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百鸟竞翔·留住母亲河畔的鸟鸣声”河南野生鸟类科普公益摄影展在郑州经开区盛华里购物中心开展。
本次影展希望通过摄影艺术来定格鸟儿的风情万种与千姿百态,用图片来传达对野生鸟类世界的认知,用摄影师奇思妙想的创意来展现大自然的灵动之美。在科普鸟类知识,唤起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为主体的识鸟、爱鸟、护鸟的生态环保意识,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与万物生灵和谐相处。
应广大影友要求,我们精选出部分展览作品,分两期在这里展示,供大家欣赏。
“百鸟竞翔”
河南野生鸟类科普公益摄影展
作品选(下)
豫《领鸺(xiu)鹠(liu)》
作者:朱晓保
拍摄地点:罗山董寨
领鸺鹠(Glaucidiumbrodiei):鸮形目,鸱鸮科,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小型鸮类,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多白天单独活动活动,晚上喜欢鸣叫,几乎整夜不停;主要以昆虫和鼠类为食。河南罕见,为留鸟。
豫《鹰鸮(xiao)》
作者:李瑞芳
拍摄地点:罗山董寨
鹰鸮(Ninoxscutulata):鸮形目,鸱鸮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于山地阔叶林中,喜欢在夜间和晨昏活动,飞行迅捷无声。捕食昆虫、小鼠和小鸟等。河南为夏候鸟。
豫《戴胜》
作者:王国富
戴胜(Upupaepops):佛法僧目,戴胜科。栖息于各类开阔地带,以农田为主。以色列国鸟。中国广泛分布,河南省为留鸟。
豫《普通翠鸟》
作者:华剑长
翠鸟(Alcedo):佛法僧目,翠鸟科,濒危。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的水域。性孤独,常独栖于近水的树枝上或岩石上,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河南省为留鸟。
豫《冠鱼狗》
作者:徐林生
拍摄地点:罗山
冠鱼狗(Megacerylelugubris):佛法僧目,翠鸟科。中型鸟类,栖息于林中溪流、湖泊等水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水生昆虫。河南省为留鸟。
豫《星头啄木鸟》
作者:李全民
拍摄地点:焦作
星头啄木鸟(Dendrocoposcanicapillus),啄木鸟目,啄木鸟科。主要栖息于山地和平原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
豫《寿带》
作者:李全民
拍摄地点:鲁山
寿带(Terpsiphoneparadisi):雀形目,王鹟科。栖息于低地和丘陵的森林及次生林中,海拔高度低于米。飞行缓慢,长尾摇曳,又名为一枝花。河南为夏候鸟。
豫《喜鹊》
作者:苌建华
喜鹊(Picapica):雀形目,鸦科。栖息地多样,喜欢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繁殖期捕食昆虫、蛙类等小型动物。河南省为留鸟。
豫《发冠卷尾》
作者:蔺艳芳
拍摄地点:罗山董寨
发冠卷尾(Dicrurushottentottus):雀形目,卷尾科。中型鸟类,通体黑色,额部具发丝状羽冠,外侧尾羽末端向上卷曲。栖息于低山丘陵、山脚沟谷地带,多在林中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河南为夏候鸟。
豫《丝光椋(liang)鸟》
作者:李全民
拍摄地点:罗山董寨
丝光椋鸟(Sturnussericeus):雀形目,椋鸟科。雄鸟头、颈丝光白色或棕白色而得名。多栖息于开阔平原、农作区和丛林间;营巢于墙洞或树洞中。在迁徙时可结成大群,取食植物果实、种子和昆虫。河南省为夏候鸟或过境鸟。
豫《鹪鹩(jiaoliao)》
作者:杨旭东
拍摄地点:郑州湿地公园
鹪鹩(Troglodytes):雀形目,鹪鹩科。小型鸣禽,歌声嘹亮。多独自或以家庭集小群进行活动。在灌木丛中迅速移动,尾巴翘的很高。主要取食昆虫。河南省为留鸟。
豫《红尾伯劳》
作者:屈俊辉
拍摄地点:孟津
红尾伯劳(Laniuscristatus):雀形目,伯劳科。识别特征为尾上覆羽红棕色,尾羽棕褐色。一般生活于温湿地带森林、开阔地附近。主食昆虫,偶食种子。河南省为夏候鸟。
豫《黑枕*鹂》
作者:方太命
黑枕*鹂(Orioluschinensis):雀形目,*鹂科。通体金*色,两翅和尾黑色。头枕部有一宽阔的黑色带斑而得名。主食昆虫,也吃果实和种子。叫声悦耳。河南省为夏候鸟。
