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从来没有入仕愿望、懒于应酬、不管闲事、与世无争、始终以一颗纯真的心,沉浸在艺术的体验之中,沉浸艺术故乡里。齐白石的乡心、童心和农人之心的流露和艺术中的乡土气息,根源于齐白石的劳动生活。齐白石也曾在艺术上走投无路,那是虚假地因袭“八大山人”的情感所必然遭到的碰壁命运,实质上那是齐白石的心态与过去的文人之间不相谐和的结局。当齐白石认定自己是农夫时候,往年储备的自然信息便源源不绝地奔赴腕底、舌端、刀锋,化作了新的艺术信息,抛弃了古人表达情感的艺术手段,创造出表达齐白石特有情怀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齐白石艺术中的乡心、童心和农民之心的真诚流露,是齐白石的真心和本质的艺术表现。齐白石以本质、自我、变法、变意以及本质的艺术表现,才是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深刻底蕴。
1喜上眉梢立轴年作
款识:戊子,八十八岁白石。钤印:白石翁、三百石印富翁
喜鹊登梅寓意吉祥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题材。此画横立几枝点点红花,梅树枝梢顺风势向右,下方摇曳。用笔雄浑健拔、真力弥满,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其章法信手拈来极为简括大气,造型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合求似。
2多寿多寿设色纸本戊子()年作
款识:多寿多寿。戊子,八十八岁白石一挥并篆多寿多寿四字。钤印:吾年八十八、白石、雕虫小技家声、人长寿
齐白石绘画师从徐渭、八大、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黑叶一派,尤以瓜果蔬菜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中国素有祝寿的传统文化,以年高人健为幸福的象征。松、柏、绶带鸟、灵芝、仙鹤、灵龟、桃子等都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被画家选为画题,成为祝寿画经久不衰的主题。作为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齐白石也常在画中表达这层意思,而以寿桃为最多,又常以双绶带鸟相配,取多寿之意。此画用浓洋红点染桃实,浓酣而又艳丽,用汁绿写叶片,浓墨勾筋、浓赭石写干。画中用墨用色,信手天成,既热烈又沉着,即浓丽又和谐。桃实仍然施以鲜艳而又饱和的洋红泼写,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又有着吴昌硕之风。树干用浓赭石写出,笔墨上纵横淋漓,超越奔放,生动活泼。三个桃实之下,两个赭墨色的绶带鸟相对呼应。白石老人善于用墨彩干湿浓淡的特点,表现出空间感和对象的质量、重量。白石老人的笔墨纵横淋漓,超脱奔放,用笔放的开留得住,善于运用墨彩对比表现空间感和对象的质量感。其笔力劲健纯熟,大拙大巧,物象造型均为简洁的构成。
3天竺白梅设色纸本
款识:白石齐璜。钤印:齐大
此幅《天竺白梅图》延续了白石画作注重构图特性的特色,以淡赭色绘叶、以朱砂绘天竺果实,兼以墨色点缀。白梅花蕊清劲细秀,花枝遒劲疏朗,率意散淡中透出深厚笔力。
4天竺鹦鹉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借山屋后多此种天竺,与北地花圃种者不同。戊子,八十八岁白石。钤印:木人藏印:云海阁珍藏印
“八哥解语偏饶舌,鹦鹉能言惹是非。”白石既对这两种鸟如此评价,故本幅所题关涉全为天竺在其故乡与北方之异种,主角则未获片言提及。只见鹦鹉高踞画面中央,立于岩石顶端,但颔首闭嘴不语,莫招是非,这也是白石居京埋首创作,不喜逢迎交际的自我写照!他写鹦鹉不如八哥、喜鹊或晚年时期鸽子之多,但这能言鸟胖呼呼带点憨直的神态,其羽毛色彩之丰富,都极适合白石写花鸟之传神自然兼设色鲜丽活泼的表现技巧。本幅自不例外,尤以浓墨重笔写成巨石秃枝相伴,益能反衬出鹦鹉通体色彩之艳丽。下方缀以两株饰满红果的天竺,令全画更形丰富热闹,讨人欢喜。
5巨石海棠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杏子坞老农白石,八十八岁作于旧京。钤印:齐白石、归梦看池鱼
白石老人一生画作,多为随处可见之物,于平凡中见生活情趣,由此可见白石老人之生活情趣及生命之感悟。秋石、秋叶、秋海棠均是常见的齐白石花卉绘画题材,这类作品不只是对文人水墨画中常见题材、模式的学习与继承,更藴含了白石老人在耄耋之年,对美好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秋景、秋物是成熟而灿烂的,在白石老人笔下,这些经过心灵创造的花卉、蔬果、昆虫则更显可爱。齐白石在衰年变法之后,愈加强调色彩的表现力。秋花色彩斑斓,很适合其新风格的表现,本幅作品构图简洁疏朗,色墨相融,得氤氲之致,颇堪玩味。红、黑两种颜色以其鲜明的对比,表现出白石对中国书画传统与创新的大胆尝试。并在不断的绘画实践中,形成了被后世称为“红花墨叶”的创新绘画技法。几串海棠花的红艳,让人们联想出勃勃生机,生命不息的慨叹;几片浓淡相宜的墨叶,是画家对传统绘画的继承,是文人的戏墨雅趣。用淡墨皴染的巨石上略施以赭石,石头的画法看似平淡无奇,无论从构图上看,巨石占画面的三分之二;还是墨渖淋漓的用笔,皆可看出吴昌硕之法度,亦为“金石画派”之原貌。
