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2、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教学过程:
导语中激发美:
身处北方的我们,每年都要经历温暖的春天、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和寒冷的冬天。歌咏四时晨昏之美,是自古及今文人们的共同情怀,但是因作家个人气质、心境的不同而各有所爱、各有所感。
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板书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起学生对美的审美感情,就必须让学生有美的熏陶和感染。在导语设计中,从同是北方人的角度出发,谈及四季的不同魅力,激发起学生了解美的欲望,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了铺垫。
自学中寻找美:
1、自学提示:
(1)浏览课文。
(2)思考:作者眼里四季最美的是什么?
2、感受:
黎明、早晨、*昏、夜晚——时间的细微差别、感受细腻。
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她笔下的四季更是魅力无穷。
合作中品味美:
1、小组合作学习:
(1)自读所选段落。
(2)圈出最美的景物。
(3)抓关键词理解景物特点,批注感受。
(4)小组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中感受美:
(1)春天最美是黎明。
-视频播放
A、色彩变化(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彩云)
B、动态描写(一点一点、泛、染、飘)
C、女生配乐朗读。
(2)夏天最美是夜晚。
A、明亮的月夜、漆黑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的夜晚
B、固然、也有、即使、也有
C、男生配乐朗读。
(3)秋天最美是*昏。(自古逢秋悲寂寥,银烛秋光冷画屏;枯藤老树昏鸦,)
A、壮观:点点归鸦、大雁比翼而飞
B、细微:风声、虫鸣
C、点名配乐朗读。
(4)冬天最美是早晨。
铺满白霜、熊熊的炭火——动静相衬、色彩对比
齐声配乐朗读。
朗读是最好的理解文章的方法,在老师的带动下进行朗读,加上音乐营造的氛围,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了四季那动静结合的美、富有诗意的美,并激发学习的欲望。
创作中展现美:
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嫩绿的柳芽、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即兴创编,教师巡视指导。
在感受文章优美语句的同时,通过总结作者写法,放手让学生用课堂所学的不同方式,把对每个季节的美的理解与感悟用文字表现出来,有个人独到的见解发表机会,锻炼了学生敢于表现与表达的能力,通过简短的创意写作,再次展现美,也加深了学生对四季美的理解与感悟。
2、伴乐读文。
阅读中延伸美:
这节课,我们漫步在充满温情的精神家园中,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草的勃发、花的竞放、风的和煦、雨的轻细,仿佛听到了翠鸟的鸣啭、流水的叮咚。课后,让我们再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济南的秋天》,感受诗境的美。
课后布置《语文阅读》中的推荐文章《济南的秋天》,进一步将美延伸。
作者简介:
张苗力,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经二路小学教师,安瑛名师工作室成员,工作以来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曾荣获渭滨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共产*员、书信大赛中市优秀辅导员、教书育人标兵、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长期担任“名师大篷车”授课教师、“国培计划”授课教师、新教师培训讲座教师。教育信念:潜心育人,静待花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