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职称没通过只因这个原因实在太滑稽了,这种
TUhjnbcbe - 2023/9/27 18:11:00

经常看到有些作者发文说职称评审有了绿色通道,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条条框架,减轻了教师评审的压力,教师们评审职称越来越容易了,搞得许多教师信心倍增,欢呼雀跃,觉得自己的职称评审一定会一马平川,乘上直通车了。

其实那是有些人根本没有搞通其中的真谛,有些条文并不是取消了,而是降低了要求,比如论文发表、教师获奖情况只是说不再作为一个硬性条件来要求参评教师了,但并没有提出彻底取消这条要求,同样两个人参评,其中一个有论文发表,有获奖证书,另一个则没有,不用想也明白,评委的意向肯定偏向有论文有证书的那位,原因不言而喻。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事例感到有些不可思议,某地教师晋升职称要求参评教师背诵所教过的一篇课文,而且是分年级段进行,根据你所任教的年级段,划分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也就是说如果你教的是三年级,就必须会背诵三四年级课本上的课文。

一个参评老师教的是一年级,抽到的是二年级课本上的一篇课文,结果这位教师背不下来,于是资格被取消。

有些人说这个要求不过分,一个教师背不下来学生课本上的课文确实有些说不过去,可是一本书上最起码有20多篇课文,一二年级一个学期两本教材最起码有40多篇课文,请问哪个人能够全部背下来?而且一字不漏一字不差?

而且参评教师年龄高低不一,年龄大的教师只要翻开课本立刻就会明白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如何把握,应该让学生了解哪些知识点,因为他已经教过很多次了,可是合上课本你要他们把课文全部背下来确实有些勉为其难。而且还是当前没有教过的课文,谁能做到过目不忘,又不是千里眼顺风耳。

由此想到这样一件事情,小学三年级课本里面有一篇课文叫作《翠鸟》,有一次本文作者被一位校长邀请来听课,结果这位教师当堂对课文的解析让作者大吃一惊,他深有感触的说:我已经记不清这篇课文的内容,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并不是这位教师所分析的,教师的想法也是我始料未及的,真想不到自己一篇随手而发的文章居然被师生如此深刻剖析,确实让我很感动。

教师事后得知此事也是倍感惶恐,如果他当时知道下面听课的是本文作者,还会不会如此侃侃而谈?估计会被吓破胆也不敢这样上课。

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不一定能够背会课文的教师就一定是一个好教师,《翠鸟》作者本人都忘记了自己的文章具体内容,何况是旁观者呢?

教无定法但有方法,教学就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定评委的看法就绝对是正确的,他们提出的评审方法就一定能够经得起检验,只要万变不离其宗,教学效果胜于教学过程,只要这位教师对于教材的剖析和讲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那就是一个称职的教师,为什么一定要让他们背诵课文呢?

职称评审让教师进退两难,甚至哭笑不得,有关方面一直不断的在改进,优化评审细则,但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职称更加贴近实际,符合实情,达到目的而不是出奇招、怪招,绝招,让教师出丑卖乖,这样的做法把许多认真工作,成绩优异的教师因为一些根本没有实际意义的评审细则而拒之门外,只能让职称成为刁难教师的一个拦路虎,而不是成为推动教师发奋努力的加油站,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取消得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职称没通过只因这个原因实在太滑稽了,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