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不可复制的华贵点翠
TUhjnbcbe - 2020/10/27 9:09:00

点翠,顾名思义就是用翠羽来点缀,将翠鸟的羽毛与金属材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点翠工艺是我国传统的、特有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盛行于明清,在乾隆时期达到顶峰。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点翠大多是修复明清时期遗留的工艺作品。

何谓“点翠”?

“点翠”的翠是指翠鸟的羽毛。翠鸟,又称翡翠鸟,生长在福建及广东一带,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它身躯娇小,腹部棕色,自额至颈呈蓝黑色,背部辉翠蓝色,脚为赤红色,从远处看形似啄木鸟。

点翠工艺对“翠”的要求极为严苛,不同部位的翠羽其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有着较大的差异。翠鸟颈部及背部的翠茸产量极少,因色泽鲜艳,质地柔软,是为最上品,被称为“软翠”。而翅膀部分的羽毛质地较硬,色泽不及软翠鲜亮,故被称为“硬翠”。据说在制作点翠时,需活取翠鸟身上的羽毛约二十八根,双翼各十根,背部八根。因为翠鸟一旦生病或死亡,其羽毛便会丧失原有的翠蓝异色。

“点翠”的制作技艺

根据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以来,仅进行过一次大型的采集翠羽的活动。年,北京市文物局曾对明定陵出土的凤冠做过修复。据北京点翠名家肖志峰之子肖广春回忆,当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过问下,定陵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才得以顺利展开,其中出土的两件凤冠软翠残损严重,每件凤冠需两百只翠鸟的软翠才可修复。而根据色泽筛选,每百只翠鸟可选取五至六只为上品,材料的淘汰比高达99.5%。如以两件凤冠修复需四百只翠鸟为基数,那么所筛选翠鸟总数接近万只,数量之众超乎想象。由此可见,点翠工艺使用的原料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年北京明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凤冠

年北京明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三龙二凤冠

孝靖皇后凤冠特写部分

点翠的制作技艺十分繁复,先用金、银或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胎体,再将翠羽根据设计要求剪裁后仔细地用骨胶(传说是一种用动物器官、骨血等有机物熬制而成的胶水)粘在胎体上,要求贴得平整均匀,最后在翠羽上镶嵌宝石,以制成点翠首饰。

贵族风尚

点翠工艺盛行于明清,但是成为主流是在清朝。由于点翠具有色彩华丽、永不褪色的特点,故深受皇室贵族女眷们的青睐。在当时几乎所有的首饰都用点翠工艺制作,从钿子、簪钗、耳饰到盆景、画屏、团扇,处处翠色,成为风尚。这一点在《雍正十二美人图》中得以印证。

雍正十二美人图之消夏赏蝶

雍正十二美人图之立持如意

点翠双喜纹头面

银镀金事事如意簪

金镶珠石松竹灵寿簪

银镀金东升纹簪

银镀金点翠嵌珠宝花卉纹簪

银镀点翠金嵌珠宝条

银镀金嵌宝石蝴蝶纹簪

金累丝嵌珠宝五凤钿

辛亥革命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随着生活形态的变化,点翠装饰工艺需求日渐式微,逐渐走向没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最后一家点翠行关闭,点翠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小编有话说

文章的最后,小编也要坚定表明自己的立场。虽然“点翠”技艺之精巧、器物之华美令人炫目,无可复制,但这种工艺也着实不值得复制和提倡。点翠华美的背后是以翠鸟的生命为代价,且活取翠鸟羽毛这一过程也过于残忍,人类永远也没有肆意剥夺其它生物生命的权利,仅仅是为了装饰。过去不可改变,就让这些华美的点翠停留在历史长河中,在博物馆的展柜中绽放曾经的华丽与炫目。

(本期编辑:小断)

◆◆◆◆◆

传播传统文化中的生活美学

发现传统文化与生活的美好关系

带您探索历史长河中的点滴惊喜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可复制的华贵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