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点翠,美艳和残忍的两个极端
TUhjnbcbe - 2020/12/6 9:53:00
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美艳和残忍的极致·

----

《珠翠光华》说:“用小剪刀剪下活翠鸟脖子周围的羽毛,轻轻地用镊子把羽毛排列在涂有粘料的底托上。翠鸟羽毛以翠蓝色、雪青色为上品,颜色鲜亮,永不退色”。

据说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以保证颜色鲜艳只是未被证实的谣传,但是为了获得华丽的翠羽而大肆网捕,人们是逃不脱干系的。点翠工艺在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顶峰,它有残忍的一面,却也把古代人们的技艺和艺术创造力展现地淋漓尽致。

点翠分软翠和硬翠。取用较大的羽毛制作的叫硬翠,取用细软的小羽毛的就称软翠。

一只翠鸟能被采用的羽毛约28根,左右翅膀上各10根、尾部8根,不同部位的羽毛颜色各有不同,有皎月/湖色/深藏青等,正是翠羽的自然纹理和幻彩光,造就了点翠作品的富于变化,活泼俏丽。

·鲜妍耀目,凤毛麟角·

----

翠羽并不能永久保存,年左右便会褪色,这也是现存的点翠饰品凤毛麟角的原因。点翠工艺是慢工细活,制作时先将金、银片按花形制作成底托,再涂胶水,将翠羽粘贴在底托上,形成精美的图案,还时常会镶嵌珍珠、玛瑙、红珊瑚等玉石,尽显高贵典雅。

点翠制成的饰物,独有一种艳丽拙朴的美感,凸显的是东方饰品注重细节、讲求工艺含蓄之美的特质。自古帝王服装、王后的凤冠,都用点翠作饰,经受漫长岁月的淘洗依然鲜妍耀目,可见其工艺之精湛亦空前绝后。

清代时,点翠还是一般宫庭富豪私藏之珍品,到了清末民初,点翠流行开,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为荣,“压鬓钗横翠凤头”成为一时盛景。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保护益鸟的重要性,因而改用烧蓝工艺取代了点翠。

·翠羽,点翠美学的精髓·

----

翠鸟羽毛光泽好、颜色鲜亮,再配上金光闪闪的凸边,把古代仕女那乌黑的秀发衬托得犹如幽幽湖水上点点灵动的浮光魅影。然而翠鸟娇小,羽毛柔细,即使制一朵精巧的头花却要牺牲许多美妙的小生灵。

现在,也有仿制点翠的工艺出现,但仿制的原材料毕竟不是真正的翠羽,显然无法抵达点翠的精髓。看过《甄嬛传》的亲们,对「华妃娘娘」那雍容华贵的装扮定不陌生,据说她头顶中间的大凤是当年的真品,市价1套万。

30年代,只要戏曲舞台上还为点翠保留了立锥之地。戏曲中能歌善舞的贵族妇女都带着金制的点翠,如《二进宫》中的李艳妃、《宇宙锋》里的赵艳容;贫苦女子则带银制的点翠,如《六月雪》中的窦娥,《桑园会》中的罗敷等。

·赵树宪,当代点翠非遗传人·

----

目前流行的仿点翠工艺,在最终效果上都难免有些遗憾,孔雀或其它鸟类的羽毛完全无法和翠羽媲美。

南京绒花非遗传承人赵树宪在前人基础上,首创绒花制作仿点翠饰品的工艺,尽得神韵。

赵树宪的绒花制作经绒花染色/软化*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10道工序制成了南京绒花的「点翠头面」(戏曲中演员的头饰)。拥有翠鸟羽毛光泽度的珠凤、耳环、项圈等饰物,看来精致典雅,古韵十足。

他的点翠绒花还不断与时尚接轨。如跟知名设计师劳伦斯·许的合作,让绒花登上戛纳电影节,成为中国女星装束上的点金之笔,在米兰世博会南京周上,绒花还和意大利手工制帽工艺亲密接触了一番,充当了文化交流大使一角。而在李玉刚自导自演的《昭君出塞》等多部舞台剧中,美轮美奂的点翠头饰为这部历史大剧增添了浓重的东方美学色彩。

-END-

图文资料来自网络,改编仅限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点翠,美艳和残忍的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