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文捷编辑
*月1
近期,有关野生动物的新闻热点频出。先是4月23日,一只野生东北虎闯入黑龙江省密山市村庄,该虎救护后被确定名称为“完达山1号”。5月7日,群众报警称在杭州富阳区发现疑似金钱豹。经调查,确定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三只未成年金钱豹外逃。5月8日,其中两只金钱豹被寻回,一只至今仍未找到。5月9日,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和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分别接收了4头和2头野生长江江豚,也引发了舆论热议。
如果说有一条线索能将这些新闻串联起来,那大概是动物的野生与圈养之别。为何杭州动物园出逃的金钱豹必须安全尽快完成搜索和捕捉,而“完达山1号”却应尽早“放虎归山”?为何野生长江江豚被迁往海洋公园引发如此之多的不满,圈养环境和野生环境对江豚而言有何不同?
在野生东北虎出没新闻被曝前期,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东北虎生存环境和东北生态环境变好的表现。与之类似,当金钱豹的踪迹在杭州最初被发现时,也有舆论认为这说明了杭州生态环境在变好。虽然后续得知豹子并非野生,但这也让我们意识到,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的确会有越来越多野生动物出现在人类生活环境周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应该如何与动物相处呢?
结合近期的一系列事件,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采访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野生动物种群动态、种间关系和适应性等。王放在解答了我们一系列疑问的过程中也指出,人不应该对野生动物过度害怕以及过度轻视。环境日益改善,野生动物必将更频繁地出现在我们身边。除了可以和刺猬、喜鹊、麻雀、翠鸟这些常见动物相处融洽,我们也可以与豹子、老虎等野生动物共存。王放和他的团队以及同行所做的,正是“在承认人类中心长期存在的前提之下,解决人和动物共存的挑战”。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01在帮助野生动物方面,绝大部分野生动物园做的跟城市动物园没有本质区别
界面文化:“完达山一号”东北虎出现的时候,媒体跟拍、高调直播、无人机在天上飞,一些科普文章说这些做法不可取,可能让老虎出现应激反应。是不是现在几百人追金钱豹也会让动物出现应激呢?那么比较好的应对方法是什么?
王放:杭州的豹子跟“完达山一号”这只老虎是完全不同的状态。我们国家一共只有几十只野生东北虎,其中一只自由扩散到了人类的村庄,在这种情况下,最理想的状态是它能够意识到村庄并不适合生活,意识靠近人类的地方存在威胁,或者自己撤离,或者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安全撤离。前提是我们要避免过度的追踪干扰,避免让动物感受到不能够处理的威胁,避免它进入到应激状态。
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里生活,一般都有很丰富的经验,会不断学习怎么在人类的世界里面找到躲藏的地方,所以通常情况下知道如何处理这种和人类的错误接近。但是杭州豹子是完全不同的状况——在人工养殖状况下,动物没有野化训练,也没有生存的经验和能力,面对人类时存在的不确定性比较高。所以杭州的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