6益寿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益寿。借山吟馆主者白石,八十八岁,并篆二字。钤印:老木、寻常百姓人家
此幅作于年,菊花与酒坛的搭配有延年益寿之意。画中一篮菊花在前,呈倾斜的姿势,浓墨写成的竹篮刚硬、干涩而有留白,显出其柔韧而有弹性的质感;红、*、白三色菊花装满竹篮,菊花花瓣以不同的色笔勾出,在墨叶和竹篮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酒坛以淡赭石用没骨法画出,中间留下些许空白以表现其高光,其外部编织物以干笔破锋写出,表现出了酒坛的体积感。整幅构图虽简,但色墨浓淡轻重的对比处理极佳,具相辅相成之效,令画面呈均衡的布局,再配合笔力浑厚的篆书题字,乃白石晚年一件寿酒题材的佳作。
7瓶菊图镜心设色纸
款识:杏子坞老民白石,客京华将卅年矣。钤印:齐白石
题跋中称此幅作于“客京华将卅年矣”,即大约20世纪40年代后期,当时抗日战争胜利,白石被聘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名誉教授,显然其独特而精美的艺术已经赢得了崇高的殊荣,而其晚年的笔墨风格也更加率意和纯熟,此图颇可见一斑。菊花是白石一生都喜欢的题材,此幅构图简约,三朵硕大的菊花插在花瓶中,菊花均向左倾斜,花瓶则向右倾斜,呈现出一种反作用力,左下侧一盆植物维持了画面的均衡。菊花以墨笔勾勒,金*着色,在墨叶的衬托下尤显华贵;花瓶的外形和纹饰均以墨笔勾出,纹饰的笔墨较重,表现出花瓶浑圆的体积感;与花瓶优美流畅的造型不同,一盆植物的造型简单朴拙,成为菊花与花瓶的衬托。整幅笔墨章法均十分平实,但情趣盎然,格调清隽高雅。
8秋虫菊石图纸本设色
此幅作品,笔墨与构图,俱臻佳妙,一叶红菊,斜垂画中,色彩鲜妍,视以淡墨石头,气势峭拔,石上著一纺织娘,更添生趣,自题云:“满地红云粲菊英,题诗牵动故园情,十年百劫家难想,可有山中纺绩声。”
9荷花立轴设色纸本
款识:齐璜白石山翁,制于京师。钤印:齐大
此幅构图打破常规,以线、墨块、色块的各种穿插和组合形成一些富有趣味的几何形,前端的两片荷叶以赭石并混合少许墨色写出,以纵横的大笔涂抹,得出不规则的形状,再以干涩、粗重的墨笔勾勒筋脉。荷叶呈现出一种枯萎、破败之象,笔直的茎杆上有一些竖或横的留白,以显示一种苍劲之态。后端的两片荷叶以重墨写出,笔意自由,以外形轮廓的趣味打破重墨造成的逼仄感。莲蓬从右侧伸出,茎杆多一笔写出,或笔直,或弯曲。莲蓬在残破的荷叶间若隐若现,或为尚带着几瓣荷花的新鲜果实,或为以焦墨画出的成熟果实。画幅上端的一只蜻蜓以精细的墨笔勾出,再以淡石青色稍加晕染,扇动的翅膀呈现出透明之状,十分生动,亦使画面形成动与静、冷与暖的对比。整幅在简率的章法中传达出丰富的形式构成之趣。
10牵牛蜻蜒设色纸本年作
该幅《牵牛花蜻蜓》作于白石老人八十八岁高龄。整幅画作构图右密而左疏,穿插有致,非常讲究。红的花、黑的茎与竹支撑,形成黑色线条中朵朵红花,娇丽动人。浓淡层次分明的叶片只用寥寥几笔概括出轮廓。该幅作品,从下向上看,蓬勃而起,茁壮茂盛,蒸蒸日上,光彩照人,给人以团结一心的感觉和力量。特别是画中所用颜料为齐家红色,独特艳美,堪称画中一绝。画中蜻蜓翩翩停落,欣赏此画,有如清凉之风阵阵吹过,给人无尽的艺术享受。山水、花草也有生命情趣,这情趣来自艺术家与自然物的“对话”。白石老人用淋漓的水墨意气风发的流畅线条,形成了凝重又活泼的节律,那正是宁静亲切的田园诗意,这一切,都源自画家诗意的生命感受。
11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12丝瓜蚂蚱立轴纸本
齐白石此幅丝瓜,墨气氤氲,酣畅出神。大笔饱墨迭写瓜叶,瓜架上瓜藤秧蔓缱绻回转,奔趋一任自然,连贯写出,即初示格局。主题物丝瓜,经营位置错落得当。最边的丝瓜细瘦且下垂露柄。上部丝瓜短小,为整体格局做出考虑,虚实层次得当。位于瓜藤下的蚱蜢使得整幅画面亲切有生气。昆虫蚱蜢朝向与瓜藤相反,更显示出活力,草虫粗笔的写意手法,也是经过观察和提炼的笔端丝丝入扣使得蚱蜢神形兼备与丝瓜相互照应。齐白石在强调“外师造化”时,不忘“中得心源”提炼和概括草虫的结构与形质正是匠心所在。此幅,彰显“为万花写照,为百鸟传神”般的对自然万物地眷爱。
13葫芦虫草立轴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白石老人,时客京华。钤印:齐大(朱文)、吾年八十八(朱文)
