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做客到安家,西湖鸳鸯成杭州团宠,这
TUhjnbcbe - 2023/10/31 17:24:0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余雯雯通讯员斯金叶沙姝慧每年4到6月,是西湖鸳鸯宝宝出生的季节。这些萌头萌脑的小可爱们,一出生就壮着胆子飞出树洞跳入湖中,紧跟在妈妈身后巡湖,一家子大队伍拉出去,一条长长的水线,成为西湖独特一景。杭州老潘摄它们可能不知道,它们的出生和长大,成了杭州人最牵挂的一件事,每年如斯。志愿者们默默守护着它们,劝人不要投喂、惊扰,观测记录它们的成长。市民们自发给它们创造美好生活环境,去年和今年的北山街,都有车辆给过马路的小鸳鸯让行……这些小小的瞬间,被随手拍成了小视频和照片,刷屏很多人的朋友圈。有人跟了这么一条评论:这就是杭州。是的。这就是杭州。放眼杭州,这样美好的画面还有许多。酸梅汁妈妈为家庭出来摆摊,最后的酸梅汁被城管队员全部买下;生病的少年收到同样坐在轮椅里的气球大哥的六一礼物;杭州闸弄口新村10幢门口的凌霄花墙,是一种陋室也浪漫;更别提公交车会在斑马线前主动停下来等你。这一桩桩小事背后,是一场场温暖城市的实验。1】从年到年,从做客到安家西湖鸳鸯队伍日渐壮大,今年已生下23窝只野生鸳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称为“爱情鸟”,它们和“爱情之都”杭州有着别样的缘分。作为野生候鸟,每年秋天,北方的鸳鸯会飞到杭州过冬,寻找爱侣,来年春天,北归繁殖。这些年,随着西湖生态环境变好,越来越多的鸳鸯慢慢爱上了这里——年,西湖水域发现有1窝鸳鸯繁殖,鸳鸯宝宝顺利孵化,可惜后来因为遭遇伤害等原因,全部死亡。年,在志愿者的守护下,一窝6只小鸳鸯全部成活,成为西湖野生鸳鸯首次成功繁殖记录。此后,不少鸳鸯开始定居西湖,按照不完全统计,从年以后,每年都有鸳鸯宝宝出生:年1窝,年1窝,年1窝,中间几年差不多是2-3窝,6年4窝,7年6窝,8年10窝,9年13窝,年20窝。年存活下来的6只鸳鸯宝宝钱斌摄7年出生的“杭杭”程国龙(东斯)摄今年鸳鸯宝宝的数量,又创了新高。至6月11日,今年的西湖鸳鸯宝宝共发现25窝,出生总数量达到了只,历年来最高。每天在西湖边守候鸳鸯的志愿者陆建利特别开心,今年守护鸳鸯的志愿者们本来仅准备了24窝鸳鸯宝宝的名字,接下来超额出生的名字,志愿者们想着用“核心价值观”依次命名。2】每一窝鸳鸯宝宝,有自己的名字和记录档案背后是一群人一座城的善意“鸳鸯是野生动物,不好投喂的!”这句话,陆建利每天要重复讲很多遍。59岁的陆建利是一位自由摄影师,5年前的他仅仅是一位西湖边拍摄鸳鸯的爱好者。现在的他,是守护鸳鸯宝宝的志愿者中,最了解鸳鸯宝宝的人之一。每天清早五六点,陆建利就来到西湖边,远远地守护小鸳鸯,清点数量,了解它们的习性、用相机记录它们,不厌其烦地提醒着游客市民,传递保护意识。一直守到晚上七八点才回家,还要复盘一次,将当日最新信息更新。“我就当它们是家里小孩子一样,这个水域游过来的是哪一窝,哪一窝情况有变化,我都清清楚楚。”和陆建利一起守护鸳鸯的志愿者,大概有人,整个队伍是7年由浙江野鸟会和杭州市鸟类与生态研究会发起的。队长浙江野鸟会副理事程国龙介绍:“到现在为止,主力队员有十来个,是常态化每天守候的。其他的志愿者不固定,来自杭州各个地方,各行各业都有,一般会在4月底鸳鸯宝宝出生以后来报名,每天高密度轮班,前后持续天左右。”杭州老潘摄为了方便辨别,7年开始,志愿者们给每一窝鸳鸯宝宝取名。7年用的是“杭州西湖爱心好美”;8年用了孤山“西湖天下景”亭的楹联给它们命名:“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年则在柳永的《望海潮》中选取了“东东、南南、胜胜、都都、钱钱、唐唐、繁繁、华华”等字依次命名。