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盛/文
坐落于古城扬州广陵路上的梅花书院,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扬州古老书院之一。梅花书院是扬州专门招收举人的书院,许多硕学大儒如桐城派宗师姚鼐等,在梅花书院传道授业;无数后生如扬州学派中坚汪中等人,在此解惑求知;这里曾走出4名状元,可谓声名赫赫。
现存楠木大厅一座,三进二层木楼以及60米长廊。原先后面的三进小楼是各自独立,每一幢小楼都是各自有小门进出,东侧设有楼梯上下,二楼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特别是最后一进建筑,还是一个三层现代建筑风格的小楼。
走进大门,院子里的一副对联引人注目:
偶呼明月问千古,
曾共梅花住一山。
这是清代书法大家吴让之书写的赠友联。悬挂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版本。安徽马鞍山采石矶捉月台有联:“偶呼明月问千古;临对青山思故人。”不知作者何人。还有的版本写作“偶呼明月问千古,曾与梅花共一山。”
无论是明月,还是梅花,从古至今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上联看似从明月入手写景,实际大有深意。偶呼明月问千古,始知明月是前身。文人墨客对明月情有独钟,常常把月看成是美好光明的象征,以月来寄托自己的理想,甚至用来表达追求理想和理想无法实现时的困惑。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停杯问明月,问尽人生无奈,更揭示人生哲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童叟皆知,广为传唱。作为梅花书院的莘莘学子,要学习的正是先贤不懈追求的精神风骨。
下联用典。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梅花因此成典故,一梦醉倒千万人。梅花以其凌寒而立、傲寒绽放的自然属性而被人们深深喜爱,也被人们赋予了美好的寓意,甚至拟化为高尚品质的代名词。
纵观全联,首先展现的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月照书院,学子苦读;树上梅花铁骨铮铮,竞相开放,树下香气幽幽,青烟缥缈。同时我们更愿意把此联当作励志教材来解读:夜问明月,勤学不倦;寒伴梅花,冰肌玉骨。全联以此激励学子不但求学精进,更要磨炼意志,铸造品格。梅花书院共先后考中状元4人,不知道那默默无语的清风朗月,那不畏风寒的蜡梅,曾经激励了多少学子的志向?
#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