齐白石是个多面手,其花鸟、山水和人物样样精绝。尤其花卉草虫,更是妙趣横生,一派天机,充满天真的童心和淳朴的乡情。他是中国绘画史上为草虫写照种类最多的画家。这幅《葫芦虫草》未署年款,但从风格看,当属其成熟时期的作品。画面中用极富变化的水墨写葫芦藤蔓枝叶,又用*颜色画几只姿态各异的葫芦,果与叶互相穿插其中,尤其趴在葫芦上的一只瓢虫,给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机勃勃的活力;让人们感受到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同时一种和平祥静的融洽生活乐趣映入眼帘。此作中,齐白石将文人写意与民间艺术的朴素天真不着痕迹的结合起来,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创造了一种极高的艺术境界:水丰、墨饱、色亮,酣畅雄直而气沉力厚。用笔干净利落,心手相应;墨色变化,枯湿对比,精神跃出;左方款题一行,平衡了画面又与藤蔓枝果相应成趣,简炼而不简单,平和而不平实,确是一幅难得的佳作。
14荷花翠鸟镜心纸本年作
历代画荷寄志者众,可谓高手如云,齐白石亦为圣手。他画荷,构图上不求奇崛、突兀,但求清新、自然,用大笔卧锋写荷叶,用重墨写出背向,用中锋写荷茎及莲蓬,线条有既厚且圆的质感,荷叶张扬、舒卷、收放有度,莲茎揖让穿插,纵横有致,具有一种音乐的节奏美。通幅荷叶莲蓬形成秋日赭红色调,一只翠鸟在荷花上休息,似在吸取花间清气。确是秋日荷塘,一派秋光明快景象。
15菊花小鸟
《菊花小鸟》是大师以菊花寓意抒怀的精品之作。此幅作品熔画中大师(之意)、花中大士(之志)及写中大式(之法)于一炉,三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不可稍分。画中大师者,白石也;花中大士者,菊花也;写中大式者,齐氏之法也。画中菊花以藤*、曙红、花青等巧妙布色,配以浓淡相宜的墨线勾勒,沉稳而不失生机,而那只小麻雀的安排,意在画外,似能听见秋夜低鸣之声。是为点睛之笔,十分精彩。画秋菊,意为“益寿延年”,麻雀则为身体健康之意。综观此作,笔法精妙、结构谨严、设色鲜明、写物逼真,托物以写意、状景以纾怀,于中可窥一斑,不愧大师精心构撰之作。画作与作者所题款“三百石印富翁白石连日得门人画十余函”相辉映,刻写白石老人心中喜悦之情,可谓珠联璧合。
16蚱蜢鸡冠花镜心设色纸本
款识:笑君不自嫌材短,众草底垂欲见高。白石。钤印:齐大
齐白石善画花鸟鱼虫,尤能摹绘出生活中常见景象的可爱之处。齐白石写鸡冠花,早岁与晚年有别。晚年多红花绿叶,色彩丰富多变,特别是殷红花朵上再加重洋红,令色泽烂若朝霞,鲜艳绚丽。本幅亦没骨法写花,用色调子略暗,花底部与顶部形成对比,浓淡相错而出,枝叶用浓墨勾勒轮廓及脉络,茎施以赭*,叶以石绿着色,烘托花朵之热烈。花冠上以墨色细写一蚱蜢,身体勾勒简练准确,肢节历历可见,极富生趣。画面鸡冠花一前一后,造成错落的位置关系,地面用墨点缀,与纵向构图相呼应,具有强烈的稳定感。作品右侧跋文老辣恣肆,用诙谐的语气揶揄身材短小的蚱蜢对高低的错觉,与整件作品主题相呼应,为一件难得的佳作。齐白石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常通过周围普通的场景与物象来传达自己内心对人世的感受和认识。这幅蚱蜢鸡冠花就充满了画家对于不自量力者的讽刺之情。通过画面左侧的题款可以了解画家创作此幅作品的意思。
17游虾茨菇水墨纸本年作
款识:南岳山下之儿童八十八岁矣,白石。钤印:白石
晚年的齐白石驾驭能力更加娴熟,对描绘对象形貌、神态、动作及环境关系都把握的较为到位,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墨的色彩表现力。此幅画面上部为丛生的茨菇,下面数只游虾神态动作各异,极富意趣。茨菇纵向排列,墨色且有远近高低的变化,营造出画面犹在水上的效果。虾的轻盈纤细与茨菇的粗壮浓厚形成对比,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作品布局疏密结合,师法自然,具有典型的文人意趣。
18雏趣图水墨纸本年作
此幅作于年,外界战事不断,但并没有打扰老人内心的宁静;虽然远离家园,但老人并没有忘记乡间生活的惬意。齐白石的绘画作品中,鸡的题材有很多。画面中这群活泼可爱、相互追逐的小鸡,就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情景,画家却于其中发现了盎然的生活情趣,并把它生动的表现了出来。此幅纯以水墨为之,蕴无穷变化于黑白之间。画面躁动喧闹,绘制了十只奔跑的小鸡,小鸡动态各异,相对或相向,注意力却集中于同一个没有具象焦点,此焦点可以是一条蚯蚓,可以是一只蚱蜢,抑或是……正是因为没有画出具体的形象,更给赏者以无限遐想,正所谓“无声胜有声”。用大笔圆点表现小鸡的外形然后添嘴,眼和爪。用笔用墨上,浓淡墨变化上,圆长笔的应用都独具一格。从图中可以看出画家对于水墨的控制已是相当的纯熟。它们朝着画面左下方的方向聚拢,呈散点聚合状,疏密得当,这样的构图方式使得画面中的物象散而不乱。对于一幅尺寸不大的作品来说,小鸡的数量相对较多,但是这些小鸡却各俱姿态,完全没有重复的形象,十分招人喜爱。最上面的那只此前似是在自娱自乐,刚得到消息,也不甘落后,远远的正欲扑楞着稚嫩的小翅飞奔而来。在构图上或两个一对,或三个一组,错落有序,小鸡从不同的方向追来,形“散”而神聚,无声而胜有声。
19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20南岳山下枫林亭镜心设色纸本
款识:南岳山下枫林亭。白石。钤印:白石、容颜减尽但余愁