豫《黑水鸡》
作者:李长看
拍摄地点:民权
黑水鸡(Gallinulachloropus):鹤形目,秧鸡科。中型涉禽,栖息于灌木丛,蒲草,苇丛;善潜水,多成对活动;以水草,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河南省为留鸟。
豫《鹤鹬》
作者:李全民
拍摄地点:孟津
鹤鹬(Tringaerythropus):鹤形目,鹬科。小型涉禽,常单独或成分散的小群活动,多在水边沙滩、泥地、潮涧地带边走边啄食,主要以甲壳类、水生昆虫为食。河南省为旅鸟或夏候鸟。
豫《红嘴相思鸟》
作者:王小*
拍摄地点:郑州
红嘴相思鸟(学名:Leiothrixlutea)小型鸟类,体长13-16cm。红嘴相思鸟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该鸟羽色艳丽、鸣声婉转动听,是世界各地著名的笼养观赏鸟之一。
豫《白颈鸦》
作者:王小*
拍摄地点:罗山
白颈鸦(学名:Corvustorquatus)是雀形目、鸦科的鸟类,全长约48厘米。栖息于平原、耕地、河滩、城镇及村庄。有时与大嘴乌鸦混群。以种子、昆虫、垃圾、腐肉等为食。常单独或成队活动,很少集群。
豫《棕扇尾莺》
作者:李全民
拍摄地点:中牟
棕扇尾莺(Cisticolajuncidis):雀形目,扇尾莺科。小型鸟类,栖于开阔草地;求偶飞行时雄鸟在其配偶上空作振翼停空并盘旋鸣叫;繁殖期常有的鸣叫声为单调、规则、重复的尖高音调。河南省为留鸟。
豫《棕脸鹟莺》
作者:屈俊辉
拍摄地点:商城
棕脸鹟莺(Seicercusalbogularis):雀形目,树莺科。色彩亮丽而有特色的莺鸟。主要栖息于海拔米以下的阔叶林和竹林中,繁殖期多单独或成对活动,鸣声清脆,主要以昆虫为食。河南省为留鸟。
豫《震旦鸦雀》
作者:杨旭东
拍摄地点:封丘陈桥湿地
震旦鸦雀(Paradoxornisheudei):雀形目,鹟科。中型鸦雀,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为全球性濒危鸟类,被称为"鸟中熊猫"。性活泼,结小群栖于芦苇地;喜食苇杆里和芦苇表面的虫子,专家们称为“芦苇中的啄木鸟”。河南省为留鸟。
豫《家燕》
作者:赵宗英
拍摄地点:郑州*河湿地
家燕(Hirundorustica):雀形目,燕科。常见成对地栖息在树枝上,也常结队在田野、河滩飞行掠过。飞行时张着嘴捕食蝇、蚊等各种昆虫。鸣声尖锐而短促。世界性分布,是爱沙尼亚和奥地利的国鸟。河南省为夏候鸟。
豫《翘鼻麻鸭》
作者:王小*
拍摄地点:信阳
翘鼻麻鸭(学名:Tadornatadorna)是大型鸭类。主要在淡水湖泊、河流、盐池、盐田及海湾等处等湿地活动。冬天时随潮汐涨落,在未封冻的河口可见。冬季常数十至上百只结群活动。翘鼻麻鸭食性很杂。
豫《鹮嘴鹬》
作者:王小*
拍摄地点:安阳
鹮嘴鹬(学名:Ibidorhynchastruthersii)体长40厘米,是一种灰、黑及白色鹬。栖于海拔~米间多石头、流速快的河流。主要食蠕虫、蜈蚣以及蜉蝣目、毛翅目、等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也吃小鱼、虾、软体动物。
豫《喜鹊》
作者:王小*
拍摄地点:罗山
喜鹊(Picapica):雀形目,鸦科。栖息地多样,喜欢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繁殖期捕食昆虫、蛙类等小型动物。河南省为留鸟。
主办单位
河南省艺术摄影学会
河南省野生鸟类观察学会
河南省环保联合会
承办单位
郑州市盛华里购物中心
影展日期
年8月15日~年9月15日
影展地点
河南省郑州市经开区航海路第五大街口盛华里购物中心
顾问
姜健李长看王争亚
视觉总监
罗勇
策展人
梁榕刚
文明观展,绿色出行,请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戴好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地铁前往:
郑州市地铁五号线,福塔东站D出口。
公交前往:
86区间///游51支/35/86/B17/夜班Y12,经开第五大街站。
豫览影像·郑州报业集团出品
总监制河宁执行主编
马健
回顾
用光影记录大美郑州
“郑州,家乡美!”
多媒体综合影像大展开启紧急征集作品活动
“绿博之芯醉美碧桂园”等你来竞赛!
“飞越尧山大峡谷”各个奖项花落谁家?
“中海地产杯”首届环北龙湖生态环境摄影大赛
启动座谈会暨创作要点说明会举行
看,多漂亮的鸟儿,河南野生鸟类公益摄影展作品选(上)
拍这些更易得大奖,“经开之魅·东强之力”摄影大赛拍摄指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