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每课中心思想总结,
TUhjnbcbe - 2020/12/20 17:33:00

96学时培训

11月6日,新河镇塘下小学承办温岭教师教育学院“下小学低段语文教师课堂执行能力提升96学分培训活动。

本次活动由陈银辉、郑伶超、王芳三位老师上示范课,朱玲红导师点评及作《语文要素的功能解析及教学应用》主题报告。

陈银辉老师《狐狸分奶酪》

陈老师是一个基本功很扎实的老师,她以好朋友的角度和学生们进行交流,用童趣的语言吸引学生。整节课总能听到陈老师对孩子们赞许的声音。用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和话语,充分带动了整节课的气氛。

在组词环节,陈老师让同学之间互相配合,一个说字,一个组词,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小组游戏的方式展开,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乐于参与到其中来。

郑伶超老师《商量》

郑伶超老师的这节口语交际依据课标和学段的要求制定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中。

郑老师借绘本故事和调换值日的话题创设说话情境,以教材为载体,在交际中提炼商量的要领。通过课上的情境表演,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与人“商量”的过程,体会到彼此建立在文明、和谐、相互理解下的“商量”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王芳老师《搭船的鸟》

王芳老师的课堂,朗朗书声中妙趣横生。通过抓课后练习题的第一题进行设计教学,并且把课堂作业本穿插于学习活动中,引出作者不仅用耳朵仔细听了声音,而且还用眼睛认真看,这便是仔细观察。

放手让学生们自己读、说、想、演……让学生亲身经历,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过程。体会翠鸟的美丽,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从而展现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语文课。

点评讲座引方向

朱玲红校长在导师点评中对三位老师的课堂做了细致的点评,她强调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到精巧,富有可操作性,要做更多的预设,

TUhjnbcbe - 2020/12/20 17:33:00

第一单元课文中心思想

1、《大青树下的小学》按照上学前、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诗中描写了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冒出的花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视角叙述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3、《不懂就要问》一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垫读书时碰到不懂的问题问老师的事。他明知可能会挨打也要向先生提出问题,体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我们要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所见》的作者是清代的袁枚,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后写小牧童的静态,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我能写出这首诗的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全诗描写的事物有:牧童、*牛、蝉。

第二单元课文中心思想

4、《古诗三首》:

《山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表达诗人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

《夜书所见》——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6、《秋天的雨》一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7、《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第三单元课文中心思想

8、《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被称为“世界童话大王”,主要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海的女儿》,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罪恶。

9、《那一定会很好》中种子生根、发芽,然后发生的变化是: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这粒种子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要有奉献精神,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10、《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它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红头不小心被大*牛卷进了肚子里。青头不断鼓励它,成功地帮助它脱险。它告诉我们遇到危险时,要积极地想办法,持冷静才能成功脱险。让我们体会到青头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的美好品质,同时也懂得了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物时会反刍。

11、*《一块奶酪》一课写一位蚂蚁队长在搬运奶酪的过程中以身作则,克服了自私的心理,从而赢得了蚂蚁们的拥护的故事,告诉人们作为领导要大公无私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第四单元课文中心思想

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讲述了一间老屋在每次准备倒下时,因为分别答应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请求,给予它们帮助而总也倒不了的故事,赞扬了老屋乐于助人的品质。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篇课文围绕胡萝卜先生和他的长胡子展开有趣的情节,故事虽然没有结束,但让我们知道他的长胡子帮助了他人。

14、*《小狗学叫》写这篇童话写了一只不会叫的小狗向小公鸡、杜鹃学习怎么叫,但都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盲目,要动脑思考,找到自己的位置,做真正的自己。

第五单元课文中心思想

15、《搭船的鸟》文,作者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16、《金色的草地》讲述了生活在乡下的兄弟俩经常在草地上玩耍,以及哥哥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其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的故事,告诉人们要观察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无穷的乐趣。表现了他们团结和谐的亲情。从作者的身上我学到了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第六单元课文中心思想

17、《古诗三首》中,《望天门山》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的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了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乐观豪迈的思想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抓住西湖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不同美景,再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西湖的美丽多娇,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描写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美景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

18、《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作者按海水、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瑰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9、《海滨小城》展现了绚丽多彩的海滨景象以及美丽整洁的小城风光,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0、《美丽的小兴安岭》描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第七单元课文中心思想

21、《大自然的声音》一文中主要为我们介绍了两位“音乐家”是风、水,和一位“歌手”,是动物。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我们能从作者优美的文字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2、《父亲、树林和鸟》记叙了父亲带我走过树林遇见鸟的事,从作者的视角可以感受到“父亲”对鸟的了解和喜爱,侧面突显了“父亲”爱鸟之情。

23、《带刺的朋友》一文描写了一只可爱的刺猬,在作者家的院子里偷枣的事。文章通过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表现了刺猬的可爱,文章妙趣横生,风趣的语言表达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第八单元课文中心思想

24、《司马光》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记叙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25、《掌声》讲述了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变得开朗、自信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多给他人一点关爱和鼓励。

26、《灰雀》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小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27、*《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的是白求恩大夫在形势十分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其负责,对同志极其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需要领取电子版资料的家长和老师们

请加我

1
查看完整版本: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每课中心思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