齐白石笔下的草虫可谓神形兼备,栩栩如生,他曾有诗云:“从师少小学雕虫,弃凿挥毫习画虫。莫道野虫皆俗陋,虫入藤溪是雅君。春虫绕卉添春意,夏日虫鸣觉夏浓。唧唧秋虫知多少,冬虫藏在本草中。”可谓一草一虫总关情。画中螳螂长足的挺拔,关节的精准,一只蓄势待发的螳螂跃然纸间。从中不得不叹服齐白石深厚的线条功力,以及对细节的把握往往信手捏来。更令人叹服的则是画中隐约表现出了蝉栖身枝头“高处不胜寒”所隐藏的一丝畏惧与担忧与树下螳螂之跃跃欲试间的呼应。真可谓妙到毫颠,亦足可见齐白石的草虫绝对是小中见大的。匠心独运的精彩描绘,画面的纵深与层次;画中的错落与虚实;情趣的真实、丰富与生动,都得到了更强的突出和展现。如此着力和精彩地勾画,在同类其它作品中是不曾有的,不愧为一件巧思精构的佳作。
21大利图立轴年作
款识:(一)白石。(二)己丑秋九月,八十九岁白石老人重见。钤印:老木、白石翁
荔与“利”谐音,寓意“吉利”。此画中满树新鲜荔枝,寓意“多吉多利”。齐白石喜画荔枝且喜用长条幅,他常绘几枝带叶挂果的荔枝,再配以竹筐、竹篮。而如此幅画中,以“荔枝树”形式展现荔枝题材的齐白石画作较为少见。因长条幅的布局需要,齐白石往往题上长款,以平衡“重量”,或诗或文,皆有奇趣。如:“丹砂点上溪藤纸,香满筠篮清露滋。果类自当推第一,世间尤有几人知。”而如此幅画作落款形式,几再无相同,可谓:“出新、出妙”之作。看落款“白石”二字字体风格,当属七十五岁至八十岁时期作品。尤其最下一部分题款最为抢眼,其显示了,白石老人在创作此幅佳作后约十年再次得见的场景。此刻,齐白石心情自然甚是愉悦,于是又题十五字:“己丑秋九月八十九岁白石老人重见。”齐白石对荔枝的喜爱或许来源于他早年“五出五归”的游历生活。他曾三客钦州,对荔枝一见钟情,与钦州友人共赏荔枝,盛赞荔枝为“果中之尊”、“果中之王”。《白石老人自传》所记:“到钦州,正值荔枝上市,沿路我看见田果的荔枝树,结着累累的荔枝,倒也常好看。从此我把荔枝也入了我的画了。曾有人拿了许多荔枝来,换了我的画去。”齐白石还曾言:“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并赋诗:“自叹中年何苦思,七言四句谓为诗,一朝百首多何益,辜负钦州好荔枝。”由此足见白石老人对于荔枝的喜爱。齐白石极擅处理此类题材。观本幅作品之画面,一树沉甸甸的鲜红荔枝,令人垂涎。果实以洋红描绘,体现出了佳果之娇红欲滴的鲜色,汁水盈盈,馥郁无比,并得绿叶相衬,茂密向荣。齐白石运用色点法来描绘荔枝表皮独特的粗糙质感,并配以藤*点缀出树叶的明暗。在整体构图方面,画面左侧垂下的一束荔枝与画面上方的荔枝交相辉映,使得画面更富张力和延伸感。通观此画,疏密有度,虚实相谐,体现了齐白石对构图极高的经营能力。
22松鹰图设色纸本年作
这幅《松鹰图》是白石老人赠与画友叶浅予的,无年款,署八十九岁白石款。齐白石生于年1月,农历癸亥年冬月。除去白石“瞒天过海”的两岁,不难算出此作品作于年。
因为该作是送给画友和同行的,所以齐白石在题材上选择了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松鹰。松与鹰两个意象的结合象征了一种刚劲、坚韧、不屈与博大,托物言志,寄托了他的人生理想。正如他在一首题《鹰》诗中写道:“连年看汝立,嘴爪世应稀。杀气层霄上,飞搏众岭低。”
这幅作品是齐老晚年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白石老人画过不同的松鹰图,大多数松鹰都颇具动态感,或回头或俯视,有的振翅欲飞,有的眼睛直勾一物,处于静与动的临界点之上,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艺术的张力,鹰的力量感跃然纸上,飘忽欲飞,相比之下这幅松鹰图显得较为安静,不一味强悍,在强悍中含着清峻、飒爽,眼神从以往的犀利变得柔和温润,内敛博大,淡定而从容地俯视着一切。以淡而润的墨色写松干,雄鹰静立于画面上部松干之上,昂首望向画外。用笔上多勾勒,少皴擦,鹰的线条流畅柔和,松针尖细灵动,疏密得当,这些艺术语言的综合运用使画面从整体来看,少了些凌厉苍凉之感,多了些温暖静逸之情,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绘画风格,于齐白石的年龄、性格和赠送对象有着很大的关系,希望自己与世无争,从容淡定,而又不失斗志。也希望两人都有奋斗的激情,有无限的力量。艺术的本质是情感,这些情感的变化必然会反映在作品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一位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有多稳定,他在不同时间段的作品风格是不尽相同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幅作品在风格上是唯一的,有它独一无二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也体现了一代文人画大师的基本素质。
23木芙蓉立轴纸本设色
“千林扫作一番*,只有芙蓉独自芳”。木芙蓉花期长,开花旺盛,品种多,其花色、花型随品种不同有丰富变化,是一种很好的观花树种。自然成了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白石老人的这件《木芙蓉》立轴,近似于没骨画法,花枝、花叶均以浓淡变换的笔墨写出并形成层次感,石头虽然作为衬景亦显得通透玲珑,全靠对水墨的娴熟掌控。整幅饱满而不失空灵。题句曰:粗枝大叶,拒霜魄力,道出了画意主旨。
