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商家使用真鸟羽毛制作饰品的新闻冲上热搜,而与此行为对应的这项手艺便是我们的非遗点翠。一般来讲现在为了保护翠鸟,常常用别的来代替翠鸟的羽毛,比如染色的鹅毛。
点翠原本使用的是翠鸟的羽毛,将传统的金属工艺和带有光泽的羽毛结合起来的一项手艺。制作时需先用金银按照花型做出一个底盘,再用金丝沿着外边缘焊一个凹槽出来。凹槽中部分涂上胶水用来粘贴翠鸟的羽毛,制作出美丽的花纹。还会加以珍珠玛瑙的装饰点缀,使得整体更为华丽。
由于翠鸟的羽毛在光照下能够发出彩虹色般的幻彩光芒,又同时拥有流光溢彩的肌理,因此遭到大量捕杀。《珠翠光华》一书中写到:“用小剪子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图上粘料的底托上。”死掉的翠鸟,羽毛会立马失去特有的光泽感。为了能够捕捉到最美的状态,会在翠鸟活的时候把它身上的羽毛剪下来,根据羽毛部位的不同颜色也都不一样。有湖色的也有深藏青色的,变幻莫测。虽然没有直接杀害,但取过羽毛的翠鸟往往很快就会死亡。
古时有楚人买椟还珠。大家都很疑惑怎么连那颗华贵的珍珠都不要了,偏偏只要一个盒子呢?原来故事里的盒子是用玉石和玫瑰作为装饰,又加上了羽翠的点缀,自然十分宝贵,可以与珍珠媲美甚至更胜一筹。点翠在古代的时候就十分兴盛,妇女也会因为拥有点翠的饰品为荣,由此看来这场腥风血雨是翠鸟注定要经历的。
翠鸟被大量捕杀是在清末民初,点翠在民间十分流行。有钱有地位的人家在女儿出嫁当天,就会置办一套点翠的饰品作为嫁妆。而制作仅仅一只小的点翠饰品,就要用到将近十只翠鸟。更别提名门望族,总是以高标准来定,还要对翠鸟羽毛的优劣进行筛选,也许一百只里面也就五六只的翠鸟羽毛能符合他们的期望。翠鸟也因此遭受伤害,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
还好现在为了保护鸟类,就以其它相似的材质取代真翠鸟羽毛。艺术背后不见了残忍,才是艺术醒悟的开端。用染过颜色的鹅毛进行点翠工艺的仿制,也能出很好的观赏效果。蓝色缎面丝带也能进行装饰,几乎与真羽毛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取材更方便环保。
点翠的装饰将传统的金银,发挥出了耀眼的特性。两者的结合,一面柔一面刚。使得饰品刚柔并济,既有金属的华贵质感,又富含点翠的多样绚丽色彩,释放一种流动性的变幻美。
蓝色的纯净给人一种端庄贤淑的气质,而点翠主要的颜色便是蓝色。不过现在也有加入别的颜色的,还有用一些色彩雅致的珠宝作为镶嵌装饰,极为华丽。点翠的手艺从未消失,只不过为了将艺术脱离残忍,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