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标题下方蓝字“珠宝收藏指南”加
翡翠中的化学成分对人体能起补偿作用,有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新陈代谢功能,从而改善身心健康,起预防与强健作用。其机理同盛行的磁疗片、保健手表、健身球等类相似。观察表明,胸前佩挂翠坠(不用金银嵌镶)的效果更佳,经追踪显示,若将翠坠置于胸前经穴,贴近“龙颔”、“神府”奇穴,使体表反应点和循经感传的导应现象产生尤为理想。因为穴位是躯体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它兼备防疾与治疗作用。“龙颔”与“神府”在针灸学中是防治胸闷、心痛、胃病(胃寒、呕逆、痉挛、溃疡痛症等)的主穴。同理,若翠镯紧贴“内关”、“神门”、通里”、“高骨”等穴位,对宁心安神、舒筋活络起作用;翠圈马镫环于中指“中魁”、“端正”、“中平”等穴位有助于健全消化系统、防治疳积、噎隔反胃、呕逆等。
1、表示人们希望在某种神灵保护下,生活顺利、事业顺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代表性的玉佩图案用观音、佛、钟馗、关公、张飞等来表示。
2、在民间有“男戴观音女戴佛”说法,主要是祈求观音和佛对人们身体、生活和工作的保佑。当人们身体有病,会佩戴如钟馗、关公、张飞等玉佩,期望能尽快驱除病魔,使身体康复,从精神上给人一种安慰。
3、玉佩中的中国传统图案形式多样,寓意深刻,数不胜数。它浓集了中华玉石文化的丰富内涵,是华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玉佩与其它珠宝饰品不同的是,它在对人进行装饰的同时,更在乎于人们的精神感受,已成为人们精神寄托的直观物质表达形式。在强调个性化和注重精神感受的现代,佩戴蕴藏有丰富东方文化内涵的玉佩,将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品味和民族气质。
翡翠的英文名称jadeite,源于西班牙语plcdodejade的简称,意为佩戴在腰部的宝石,在十六世纪时,人们认为翡翠是一种能治腰痛和肾痛的宝石。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集合体,它真正的学名叫硬玉。之所以叫翡翠,是因为翡翠到清朝初期才从缅甸通过第二条丝绸之路,运入中国,而当时中国出产的和阗玉被称为翠玉,当缅甸硬玉流入云南一带时分辨出着不是中国的和阗玉即翠玉,即将之称为翠,即这不是中国的翠玉的意思。时光流逝,非翠就变成翡翠了。又因它颜色不均匀,有时在浅色的底上伴有红色和绿色色团,颜色之美宛如赤色羽毛的翡鸟和绿色羽毛的翠鸟。因此,用美丽的鸟名来代表美丽的玉怎么会不相称呢?
古人讲养玉,一个“养”字,不仅道出了玉乃有生命的物质,而且内中包含了许多学问。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要点: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是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4、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佩戴后又不即刻抹拭干净,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很多人以为翡翠愈多接触人体,用汗液等温润会愈好,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翡翠不同于古玉,古玉需要脱胎的过程,需人的体温帮助,而“玻璃地”翠玉本身已晶莹通透,不须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会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色,不再纯白如脂。
5、避免阳光长期直射。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因为玉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6、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揩擦,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温馨提示*
长期佩带玉器,有吸收身体浊气的功效,而且玉器本身也会变得通透,明亮.玉养人,人养玉!
玉可以戴活的,长期戴在身上人体的37度恒温可以改变玉里面的分子运动使玉器变得通透润泽,所谓人养玉,玉养人就是这道理.翡翠里的絮(结晶物)是不可能消除的,里面的分子结构也不可能因人体而改变,翡翠之所以在长期佩带后润泽是因为翡翠是亲油脂的特性,翡翠在人体的皮脂的”滋润”后,变的更光泽。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经常佩戴和使用玉器(如翡翠玉镯、项链、戒指、玉席、玉枕等),由于摩擦皮肤与穴位等作用,对经络血脉皮肤等有多种好处,起到防病治病效果,故将玉器作为护身符,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