24茶花镜心年作
款识:蓬子仁兄正画。庚寅,九十岁白石老人作。钤印:白石、大匠之门
茶花是云南省的省花,也是浙江金华和温州市的市花,其形姿优美,叶浓绿而富有光泽,花色多样,具有极高的审美趣味。齐白石的“茶花”多为艳丽色彩,此幅创作于年的《茶花》则绘为白色花瓣,以象征富贵的金*色绘花蕊,可谓别具匠心。而别具匠心的还不止如此,以茶花馈赠友人“蓬子”可以说是别有“用心”了。此处上款人“蓬子”即为姚蓬子(-),浙江诸暨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后参加左联。曾任教于上海师范学院,是我国著名作家。齐白石绘茶花相赠,是将金华的市花送给离金华不远的诸暨人姚蓬子,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巧合。谁曾想会在30多年后,茶花成为了金华的市花。此幅《茶花》整个画面自上而下具有一种铺成的张力,却也不乏点缀的意趣。九朵茶花在墨叶中以音符般跳跃,一只蜻蜓也被吸引过来,加入舞动的步伐。九十岁的齐白石已不能绘精细工虫,但意笔的昆虫有着另一种魅力,焦墨勾勒的翅膀使薄翼展现出独特的轻盈之态。“九”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着一种圆满之意,比如九九归一。齐白石也喜欢将九的寓意融汇在画中,比如绘九条鱼寓意如意,绘九只鸡寓意吉祥等。此幅九朵茶花还与白石老人的九十岁暗合,又可见其“用心”之处了。
25秋香立轴纸本设色年作
款识:秋香。啸天将*所画,庚寅,九十岁白石作意。钤印:齐白石、寄坪堂
品读白石先生的这件《荷花图》,展卷一观,迎面而来的是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与洒脱。行笔心手相合;无拘无束。这纯粹是笔墨与功力的无心体现。作品之中洋溢着一种“写”的意趣;古人云:“画到极则为书”。这种“书”不是只单纯的以“书法”入画,而是在笔墨之间“抒发”出作者的情趣与修养。白石先生的这幅力作恰恰有此体现:荷花的沉稳与宁静;荷梗的潇洒与苍劲;荷花的清秀与润朗;真可谓神与古会,心意交融。这件作品是庚寅年为“啸天将*”所创作,自署九十岁。庚寅年为公元一九五零年是年齐白石实际年龄八十七岁。白石老人虚长三岁是家乡之习俗,众所周知,以为文坛轶事。“啸天将*”就是杨虎。袁世凯称帝时,杨虎曾任江苏*总司令、海*陆战队司令兼代理海*总司令,这件作品就是白石老人赠与杨虎画作中的精品之作。
26事事如意立轴
齐白石作画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提高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新篇章。此作品以写意为主,取谐音“事事如意”之意。
27岁朝图立轴庚寅(年)作
款识:岁朝图。古稀婴儿长寿。庚寅,九十白石。钤印:白石、大匠之门
这是一张洋溢着中国传统节日喜庆的作品。大红的主色调,勾勒出平常人家里除夕用的什物,大红宫灯和鞭炮洋溢着喜气,花瓶牡丹寓意着平安富贵,新鲜的柿子寓意着事事大利,所有这些物象造型简练质朴,赋色鲜艳泼辣,多用洋红,色调明快浑厚,营造出温馨喜悦的生活气氛。齐白石的画大雅大俗,把文人画家所鄙夷的畚箕、柴耙之类的农具皆收入画图,并且声明: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所用过之物一一画之。他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和较熟悉的一切事物统统都搬进了他的画面上。他的选材突破了单纯的民间画、学院画之间的森严界限,并继承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深入观察,加以融会提炼,将富有农民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情趣融进文人画中,不仅扩展了文人画表现的题材,而且也更新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范。如果说,那浓厚的乡土气息,天真浪漫的童心,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视觉形状,则是其艺术的外在生命。
28双寿图镜芯
款识:双寿。白石齐璜制。相传农历三月三,瑶池王母宴群仙,若相此桃论甲子,开花结果六千年。白石又题。钤印:三百石印斋白石、齐大、苹翁
