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发现生活之美浅析统编本三上课文搭船的
TUhjnbcbe - 2020/11/11 1:58:00

人教版三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全新单元。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单元我将它归纳为“观察与表达”。回想三十多年前我初为人师时,无论是五年制人教版,还是四省市版,抑或浙江版,都有一种课型或者称之为文体,叫作“习作例文”。这些“习作例文”有名家名篇,比如王鲁彦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也有同龄人——小学生的优秀习作,比如《数鸡》《小木船》《秋游景山》等。

这次投入使用的统编本教材,“习作例文”又回来了。安排在三上册第五单元中,第一课精读课文是《搭船的鸟》,第二课是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金色的草地》,人教版三上册第2课也安排的,前面一篇是《我们的民族小学》。接下来就是“习作例文”,包括《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两篇,最后是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观察与表达”,导语是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言我早已耳熟能详,但我更熟悉的是这样表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6课略读课文《全神贯注》是茨威格写罗丹全神贯注修改雕塑,把他晾在一边的事情。课后有一个“资料袋”,其中写道:“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个表述我也早已熟读成诵,三十五年前师范时就背诵出来了。

这样三个稍有差异的表述,给我的启示是,翻译确实有高低之分。对我来说,我喜欢阅读和购买外国名著,就存在选择谁翻译这个问题。比如,《瓦尔登湖》是徐迟翻译得最好,《堂吉诃德》是杨绛翻译得最佳。我购买了一套近百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名著名译插图本·精华版”,都是国内一流翻译家翻译的,比如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陈敬容翻译的。

这个单元的语文素养要求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两个要求合起来也就是“观察与表达”,前者更加重要。我注意到本单元“习作”部分最后有一个提示:“观察时要仔细一些”,“观察时不仅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观察时要注意事物的变化”。这其实是给出了观察的方法,本单元教学时,要有意识地抓住这些方法相机渗透,让学生逐步掌握。

《搭船的鸟》虽说是一篇新选课文,但作者是著名老作家郭风。之前高年级有一篇散文诗《松坊溪的冬天》,松坊溪雪前之景、雪后之景,比照着写,写得太美了,我至今都能朗朗上口。人教版五年制时是精读课文,后来浙教版也是精读课文,再后来新课程改革了,《松坊溪的冬天》不见了。这篇《搭船的鸟》,冀教版第三册早就选用了,课文出自郭风年出版的散文集《搭船的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作者的生平简介是:年出生,回族,祖籍福建莆田。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主要作品有童话诗集《木偶戏》,散文诗集《叶笛集》、《英雄和花朵》,散文集《山溪和海岛》等。年,《郭风散文集》获鲁迅文学奖。他早期的作品朴质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

课文截图如下: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在大自然中,人们不仅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更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课文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使读者拥有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我也正是一个爱自然的孩子,“多么美丽啊!”是直抒胸臆的赞叹,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蓝色”的翅膀。

童年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太多问号的年龄,无数的好奇与遐想编织着少年的梦。小鸟这位不速之客带给了我许多遐想。文中第三自然段用了三个问句充满了孩子的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

第四自然段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这样完全口语化的表达,出自孩子的心,出自孩子的口,通俗易懂。

最后,通过妈妈的介绍,我知道那只鸟叫翠鸟。由此可见,大自然也是我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我正是在自然中认识了翠鸟。“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结尾一句扣住了课题,翠鸟的可爱,童心的可贵顿时跃然纸上。

本篇课文以一个小孩子“我”的身份和视角,细致观察,然后准确地表达出来。第一自然段写事情的起因,乘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第二自然段写我观察到一只翠鸟站到了船头,第三自然段写我的心理活动,第四自然段写我观察到翠鸟捕鱼,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妈妈告诉我这是翠鸟。全文结构严谨、紧凑,语言优美,不仅观察准确、细致,而且洋溢着童真童趣。这样的文章堪称经典,六十多年过去了,愈加显示出文学的光辉。

徐徐谈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发现生活之美浅析统编本三上课文搭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