“我们守护鸳鸯,原则就是保护鸳鸯免受人为伤害,劝导‘三不’——不投喂、不惊扰、不抓捕。”这是陆建利反反复复强调的一个原则。“投喂这个事情,很多人都是下意识的习惯。可是如果人人都去投喂,西湖水体将遭到严重污染,整个西湖会变成垃圾场,而鸳鸯是野生动物,投喂既会破坏它自己去主动寻找食物的习性,也有可能误食而导致死亡。”程国龙(东斯)摄一听到塑料袋的声音,鸳鸯们就涌上来,这是程国龙最不愿意看到的。观鸟多年的他说,其实鸟类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守护”并不意味着盲目关爱,而需要科学理性地对待,他们给志愿者的要求就是远远地观察,劝阻人为伤害,最终生存的难题,还是要靠它们自己去解决。“鸟儿是很敏感的,如果你发现了鸟宝宝,一堆人围在那里拍照,很多时候鸟妈妈的喂食次数就会减少,宝宝就容易饿肚子,久而久之,这些吃不饱的宝宝容易发育不良,对后期繁殖并不利。”3】鸳鸯和人类和谐共处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呼唤全民珍惜和保护西湖生态环境某种程度上,鸟儿是一个生态环境的风向标,因为它们特别敏感,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特别高。如果它们都愿意往这个地方去,恰恰是优质生态环境的间接证明。西湖就是这样一个案例。这些年,来西湖过冬的北方候鸟,品种在增加,数量也越来越多,除了鸬鹚、织女银鸥、鸳鸯、普通秋沙鸭这四大越冬鸟,还有白鹭、小??、斑嘴鸭、黑水鸡、银鸥、普通翠鸟等等。特别是鸳鸯留杭定居生子,从候鸟变成了留鸟,这些都是西湖的生态环境变好的一种直观反映。杭州老潘摄西湖西溪管委会城市管理局局长方国兴介绍,在这些故事的背后,其实是杭州花大力气改善西湖水质,优化水生植物,提高生物多样性,维系整个生态平衡的收效——比如,在内部提升西湖水质方面,31.7万方水下森林,涵盖了几十种水下植物,让西湖水底形成了一个自然的生态系统,既净化了水质,也让西湖的水下生态活起来。在外部,考虑到钱塘江水的含氮量比较高,容易带来水体富营养化,景区管委会持续推进西湖引水降氮工程,进一步改善西湖引水水质。对于西湖水鸟,这些年西湖景区提供了更多的栖息地。又比如,早在年,西湖水域就单独隔出一块多平方米的水鸟保护区,禁止船只和游人靠近,给鸟儿们独立又清净的生存空间,这个保护区至今都还在。还有现在的湖中三岛,湖心亭和阮公墩减少或控制了人流,成了水鸟栖息的好去处;茅家埠水域,很多自然小岛也是不进人的,白鹭等鸟类最喜欢呆在那里。当然,或许是“爱情鸟”这个特别的涵义,杭州人特别喜欢鸳鸯,西湖景区方便对它们也是关照有加:每年春天鸳鸯繁殖“找树洞”的时间,西湖景区的园林工作人员都会特地避开,尽量把树洞留给鸳鸯们。另外,为了让小鸳鸯等水鸟成功翻越荷区拦网,他们不仅架起了“爱心桥”,还降低了拦网的高度。程国龙(东斯)摄“看到鸳鸯和人类和谐共处,我们都特别欣慰,这也是一种优良生态环境的正面信号。”方国兴表示,其实保护鸳鸯是一个切入口,我们希望通过保护鸳鸯,保护西湖水鸟,呼呼大家保护西湖,保护杭州人自己的家园。“好的生态环境,肯定是日积月累的成果,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反而提醒我们,更要珍惜、保护西湖这来之不易的生态环境。”美好密码:从候鸟到留鸟,从怕人到定居,北山街车辆让行鸳鸯一家成为最美画面,今年这些小生灵创新纪录了,已生下23窝只。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做客到安家,西湖鸳鸯成杭州团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