白石老人的艺术来自生活,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带着不随世事炎凉而变化的那份简单的纯真。此画可推断出是齐白石在京华变法之后的作品,变法后的他,笔下趣意盎然、热烈鲜艳、一派生机,大俗大雅,雅俗共赏。寿桃作为白石老人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因其寓意吉祥喜乐一直广受藏家的欢迎。画中两枚寿桃置于全幅中心,采用没骨画法,果实厚硕、颜色鲜艳,昭示圆满福寿;以朱砂绘寿眉,二寿眉虽用笔了了却层次分明、神韵逼真,相互对视,体态稚拙;下方枝叶也采用没骨画法,淡墨浅抹、枝叶疏朗,别具神韵。整幅画作构图新颖,造意别致、有笔墨有色彩,令人耳目一新,看他的作品,不费猜测,不劳累,但并无单调感。直观之外,红在他手中又非简单直白的“以色当墨”,轻重缓急,浓淡合宜,有笔意笔痕,骨肉分明,极见造型与笔墨功力。勾画的桃叶从比例上来看小于寿桃,但配角亦是唱得有声有色,分为不同的姿态,颜色层次也各有不同,使赤祼祼的桃实不至过于村俗。最先着墨的提篮以焦墨勾出,其凝重苍劲与桃实的沁出的鲜润娇艳形成有趣的对照。整个作品看上去既单纯又丰富。画面中寿桃虽寥寥数笔,却画出喜庆祥和的意境。用笔虽萧散,却有整合之韵,格调欢快而不失凝朴。是老人晚年单纯而不简单、真率而不粗俗、热烈而不痴狂的写照。用老人擅长之洋红与中国画颜料调配着色,弥久益新,适合长期收藏。而题款巧妙地置于绿叶之上,这种即兴发挥的幽默感也是本幅作品所特有的。
29枇杷纸本设色年作
齐白石的绘画作品雅俗共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与他在作品中所表达和流露的深厚的民族情感、质朴的农民气质和孩子般的率直天真分不开。他毕生尤其晚年的创作信手拈来,却“意中有意,味外有味”。《枇杷》取日常小景,通过酣畅的笔墨把生活摄入画面,遗貌求神,无论在造型、笔墨和结构、创意上都成自家风范,处处洋溢着欢乐、健康、开朗、旺盛的生命力和画家独创的风采。
30芭蕉设色纸本
款识:1.客观余画竹,忽谓曰:公以一尺宽之纸画此可矣容画芭蕉,万不能容一叶。余戏取六寸宽之纸画之,客曰:画家心中其有成竹也。白石并记。2.窗前一夜萧萧雨,白尽人头是此声。乃余旧句,书题此幅亦两焦也。白石又记。钤印:老白(白)
此幅《芭蕉》为齐白石双跋之作,足以看出他的珍视与喜爱,累累长跋,铺陈在一米多长却仅六寸宽的纸面上,别有趣味。白石作此,是为了反驳友人“万不能容一叶”的偏见,他的童心与创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揣测研究。《芭蕉》以水墨为主,白石老人笔下多平远朴素之物,看似平淡,却独树一帜,前无古人,内蕴深情。他对于题材的选择、结构的安排,看起来简单,却又新鲜奇特,可见经过惨淡的经营。《芭蕉》造型简练质朴,刚健朴厚,画面生机蓬勃,独树一格,生活气息浓厚。齐白石注重为万物写神,注重画面整体的大写意信笔挥写意趣,可谓三五挥洒,尽得风流。
31守护神水墨纸本
此幅写一蹲踞枝上之猫头鹰。猫头鹰,即枭,又名夜枭,自古以来被视为不祥之物,故不为人喜,更遑论入画。前此以之入画的不过寥寥数人。齐白石打破前人窠臼,自出新意,以猫头鹰入画,勇气固然可嘉,技法亦复可佩。这或许为稍后于他的林风眠大量创作猫头鹰表现了其先驱意义。
白石纯以浓墨晕写猫头鹰冠羽,尾羽施以稍浓墨色,体羽与翅羽笔墨了了,然光影、层次皆跃然其上;而瞠视前方,神态尤为稚拙。枝叶疏朗,逸笔草草,别具神韵。整幅纯以水墨表现,不着颜色。一枝一鸟,似有雪个风格的影子,但齐白石的过人处乃在他并不袭取前人章法,而只学习前人笔墨精神,故此幅中着力于猫头鹰欲张未张的一只翅膀,并无雪个一贯的孤峭、冷厉、幽独、悚怪,而代以白石式的幽默、通脱和韵味。
32秋荷纸本设色年作
齐白石的花鸟画将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文人修养与农民气质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雅俗兼得。《秋荷》这张作品即体现出这种特色。图中所绘花叶或以淡赭铺染,或以淡墨出之;荷茎则一笔到位,挺健有力几至通贯全幅;莲蓬、花头造型简练大方。整幅作品风格刚健清新,用笔干脆纯熟,墨、色富有对比但不失和谐,点、线、面的穿插布排颇为讲究,从局部图尤可感受到画面的分割构成之美。
33蛙声十里出山泉纸本水墨年作
齐白石创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画上面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蛙声如何画?据说老人整整想了两夜,后来从诗句规定的“出山泉”三字得到启示,就在“泉”上作文章。但是老人没有画蛙,而是在那四尺长的立轴上,画两山峡谷间泉水汩汩地流向远处来,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湍急的水流中有欢快地游动着。人们见到有鳃有尾巴的蝌蚪离开了水的源头,告别了它们的妈妈,自然会想到蛙和蛙的叫声,似乎那蛙声随着水声由远而近……
34荷花立轴设色纸本
款识:白石山翁齐璜画。看花常记坐池亭,容易秋风冷不胜。生就不供中妇用,那时荷叶尚青青。白石又题。钤印:木居士、白石翁、齐璜之印、老齐
白石老人曾在题《画荷花翠鸟》中云“懊道人画荷国语草率、八大山人亦画过于太真。余能得其中否?尚未自信。世有知音,当不以余言为自夸耳......”齐白石的花鸟画将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文人修养与农民气息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雅俗兼得。该幅画作描绘满池秋荷景致。所绘花叶或以淡赭铺染,或以重墨出之;荷茎则一笔到位,挺健有力几至通贯全幅;莲蓬、花头造型简练大方。整幅作品风格刚健清新,用笔干脆纯熟,墨、色富有对比但不失和谐,点、线、面的穿插布排颇为讲究,从局部图尤可感受到画面的分割构成之美。
