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宋徽宗本人书画造诣也十分突出。他所独创的“瘦金体”书法,挺拔秀丽、飘逸犀利。《书史会要》曾评价说:“徽宗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意度天成,非可以形迹求也。”在绘画上,有着极高鉴赏能力的他也拥有极佳的笔墨功夫,特别强调写生的重要性。他对自然观察入微,曾写出“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文章,强调形神并举。相传他曾用生漆点画鸟类的眼睛,使之更加生动立体、栩栩如生,令人惊叹。此外,他还提倡诗、书、画、印结合,他创作时,常以诗题、款识、签押、印章巧妙地组合成画面的一部分。这成为元、明以后绘画派传统特征。
就希腊历史来讲,希波战争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希腊早已存在对东方(亚洲)的描述,在《伊利亚特》中,希腊与特洛伊双方将领有着共同的品质,例如英勇无畏、崇尚荣耀。梭伦、莱库古、毕达哥拉斯等传奇人物都曾来到智慧之乡――埃及与 亚洲求学访问。此时东方是一个强大与智慧并存的地域,在东方巨人的面前,希腊只能颤抖和屈服。但希波战争之后,希腊人对东方的认识开始了一个惊人的逆转,即由客观到主观、由平视到蔑视。东方变成了充斥着独裁、奴役、软弱和疯狂的土地,遍布着蛮横专制的君主、卑躬屈膝的奴隶和蛊惑人心的神巫,这样的形象不完全客观属实,处处体现了希腊人对东方的偏见和异化。并且这种转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埃斯库罗斯与欧里庇得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波斯人》到《酒神的伴侣》、《美狄亚》,雅典剧作家们实现了对东方主义的初步构建,形成了希腊罗马文明轻视东方文明的文学基础,并影响了随后几乎整个西方文明的东方观。
注:1:文中数据来源:车企、中汽协、汽车之家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