是阿弥陀佛、药师佛,还是左右胁侍,寒冰则遵循传统的程式构图,一笔不苟,予以继承。如人物的相貌、发髻、眼神、手势、身姿、动作、服饰、持物、踏物、背光等,皆依约定俗成之法为之,但线条如晋人顾恺之『高古游丝描』,若春蚕吐丝,富有弹性而流畅自然。使人物的衣纹既有飘动的逸致,又有下垂的生趣,凹显佛身修长而圆润的优美质感,而且水墨之线条有浓淡之别,设色之块面有深浅之异,规矩而不失灵动,让全图的吉祥庄严之美得到升华。

如果说佛像尚有『千佛一面』之约,那么作为菩萨、罗汉、飞天、天王等,则在形像上受程式化的限止就比较少,灵活变化的幅度较大,服饰更为丰富。相对而言,世俗的秀丽优美在艺术的创作中成为主体。如观音造像,从精美华丽的宝冠,圆浑玲珑的项圈,到飘逸轻柔的垂带,和布满周身的璎珞,仿佛人间高雅优美、仪态万千的贵妇人,具有端庄大方、凛然莫犯的气质之美。寒冰笔下的观音,正是这种典雅美的化身。

众所周知,观音的形像有『三十三身』之说,其中『妇女身』最为民间所熟悉。而妇女身中又有『三十三观音』之多,其中杨枝观音最通俗常见,即戴女式风帽,披肩长巾,手持净瓶、杨枝的立像,几乎为民间的标准观音像。此外尚有白衣、叶衣、水月、岩户等形像。寒冰技法丰富,除绘杨枝观音外,还绘乘龙的龙头观音、少女状的持莲观音、密宗崇仰的千手千眼观音,以及鱼篮观音等。其中鱼篮观音的持物又与常见的鱼篮不同,而是净瓶戏鱼。可见寒冰所写观音,既大端不误,又不趋雷同,自出机抒,变法灵活,吐露了供奉的庄严虔诚,抒发了对美的浪漫追求。

中央美院金维诺教授曾称,菩萨的造型美在于『祥和的颜面,不是简单刻划笑容,而是在宁静含笑中,体现慈祥,体现菩萨心肠,体现形象内心的美』。使人能认识肉体之美,而又通过虔诚的信仰以超脱肉体,升华至空灵之境,在宗教追求与肉体现世的矛盾冲突中,找到了以艺术抒发的平衡。

寒冰的观音造像遵循了这一审美原则,并且衣纹疏密有致,线条流畅灵动,为安静的人物注入了一种生命的凝聚力,让安详平和的面容,平添了超越人世纷扰的高雅气度。

至于他画的开心弥勒、日光、月光、大势至以及罗汉、天王、飞天等,亦莫不宝相庄严,气韵生动,或吉祥喜庆,或慈悲为怀,或英武神勇,或翩然起舞,如梦笔生花,异彩纷呈,展示了画家的虔诚,表现了他对佛教理义的领悟,以及对视觉艺术的敏感。

寒冰是一位全面发展的画家,除工笔人物画之外,又擅长意笔花鸟及山水画,且诗书画印相得益彰。如果在细谨精巧的佛教绢画中我们看到寒冰内秀的一面,那么在纸本意笔花鸟、山水画中,我们则可以领略他厚积薄发、挥洒自如外俊的另一面。

对于意笔画的审美,艺坛有不成文但约定俗成的标准:以『似与不似』为佳,以『气韵生动』为高,以『墨沉淋漓”为好,以『笔头松灵』为巧,以『书卷逸气』为雅,以『意境高雅』为尚,以『抒情畅神』为最,以『自娱娱人』为善。虽然我这八点总结并不全面,但相信是大致如此。寒冰的花鸟画完全达标。

综览他的意笔花鸟,抒写了他的喜好,增添了生活的正能量。寒冰的花鸟画题材大致为三类:

一是赞美人的优秀处世品德。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淡泊、芳香、虚心、勇敢、坚贞;如松,坚贞、长青、凌寒不凋、高傲不屈、生命力旺盛;如荷,清香、出污泥而不染、美丽、花开若仙子。以此拟人比德。