35荷花鸳鸯立轴设色纸本
齐白石画荷很多,几乎各时期都有作品留传。此种近景荷,直接描绘荷叶、荷梗、荷花,穿插两只鸳鸯,是从古代的折枝花传统发展而来,明清以来大写意画家如青藤、八大、吴昌硕等都沿用此法。红荷并蒂而生,颜色浓艳大胆,荷叶墨色苍润,浓淡变化而富有节奏感,红花墨叶,色彩对比强烈,给予强烈的视觉冲击。荷叶下一对鸳鸯相伴而游,憨态可掬,用色鲜明艳丽,动静间遥相呼应,信笔所至使满幅画卷充溢着一种盎然生机。用荷花和鸳鸯寓意百年好合,并蒂莲里,富于意义,充满了深情地祝愿。
36齐白石花鸟画欣赏
37虾年作
齐白石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深知画家必须能够把握对象活的形貌、质量感、运动方式、环境关系及个性特征,否则画得再似,也形同死物。他画虾就是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它们的形神特征。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本幅是白石91岁时的作品。此时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38江南风味图水墨纸本
多才多艺的齐白石,几乎无所不画,其水族画,尤为精妙,虾、蟹、鱼、蛙、蝌蚪在老人的笔下,用富含吸水性的羊毫笔与落墨即化的生宣纸,以极为精简的笔墨,似写而工地表现这些生灵各不相同的活泼形态,恰到好处地显示了或坚硬或光滑或莹透的质感,传神地描写了它们的动人神情。
39荷蛙纸本设色年北京荣宝斋画店收藏
鱼、虾、蟹、蛙,在齐白石作品中出现最多。他笔下的青蛙,活泼可爱,就像是终日玩耍淘气的孩子。《荷蛙》是画家91岁高龄所作,描绘秋田的荷塘,四只青蛙自由自在,活泼可爱。
40小蝌蚪找妈妈镜框设色纸本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幅充满童趣的绘画,用笔泼辣,采用简洁的叙事手法进行创作。青蛙、蝌蚪、荷叶、水波全用大写意没骨法画出,只以浓淡区分形简神聚,近乎符号化。这种大胆泼辣的画法与效果,在古代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画家的大胆与特立独行,作品对形式感、现代感的创造性追求,足以令固步自封的画家们瞠目结舌。白石老人有诗:“胸中富丘壑,腕底有*神。”论近代书画,齐白石必推入魁首,白石老人特别善于处理构图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常见的对象在他的匠心独运之下显得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小蝌蚪找妈妈》画面充满张力,构图奇特而稳定,上实而下虚,看得出老人对画面安排的用心程度,完全是自然的再现,可见老人高超的艺术手段和无与伦比的调动手段的能力。
41棕阴锦犬立轴设色纸本
白石老人的画中,总是能体会出一种朴素中见真情,平淡中见童心的返璞归真之美。俗曰:“画人莫画手,画兽莫画狗,画树莫画柳,一画便出丑。”狗是常见之物,因为常见,若要画得形神兼备得到读者共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白石老人先以淡墨勾勒出外形,后以浓墨湿墨表现尾巴和身上的斑点,整体看来形神兼似,意趣盎然。“棕树”在他的眼里成为源于现实又超越写实的文人画意境的绘画语言,白石翁借着棕叶,抒写情怀,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芭蕉意象画作里,透露出个人的内心世界。齐白石曾在《白石老人》自写小传中写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画家笔下常见的虾、蟹、蛙、鱼、鸡、鸭、鹰、鸟等皆传神之至,可见其用心用功之深。整幅画作简洁明了,寥寥数笔,而情景宛然,使人联想到很多画面之外的意境。
42清白传家镜心
款识:清白传家。三百石印富翁作于故都三百石印斋。钤印:白石
“清白传家”是齐白石画白菜时常用的画题。画家生于“糠菜半年粮”的穷苦之家,认为白菜是菜中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宣称“菜根香处最相思”,常以青白菜谐“清白”之音,一生喜画白菜,并以自己的作品画面能够洋溢“蔬笋气”为荣。齐白石画的白菜,宛如田地里刚出土。本幅作品白石老人用水墨画了四棵大小、舒卷、深浅不同的白菜,干净、壮实,带着泥土的芳香。他用篆书笔法中锋一转锋,准确地勾出白菜的轮廓,再用蹲笔刷出菜叶,然后用小笔破墨勾筋,使菜叶墨色丰富,层次分明。四棵白菜的方位聚散穿插得恰如其分。好一副田园之气。
43桃花蝴蝶立轴设色纸本
此幅应为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作品,体现了其取法吴昌硕之后形成的典型的大写意风格。画面从右上角起笔,交叉缠绕的紫藤贯穿上下,形成密疏、细粗之对比,构图颇具匠心。藤条以干湿浓淡不等的篆书笔法画出,似乱非乱、疏而不散、密而不结,有盘龙虬绕之势,藤花与叶片用彩墨渲染,色彩极丰富,但整体格调仍旧淡雅天真,并不浓郁鲜艳。左上角空白处一只蝴蝶飞来,动势及情态皆十分自然。整幅墨色和谐,笔法刚柔相济,造型简练质朴,充满春天的气息。
