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延禧攻略那些你不知道的清宫首饰
TUhjnbcbe - 2020/11/21 18:10:00

最近于妈的新剧《延禧攻略》特别火爆,频频出现在微博热搜,在各路人的推荐下,小编也忍不住走上追剧道路。

你还别说,这部剧还真让人有种意外惊喜的感觉,新剧一改往日风格,抛弃了之前的蜜汁配色,《延禧攻略》竟然破天荒地——正常!采用了高大上的冷色调,整体构图也显然经过精心考量,变得极具艺术感。最重要的是,在这次的人物造型上,也是下足了功夫。

曾经的莹光红蓝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端庄的玄色、墨绿色,或者大方雅致的各种素色,整体看起来考究复古,满眼的高级感。

最为惊艳的,还是人物的衣物和打扮上。据说,为打磨该剧所符合的“历史原貌”,导演组还专门找来了曾在故宫担任文物修复工作的绣娘,为剧组缝制衣服。所以演员们身上的戏服,个个都是工艺考究。

除了美丽的戏服,很多配饰也是相当出彩。

领约

领约,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项圈,是清朝妇女用于约束颈间衣领、装饰颈部的饰品。领约为圆形,质地有铜镀金、银镀金。上缀有珊瑚、珍珠、宝石等,活口处各系绦带一条,穿系红珊瑚等,下有坠角,多为珊瑚或其他各色珠子。《延禧攻略》中的皇后穿戴吉服时,就佩戴有领约。

领约正面图

领约背面图

金镶青金石领约(藏于故宫博物院)

银镶珊瑚领约(藏于故宫博物院)

染骨镶石领约(藏于故宫博物院)

压襟

压襟可以玩的花样就比较多了。《延禧攻略》中的压襟,以“十八子”居多,不过这其实不是压襟的基本形制,只是念珠一物两用,替代了一部分压襟的功能。“十八子”,是在清朝流行的一种小型手串,以其主珠经常为十八颗而得名,一般被认为源自于佛教。根据留存下来的画像和老照片来看,十八子还是在满人中使用的比较多一些。一副标准的十八子,一定由十八颗主珠组成,中间缀有材质与主珠不同的隔珠和佛头。佛头左右栓有丝线为系。佛头连有佛头塔,再连金刚杵,之上再连接宝石或金属质地的背云,后垂有宝石坠角。当然,十八子任意组合的空间很大,所以还有许多不同的样式。

珊瑚十八子手串(藏于故宫博物院)

翠十八子手串(藏于故宫博物院)

最开始,十八子是佩戴在手腕,或是持拿在手中,《延禧攻略》中皇后正是经常手持一串十八子,时不时转动为其子祈福。慢慢地,十八子衍生出了另一种用法,那就是佩挂在衣襟上。

皇后手持的“十八子”

点翠

点翠工艺是一项中国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用点翠工艺制作出的首饰,光泽感好,色彩艳丽,只要在使用过程注意保护,光泽和色彩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点翠工艺的发展在清朝康雍乾时期达到了顶峰。翠,即翠羽,是翠鸟的羽毛。点翠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因制作工艺的残忍(会对翠鸟造成无法消除的伤害,被取过羽的翠鸟往往很快就会死亡)为了保护濒危的鸟类,点翠工艺在清末民初被烧蓝工艺取代。现代所制作的点翠饰品多用鹅毛、丝带等多种材质替代。根据于妈所说,剧中一部分点翠首饰是从民间淘来的老物件加工过的,更加绚烂。

《延禧攻略》里的点翠饰品

《延禧攻略》里的点翠饰品

点翠饰品常有菊花、蝙蝠、凤凰、海棠花等纹样,寓意自然都是吉祥富贵的,比如菊花寓意“长寿”、蝙蝠寓意“多福”等。

点翠凤凰纹头花(藏于故宫博物院)

点翠菊花纹头花(藏于故宫博物院)

《延禧攻略》中几位娘娘的点翠饰品

“一耳三钳”

《延禧攻略》中,不论是太后、皇后、各宫妃嫔,还是宫女,无一例外,都是一耳三钳。一耳三钳实则满族旧俗,女孩出生后,一耳穿三孔,戴三钳,富裕者用金、银、翠、玉,贫者则以铜圈代替。

一耳三钳

一耳三钳

金环镶东珠耳饰(藏于故宫博物院)

鉴于此剧在一些道具上挺有的用心,我还是决定追上一段时间,毕竟,剧里的一些服饰首饰确实是很好看呢~

资料来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延禧攻略那些你不知道的清宫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