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偶识高晓松w1bgatmi
TUhjnbcbe - 2020/7/3 11:50:00
白癜风的诱发原因

偶识高晓松


如果我说以前我不知道有一个高晓松这样的人物,可能有许多博闻的人笑我孤陋寡闻。我不常看电视,即使看电视也是一般喜欢看《动物世界》之类的节目。反映人类生活的节目即使看过也不成片段,并且基本过目即忘。因此那些所谓的名人、明星我知之甚少。天上的星星那么多,你叫我认得那一个。至于高晓松,还是在药家鑫案中他对药家鑫的猛烈的抨击时,这使我认为高晓松是正直的。然而高晓松不久便因醉驾锒铛入狱。虽然时间不长,但这毕竟是人生的一个污点。尽管这世上有很多人从内到外都漆黑一片。但在我看来,高晓松这个污点格外刺眼,所谓“皎皎者易污”,正因为高晓松立身高洁,所以高晓松的身上的污点更显得特别醒目。倘不是这两件事,我真还不知道原来世上有个叫高晓松的人,也不会知道他原来就是《同桌的你》的作者。见到见到高晓松的“庐山真面目”还是在东方卫视的达人秀的一次节目里。那次好像是高晓松出来后第一次做节目,尽管高的脸上隐隐透露出掩饰不住的疲态,但一副斯文的方框眼镜,胖胖的脸,略显凌乱而蓬松的长发,在着装严谨的周立波的映衬下,更有一副知识分子的儒雅与宽厚。然而,使我动容的并非高晓松的儒雅风度,而是高晓松勇于承认错误的表现。他在电视上公开检讨自己。在面对一个交警的表演时,高晓松在谈到自己时,用了“原罪”这个词。让我感觉到高晓松内心真诚的忏悔与深深的自责。一次醉驾,应该说是人生之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但谈不上罪,更何况他已经为此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但醉驾的驶向是“罪”,这个没错。实际上仔细想想高晓松在电视上面对全国观众认个错也算是对信任他,喜欢他的人的一个交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错与认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高晓松也只是高晓松,他远不是圣人。他做了错事,也在所难免,认错也是很正常的事,按理不值得大惊小怪,更不值得去感动。但这次我感动了,但我并非为高晓松的真诚所感动,而是在这个时代,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人太少了。文过饰非已经成了国人的习惯。现代的中国人失去的太多了,但最有害的失去是“反省自己”的精神。虽说一个人的错误的确在所难免,但这也不是我们坦然犯错的挡箭牌,遮羞布。我们更不应该把自己掩饰成永远不犯错的圣人。一个人在偶然犯错后真诚的反省自己,并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然后永以为戒,这便是走向高尚的真正的一小步。然而我并不想用高尚来形容高晓松,因为醉驾是可以避免的,这个错误是可以不犯的。这个时候高晓松是忘记了自己,忘记了自己有那么一部分人是那么相信他。我想高晓松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但他还会在错误中不断纠正自己的航向继续前行。我们也一样。说到底我们的内心必须都要有一份坚守,我们要自觉承担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样我们的错误将会越来越少。我们都有权站在道德的大旗下去指责别人的错误。我们也应坦然的接受来自内外的道德审视甚至审判。我们都有权犯错,但因这种错误无损自身而漠然置之是道德的败坏,坚持一种损他肥私的错误则是正正的犯罪,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也不厚道。一个有社会影响的人都要以自己的良心竖起道德的标杆,社会风气的上行下效将更省力的促进社会美好的程度。社会应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高晓松,但高晓松之流却不能不反省自己。难道我们不都应该牢记鲁迅先生的教导,拿起解剖刀来对准自己吗?赞相关美文阅读:·不要想当然·把座位让给最需要的人·贪官的道德败坏表现在哪里?·怎样才算道德滑坡?·在中国崇尚自由的人是不道德的·谁有资格说178名路人“冷漠”?·道德的缺失与沦丧·编纂一部《道德史鉴》如何?·祸莫大于不知足·拯救道德的“药方”何在?·让“信用缺失者”付出代价·医院方便门诊三次排队都有年轻女士插我前·“你幸福吗”的逻辑错误·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兼论道德滑坡的成因和对策·选官用官重道德,正确用人定导向

1
查看完整版本: 偶识高晓松w1bgat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