44紫藤蜜蜂立轴
此幅画笔力沉厚,格调和谐高超,主要用泼墨与勾勒点画相结合的画法,间以没骨法,紫花串串,枝叶繁茂。以没骨法点画藤花,加以勾勒,润泽娇嫩;干涩之笔写出蜿蜒攀爬的藤条,形如金文,笔似龙舞,似有风动;枯润交织,透出无限春意。他擅于把运笔时的顿挫、刚柔、纤拙的变化,结合墨色的干湿、虚实、浓淡,以求获得机括自然的效果。而画面右上方的工写小蜜蜂,更加增添了自然的动与静的生动与和谐。蜜蜂由齐白石独创的晕蜂题法画出,即先用清水在蜂翼部位涂湿一片,然后用浓墨在身和翼的接合部位上接触,使墨在水中作放射状漾开,立刻收到蜜蜂双翼急速抽动的效果,既形似又神似。这种阔笔写意花卉与工笔细密的写生草虫的巧妙结合,使画面在粗笔、细笔、工致、疏放的对比中取得了赏心悦目的审美效果。
45隔帘风细但闻香设色纸本
款识:幽花开处月微茫,秋冰凝神黯淡妆。晓砌露浓空见影,隔帘风细但闻香。瑶台夜静*冠湿,小洞春深玉佩凉。一段凌波堪画处,至今词赋忆陈王。借染辰鱼诗题画,白石山翁璜。钤印:木人(朱文)、白石翁(白文)
水仙是祝寿常用的绘画题材,寓示神仙富贵。水仙以清、贞为代表的人格象征及其比德意义被历代所珍视,有“凌波仙子”之称。花木题材在齐白石绘画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该幅作品中,水仙外在具有色彩、姿态、香味等物色之美,表现出各种风韵;水仙的内在神韵美可以概括为仙姿出尘、冰姿清幽。同时,齐白石的创作常常是诗与画同步构思的,相互参照,可以清楚地见出其创作的旨趣。该幅作品上方陪长诗一首,正如王朝闻在《齐白石画集·序》中称齐白石的作品是“诗的绘画”,“画家齐白石在描写自然的时候,他的态度既是画家的,也是诗人的”。“齐白石诗人气质的表现,无例外地依赖具体的造型手段。他的画是寓情于物的,所以说他仍然是成就卓越的大画家,而不是辞不达意的幼稚的诗作者。”诗书画相得益彰,实为白石老人难得的佳作。
46水仙八哥
47菊花草虫立轴设色纸本
老人晚期尤喜将写意之花卉与工细草虫融于一图,其花卉多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草虫则细致入微,纤毫毕现,追求一种相反相成的韵味。此幅《菊花草虫》描绘了金秋时节菊圃里花容正茂之景象,纵横挥洒,笔力苍劲老到。画面上端点缀一只寻香而至的蜻蜓,勾描细腻、精炼,其双翼剔透纤薄,似弹指可破,更显生动逼真。画中菊花以扬州八怪之一李鳝的画法绘出,构图上参差错落,极具动态,茎叶之描绘,以法书之草率行于纸上,参差点落,古意盎然,拙中寓巧。画风真率自然,不加修饰;用笔雄浑健拔,骨肉兼得;用墨滋润淋漓,浓淡相宜。整个画面构图饱满、完整,观之尤觉生机勃勃。将其“似与不似”的主张彰显得淋漓尽致,为齐白石晚期精品。
48海棠秋趣年作
此件《海棠秋趣》为白石老人晚年时所作,红花墨叶配以昆虫点缀,自有一番田园乐趣。秋天本是令人惆怅的季节,而在作者笔下却是另有一种生命蓬勃的气息:两棵海棠自上而下队列式排列,海棠花开,柠檬*的花蕊让画面显示出跳跃的动感;如柳枝般垂挂的枝条,安静中不乏妩媚;几片硕大的叶子以淡墨挥就,再以渴笔点出叶脉,粗中见细;两只蚂蚱于海棠树下低头觅食,又或是在窃窃私语,栩栩如生,灵气十足。
画面左侧,齐白石题有自作诗:卷帘临水羡鱼偕,十二朱栏万字排。清夜露冷情更切,西风吹梦上秋阶。诗为画又延伸了意境,白石用宗教里的“卍”字表达“万”,当为祈求吉祥之意。卐或卍,是古代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唐代武则天将卐定为右旋,定音为“万”,义为“吉祥万德之所集”,此义沿用至今。九十一岁的白石老人已是暮年,但创作激情却未曾退减,祈求吉祥当是对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
49牵牛花纸本设色年作
《牵牛花》是他晚年之作,画跋云:“予偕山子晓霞山之西,大岩之东,岩之牵牛,常有花大如斗。予九十二岁时,一日翻旧簏得予少年时手本,九十二始用之”。由此可知,画家所画之物,是他早年时的稿本中得来。他还曾为梅兰芳画过牵牛花,“梅畹华家牵牛花碗大,人谓外人种也。余画此最小者”。《牵牛花》用笔老到,聚散穿插很有讲究,笔力健爽,红的花朵,黑的墨叶,鲜明大方,形成墨线丛中朵朵红花,娇丽动人。
50山雀图镜心设色纸本年作
款识:絜青女弟子属画,九十二岁白石老人。钤印:齐白石、大匠之门
上款“絜青”,即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立于田间捆扎而成的稻草堆,上立麻雀,下有雏鸡争相啄食余落的谷粒,构成了白石画中常见的田园景色。综观此画,笔法精妙,结构谨严,设色鲜明,写物逼真,托物以写意、壮景以抒坏,于中可窥一斑,不愧大师精心构撰之作。《山雀图》图中以花青藤*借笔写叶,以淡墨取书法用笔写出叶的筋脉,疏密有致,气势磊落,展现出画家胸中逸气。在写实写意之间,开辟出一条为理论所不能辩驳的实践之路,具有价值和启示意义,齐白石便是这样一位开拓者。白石翁“似与不似之间”的主张便是理想与现实,主观与观客,有我与无我相契合的方式,是他作画的艺术追求,也是使他绘画趣味盎然的原因所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