二是传达对幸福生活的希望。如紫藤、凌霄花,生机勃勃、腾升万里;如牡丹,富贵、美丽;如丝瓜,谐音事事如意。他有《天宝日永和年》,绘白牡丹、红牡丹,吐露对国泰民安的祈求。具有象征之趣,寓意吉祥,颇接地气。

三是对故乡与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歌颂。如《家乡的风》,以蜻蜓翩飞荷塘,来表达对故乡的依恋深情;如《天趣》,绘双猴的母子情深;如《无虑展翅飞》,画翠鸟的展翅欲飞,自题『吾愿为鸟雀,无虑展翅飞』。以画言志,富有诗情。

寒冰的意笔花鸟画又因书法用笔,使得线条的变化与块面的盈缩甚得灵动之感,每件作品的线面穿插、色墨互动、虚实相生,多有冷暖、浓淡之变的韵味,引人注目,这无疑是可贵的。这显然与少年即拜于希宁先生为师的童子功有关。

寒冰的山水亦以意笔为之,落墨从大处着眼,以岩壑競秀、云水飘逸、山峦雄奇、林木争胜为旨,写匡庐,画*山,以表现祖国山河的壮美,借此抒写崇仰磊落高尚之德。

对于寒冰的人品艺品,天津老师孙伯翔称他为『尚德青年』,『勤奋』、『机精』、『笃诚』;江南老师吴山明称其『是中国绘画创新与发展的新生和必备力量』;高密老乡莫言称其『彩笔绘锦绣,盈盈故乡情』。而西泠名家刘江、林乾良、朱颖人、杜高杰、丁茂鲁、张耕源、骆恒光、朱关田、徐家昌、吴静初、韩天雍、宋开智等,皆乐于为他的画作题句,可谓得道多助。

寒冰正年青,中华正复兴,祝愿他寻道而行,前程似锦!

来自西子湖畔的两个葛寒冰

为“寻道而行——葛寒冰绘画艺术展”而作

文/谢海

葛寒冰要在上海举办其个人绘画作品展,他的同乡莫言送给他四个字:“寻道而行”。寒冰想在展览中展出佛教造像、意笔花鸟两个内容,于是,画坛大佬陈佩秋先生、周韶华先生欣笔题赠“花开见佛”、“清风相许”——90多岁的长者为尚未不惑的后学加持原本并不蹊跷,问题是,刘江、朱颖人、林乾良、丁茂鲁、杜高杰、张耕源、徐家昌、骆恒光、朱关田、何水法、吴静初、韩天雍等浙派书画界风云人物亦为展出的作品或题、或跋,就不能不说,这个展览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个人展览会,而是一个事关水墨传薪、事关文人酬唱的雅集了。

葛寒冰是我的师弟,我对他的了解除了绘画创作之外是有限的。所以,若介绍其人,我也是道听途说之余的瞎猜乱想。比如,我以前会说他从中国美院毕业之后就开始做起了职业画家,这是一个“愚蠢的选择”(没想到,多年以后,我也选择了“愚蠢”)。他很早就把艺术视为一生的事业,拒绝与任何的机构和文化掮客合作,耻于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商业画廊,却和画家中的画家、和有思想的画家、和“好玩”的画家一直保持着一种非同一般的关系——如果说这些道听途说是众所周知,那么,如何解释他与梨园界名伶们、画坛前辈们、佛门的大德高僧们超乎寻常的交往?又如何解释他对绘画的痴迷如同塔尔寺门前叩长头的执着呢?甚至,我都没有办法说明他是通过绘画来“改变命运”,还是被绘画改变了命运。不好说。

不好说,不是力不能逮,而是说了也属于瞎猜乱想。好在,他的画很值得一说。

民国时期,画家之间的交往大多来自于结社,最不济的还可以通过写作互相吹捧或者是对骂,年后,不管你是在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生活,还是在好的、不好的文化圈层里的坚持,交往的方式一律改成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年特别推荐中国当代最具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