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翠的前世今生
古代的点翠点翠工艺出现在汉代,唐代时,诗人李峤就已经在诗句中咏娥点翠之美:“谁家窈窕住园楼,五马千金照陌头。罗裙玉佩当轩出,点翠施红竞春日”。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点翠发展达到了顶峰。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近代的点翠清末,民间也开始受清宫首饰潮流影响,许多富庶之家都会在女儿出嫁时为其置办一套点翠首饰作为嫁妆,以平添尊贵。民间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为荣。“压鬓钗横翠凤头”成为一时盛景。然而,因为翠鸟日渐稀有,在年,中国最后一家点翠厂关门,从此再也没有大规模的点翠制作场所,这项工艺也就被逐渐遗忘了。点翠的再现近年,点翠再次出现在人们视线里确是因为一次谩骂——京剧演员刘桂娟在微博上晒出成套价值不菲的点翠头面,被众多动物保护者围攻。虽然这次再现并不光彩,但是确实是唤起了大家对点翠这项工艺的注意力。点翠替代品介于点翠本身比较残忍,不利于保护动物,所以在清末民初,逐渐由大量的烧蓝代替。烧蓝颜色更加艳丽,釉面和翠面相比,也更易保存。但是烧蓝的釉面光泽和点翠的哑光感还是相差很多,所以终究不算最优质的替代品。缎带仿点翠近年,有不少点翠爱好者尝试用蓝色缎带,经过处理,模仿羽毛的纹理拼接,成功做出缎带的仿点翠。鹅毛仿点翠除了用缎带,还有手工爱好者用染色鹅毛来替代翠羽,力图还原点翠的华美。在众多点翠替代品中,染色鹅毛的还原度相对最高。苏州大学珠宝玉器收藏与鉴赏高级研修班(珠宝玉器精修)正在火热报名中!第二期即将开班,优惠大派送!凡在元旦前报名,将享受原价现价的报名优惠!欢迎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